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觅全真
看过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的人都知道,里面涉及到了王重阳、马钰、丘处机等全真教派的重要人物。当然,小说家进行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塑造,可他所依据的素材却是真实发生的史实。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北宋末至金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烟台牟平区)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他们汲取儒、释部分思想,主张三教同流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全真意为“屏蔽一切人世间的杂念,一心向道,求取真性”。
王重阳仙逝之后,其弟子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派、南无派、龙门派、华山派、清净派等派别,教旨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其中的马钰,就是全真教主王重阳的开山徒弟、“全真七子”首屈一指者。他是胶东牟平(古称宁海)人,其他诸如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也都家在牟平,而刘处玄来自莱州,丘处机来自栖霞。瞧,全真七子均出自烟台,而其最初修行之地则是横跨牟平、文登两县的昆嵛山。毋庸置疑,烟台就是全真道教的发源地,并由此传播全国各地,盛极一时。同为牟平后人的焦红军,以挖掘历史瑰宝、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决心首先为全真首徒马钰立传。为此,他深耕经史,自甘寂寞,历经数载终于拿出这样一部真实、生动反映全真道教人物的佳作,实为功德无量也!
多年来,由于个人爱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我阅读研究过许多古今中外的传记文学,且自己也身体力行采写过一些人物传记。纵览细读《马钰传》,我以为从传记文学的角度来说,焦红军此作具备如下长处和特色:
一是对于传主从事的事业,即道教全真派的前世今生——包括创立发展的时代背景、起落兴衰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主要创建者、传道者的身份家世、性格秉性,还有这门宗教的教义精髓、尘世影响,均都一一清楚,讲得头头是道。可见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全身心地投人进去,红尘渐远,苦心向学,已经成为一个探讨全真教的专家学者了,以至于有人以为他也信教了呢。所以,我们浏览这部传记,同时了解到这门宗教的知识,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传主人物。如此看来,本书有研究评传的风格,却突破了枯燥理论的束缚,用一系列的生动故事和文学细节,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快感。
二是对于传主——马钰,充满了爱戴、钦佩和敬仰的感情。马钰本是牟平当地的名门望族,祖宗积德行善,后人发扬光大,马家产业占据了全城半数以上,人称马钰为“马半州”。可他并没有为富不仁,而是乐善好施、造福桑梓。但其内心始终躁动不安,不满世风日下,喜欢寄情于诗酒。直到遇到全真教主王重阳,方恍然大悟,遂舍弃万贯家财及尘世欢娱,不辞劳苦,一心问道。这比那些因生活无着或怀才不遇而出家的人来说,更是十分不易且难能可贵。看得出来,作者对笔下的传主深怀敬意,把这一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从最初的彷徨、犹疑到逐渐坚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为弘扬“全为本真” 。这种精神仍然非常值得今人学习传承。
三是本书的结构和语言,可谓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一般的传记大都是单线正叙,第三人称,用小说化的抑或报告文学化的写法,将人物从出生到离世的过程讲述一遍。而焦红军却跳出了这种窠白,第一人称入笔,以半文半白、夹叙夹议、干净洗练的文字,迅疾将读者引人了他所创造的意境。比如开篇一段:
在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里,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这样,在灵魂深处深深地打动我,他仿佛就是我的前定,非物质的,是关于灵魂的,也是精神的。
眯上眼,他那一袭白衣、头戴三髻、身材微胖、赤脚前行的形象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的名字叫马钰,800多年前的马钰。
我相信,读者看到这段文字时,会立时像铁器遇到磁石一样被吸引住,尽管略知其人一二,仍忍不住急切看下去: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何德何能使作者如此着迷和感佩?其后文中却从此人原籍现地,延伸讲起了道教的起源和发展,全真教主王重阳的人生况味,慢慢再接上马钰的登场与展开。这就区别开了其他传记写法,多线并进,九九归一,增添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以及深远的背景烘托。另外,作者焦红军精心研读马钰的诗词歌赋,适时引用,亦强化了传主的文化功底和全真教的独到之处。他说:马钰在继承了先师王重阳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以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为修真宗旨,开创了全真教中的“遇仙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真特色,并附之以唱词、诗歌文章等形式,来宣传全真教义。仅后人收录其诗作便达1000余首,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底层道众加入……
事实上,以诗词唱和启迪心智、传经布道正是全真教派的特点之一。从开山鼻祖王重阳到全真七子马钰、丘处机、孙不二等,均能即席挥毫、七步成诗,在教化释义之中起到而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比如有一次,马钰偷喝美酒,头痛难耐,远在昆嵛山的王重阳心有灵犀,遣人送诗云:“道成尚吃酒,岂惜千年寿。访饮若依前,不过四十九。”马钰顿惊,急回请师傅救之,口赋一诗以表心迹:誓戒槽浆酒,玉液增灵寿。凡圣两俱忘,得得真九九。“直至后来,他写的《琴操·归山操》,更是晚年总结归纳一生向道之大成也。
“十年一剑觅全真”。透过《马钰传》,人们会清晰地感觉到,作者焦红军追随全真教派的数度春秋里,他本身就是在学经悟道并用生命来体悟全真道教的真谛。不可否认,写作也是一种修行,尤其是采访研究全真大弟子马钰的过程,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命的涅槃。所以,他才能够把主人公写得出神人化、栩栩如生,融文学性、史实性、宗教研究于一体,将其继承祖师衣钵,率领全真七子,为延续全真、教化民众的事迹艺术地展示出来。甚而,每位读者在阅读此传时,同样是一次修炼,从中得到艺术的美感和人生的启迪……
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情节未曾展开,个别笔墨稍嫌简略,有意犹未尽之感。假以时日,尚有扩写细化之空间。不过瑕不掩瑜,堪称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唐人贾岛诗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从焦红军最初动议为马钰立传始,反复磨练,至今已整整十度春秋,犹如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剑,寒光闪闪跃跃欲试,得遇知音诸君,充满了自信与豪情。
(本文作者许晨系原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