在质朴生活下呈现真实人性
这部小说像是一个容器,盛满着张欣个人特质的语言,以及十几个“上场”人物的生活细节,主线与辅线人物的行动通过言语的自然叠加与重组,构成了一种真实呈现。“鸳鸯。走糖。”这种语调就是张欣的风格,她每一部作品的语言几乎都带有她日常生活语言和行事的风格,条理顺、节奏快,有一些男性作家的风格,不粘腻、不啰嗦、不骄饰、不华丽、不铺张。见文如见人。
这是一个双线索的作品,或者说三线索。线索一,老干部老王死在病房,他把祖屋留给了不得欢心的大儿子,把一屋子书留给了宠爱的小儿子,小儿子却认为哥哥得了好处,于是不依不饶,与哥哥大打出手,哥哥失手用斧子砍死了弟弟。讽刺的是一屋子的善本孤本估价2700万,大大超过了屋子的价值。这一部分,张欣似乎意图表达有身份地位和金钱的大王不应该是一个杀人的人,那他为什么会杀人?线索二,苏而已(苏立)的前男友、服装设计师柳三郎的妻子苞苞与老情人端木哲旧情复燃,端木哲让她毒死柳三郎,他俩可以重温鸳梦,柳三郎通过家里的针孔摄像机窥知了秘密,最后用哑铃杀死了端木哲,并通过在民政部门上班的叔叔柳森设计焚烧了端木哲。老警察曹忍冬问小警察周槐序:老王的案子里,谁最不可能杀人?端木哲的案子里,谁最不可能杀人?两个故事交替往复向前演绎推进,交汇点在于周槐序在健身房偶然见到苏而已,一见钟情,却苦于没能留下联系方式。可在医院处理老王的死亡事件时,他遇上了求助找姥姥病房的6岁男孩大溪,他正是苏而已的儿子,这似乎成为了《狐步杀》的第三条线索。
小说人物脉络清晰,主线人物是周槐序、苏而已、柳三郎、曹忍冬。也许会有人不认同将曹忍冬放在一线人物,但不得志的他看似随意、抠门、轻慢不屑,实则善良、无私奉献,我以为这个人物在张欣心中的分量不轻。张欣设计的每一个人物是复杂的,也是准确的。周槐序的清朗、纯净与认真,曹忍冬性格的两面性,都代表着精神的高洁;柳三郎、柳森叔侄等代表的是物欲与挣扎。作品中一系列人物都有着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主线人物苏而已,落魄的三十多岁未婚单亲妈妈,历经劫难,但她守住初心和善良底色,坚韧自立,这是张欣意念中都市女性的代表。
但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他/她是一个想象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所有的人物纷繁出场,形成了一部情感大戏。这个看起来奇诡的侦探小说,重点在于价值观的体现,若干主要人物之间情感缠绕的完整展示,充分诠释了作品的主体价值观,在作品中探讨了人性的底线和基本生存的规则。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主体价值观就是张欣个人的价值观,它有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向度。
展开来说,线索一中,老王与大小王父子、大小王兄弟之间的无情,体现了在金钱面前亲情的淡漠与自私,“金钱大于一切”是小王的价值观;线索二中,苏而已(苏立)与柳三郎之间因客观情况、价值观不同而无奈失去了情感,体现了苏而已坚守的女性意识与责任意识;柳三郎、苞苞、端木哲三者之间对立的情感关系,解析了人与人之间的物欲、肉欲及占有欲足以毁掉一切;周槐序与苏而已之间的微妙情感,诠释了最真诚的爱就是放手,表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感动的是周槐序与曹忍冬之间的战友之情,尤其是曹忍冬为成全周槐序而牺牲自己。如此大的一个情感的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但这个局让有些人找不到出口,迷失其中,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作品中借柳三郎叔叔柳森的口说:“爱是会杀人的。”“潇洒灵动之中杀机四伏,你进我退,我退你进,心思缜密却波澜不惊。将所有的刀光剑影暗藏于无限优雅之中,一切算计都在步伐的方寸之间,慌者输,乱者杀。”这正是狐步与杀的解读。
张欣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进行着日常生活的书写,她每一个作品都涉及价值生活。小说表现的就是存在,可以说,张欣的作品在展示生活、展示存在,而不是讲述生活。她强调“小说的陌生感”,我以为她这是在强调作品题材、技巧的不自我重复,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异质化,脱离“经验化”的写作,而这也恰恰是一个作家创作智慧的体现。《狐步杀》故事发生的地点仍然是广州,这是张欣大多数作品“发生”的地方,但《狐步杀》在以往都市经验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层破案悬疑,对她来说是一个考验。《狐步杀》的故事情节设计巧妙、细节丰富,足以看出张欣在叙述方面的功力,技巧高明,节奏舒展,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讲述的故事貌似平常,却在生活最朴实的样貌下用最简单的事件展现出最真实的人性。
张欣的作品中有着对人的关爱,不论是正反面人物、主辅线人物,她都寄予了正常的人性书写,将自己的关爱赋予每一个人物。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写到:“美加怜悯,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最接近艺术本身的定义。”张欣一系列作品中的关爱,就是纳博科夫所言的“怜悯”。作家阿来说,小说的深度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情感的深度,这话很有道理。一个作品没有人物的情感,没有作品本身的情感,也即作者的情感的流露,如何能打动读者呢。
评论家陈晓明在书的推介中写道:“这(《狐步杀》)无疑是一篇揭示现代都市人层层面面生活的优秀作品,医患纠纷的战场、城市与乡村青年的割裂、巨富到赤贫的跌宕、遗产引发的亲人反目与相残,简直就是当下都市生活各种扭曲灵魂的照妖镜,人性的缺陷与恶,如暗物质一般,在适当的情境下将暴露无遗。作家以深厚的写作功力写出如此厚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其强烈的正义精神与理想主义热忱令人敬服。”这是对这部作品的精准评价。
好就好在,张欣最终还是没有把这部情感大戏彻底写成一部悲剧,在结尾她赋予了这出情感迷局一个温情的小出口:这时他的左手像被电了一下,电流迅速通遍全身,是有一只手握住了他的手……苏而已生命垂危之时,与周槐序的手握在了一起。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