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燕:过去何以为现实解困
钟求是的《父亲的长河》是向巴西作家罗萨的名篇《河的第三条岸》的致敬之作,亦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句诗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都是关乎过去与现在、此岸与彼岸的精神摆渡。人生就是一艘船,要不断乘风破浪,也终会熄火靠岸,还会在内心深处不断逆流而上。故事的落地依然是昆城,那个钟求是当作精神原乡的地方。小说关注普遍性的老年问题,也以无比的深情塑造了具有某种精神承传的父亲形象。当父亲的老年痴呆迹象越来越明显,时间正慢慢夺去他的过去和记忆,遗忘,空白,不认得人,时间感错乱。儿子决定带父亲回老家昆城故地重游,并把父亲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复原(新建一个旧时校门)。这是跟强大而不可逆的时间赛跑,也是希冀过去能对父亲有某种唤醒和留住。现实中的父亲记忆被层层剥掉,“一个人活在空荡荡的日子里”,日益孤单而茫然,如不系之舟随波沉浮。过去是此岸的一条缰绳,儿时的学堂也好,船工的经历也罢,都是为了让父亲的人生小船有所依靠。然而父亲就是父亲,“他的记忆再崩溃,他的世界也不是空白的”。即便只残存一丝记忆,也有自我的尊严和选择。小说的最后,父亲自我放逐,独驾一艘小船,朝着长河而去,像罗萨笔下的父亲那样,去寻找关乎人类精神支撑的第三条河岸;或者像苏东坡所向往的那样,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如果说钟求是是从人的情感记忆和致敬经典中为现实寻求精神资源,那么文清丽的《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便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情感力量。小说涉猎大量的昆曲文化专业知识,题目本身便取自昆曲唱词。昆曲自身的形态与蕴藉之美,昆曲演员的敬业痴迷,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小说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物的命运感。这个唱闺门旦的昆曲女演员一方面爱戏如命、优雅多情,与演绎角色融为一体,一方面现实生活一直情路坎坷、婚姻不幸。小说也涉及养老问题,尤其当美人迟暮、知音难觅,再加上唯一的女儿车祸去世,闺门旦遭受的人生重创和内心孤苦可想而知。昆曲成为她的人生底色和精神寄托,她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公园亭子里唱着昆曲,既是抒发心中块垒,也是缅怀过去美好。也终于引人走近与理解:一个是愿意听她讲解昆曲、讲述过往的作家,一个是跟她惺惺相惜并产生爱情的老教授。然而闺门旦的现实不幸与养老困境还在继续,不能去梦想的远方,与老教授爱而不能在一起的遗憾,最后只能在家里又唱又跳,被目为精神不正常,让人发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之叹。但正如闺门旦自己所说:“我的人生好失败,可我不后悔,只要有戏唱,在剧院和露天,都无所谓。”是昆曲给她的现实遭遇托底,让她获得人生的安慰和精神的滋养,才能够去承受一个个命运砸下的石头。她又何尝不是一面过去的镜子,让更多的人感染共情,并学会与现实和解。
安勇的《礼物》是从过去获得解脱与赎罪的勇气。关注女性精神困境,从过去找到和解之道,与拧巴的现实及自我握手言和。这个叫雅洁的女人刚刚办完退休手续,满是精神的负重与人生的失重感:二十年前丈夫车祸丧生,让她一直噩梦缠身、内心恐惧而怨恨;女儿控制欲强,喜欢以爱的名义安排她的生活,让她感到强烈的压迫感;现在又是退休后的空窗期,存在感降低,雅洁愈加感到落寞悲凉,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内心的安宁。女人的受困者心理不仅因丈夫暴亡带来的阴影和伤痛,现实的种种压抑,还有某种罪责带来的隐秘不安:那场车祸“丈夫是全责,即便人死了,还要对其他死伤者家属进行赔偿”,可是雅洁在善后事宜中通过转移房产和住地逃避了赔偿责任。雅洁的物质生活依然优渥,却因此掉进精神的深渊。与少年伙伴的邂逅,如深渊之上伸过来的一双手,唤起雅洁尘封已久的读书记忆与同学情谊,把她从困境中往上拉升。艳红身处底层生活的热情、乐观知足的心态如春风般感染和温暖了她,让她感到好笑又嫉妒。两人的见面是各自的解困与和解:通过对过去的讲述忏悔,艳红卸掉了心里堆积多年的重负,而雅洁找到了走出现实困扰的出口,“她们似乎同时和自己的身体以及沧桑的岁月达成了某种和解,不觉间她们靠得更近了些”。所谓的“礼物”不单是某本书带给人的召唤和温暖,更是时间的馈赠和生命的接续:“黎明接续黑夜,今天接续昨天,明天接续今天,人类就是在不断接续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前行。”“而过去的所有时光,经历的所有事情,那些幸福、痛苦、欢笑和眼泪,都是一份难得的礼物。”
宋离人的小说大都有一个工厂生活的背景和男女情感的外衣,《三色球》里让人动容的却是人物的精神创伤和超越时空的母子亲情。原生家庭的阴影和情感命运的斑驳多舛成为母子二人漫长的心悸。经历越坎坷,内心越是千疮百孔,便越想把那些照进灰暗日子里的光线留住。母子逃难到上海,房东钱大叔的照拂以及赠送的三色皮球是一束光;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母亲的关爱更是一直笼罩在儿子生活之上的光环,即便在母亲去世之后。钟求是的《父亲的长河》是把过去还原,而宋离人是用超现实手法把过去留住,只要在母亲遗像前点上一炷香,母子之间便可以心神相通自由交流了。小说比较有意思的设计是几个人物在无意中都叫错了名字:母亲嘴里的男人“李乐天”是她在不幸的婚姻情感中虚构的理想丈夫,儿子的前妻李楠叫错的名字暴露了她的婚外情,而现在的交往对象杜北北因为惯性叫出了前夫的名字又为这段新的情感埋下了伏笔。这些叫错了的名字与灰尘中的光线喻示着过去的经历从来不可能真正过去,而理想的生活也许只能在想象中触及。
里尔克说:“居于幽暗而暗自努力,寂寞而勇敢地生活在任何一处无情的现实中。”时间的河流一往无前,每个人都被“此岸”的生活推着往前走,在密不透风的现实中寻找短暂喘息与休憩的出口。过去是我们的来处,散落着生活与情感的点点脚印。当人生被现实围困,过去成为一种路径、一面镜子,让人回到初心回到生活本身,在朝花夕拾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回首过去不是让人回到过去,而是在来处中看清自我、感受内心,为现实解困找到可能,在隔空对照中获得力量与安慰。过去是描摹现实生活的媒介、策略和装置,成为方法论。所有的现在,都是过去的合力所至,也都会延伸到未来,只有过去未去,才可能未来已来。现实不仅仅衔接这两者,更需要把来路和归处作为镜鉴,以此映照现实、归纳现实,并表达现实。如此看来,也是本期几篇小说留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