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文艺批评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女真 点击数:

  做文艺批评的多数有学问,念过大学,有硕士、博士学位,主义、潮流、建构、方法信口拈来,课堂上给学生答疑解惑,研讨会上挥斥方遒,报刊电视上经常发表观点。按理说由这样一些学问家打造出来的文章应该既权威又招人爱看,可是刊载学问家文章的文艺批评刊物、报纸的理论版面乃至主要由这些学问家把持的文艺批评界却经常招致诟病:官家不满意,读者、观众不买账。文艺批评刊物的印数,像女人的年龄、男人的收入一样,成了不能轻易向外人言说的秘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现实,实在有辱斯文。
  文艺批评不招人爱看,首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那种缺乏新鲜观点、行文冗长的论文体、大块头,除了写作者评职称、拿学位时可以当硬件,读者凭什么要硬着头皮去浪费时间?文艺批评毫无疑问也应该是美文,应该有吸引读者看下去的文字魅力--观点再深刻,没有好的表达,没有读者,等于做无用功。
  读者、观众不买账的另一个原因,是难得听到真话。不敢担当,遇到问题躲着走,谁也不得罪。文艺“表扬”盛行。无原则表扬,昧着良心表扬。表扬到傻子都能看出批评者要么拿了红包,要么是被表扬者的学生、下属、关系户。长此以往,即使有真正表扬得好的文字,读者心里也画浑不相信了。没有原则的文艺批评跟汤锅里的鼠屎是一样的。
  繁荣文艺批评,人才很重要。但文艺批评界应该不缺人才。导师满天飞。高校不断扩招,硕士点、博士点越来越多。能够通过高考、硕士考、博士考层层考验的,都不是一般战士。至少外语要足够好,政治综合考试肯定也得达标。有世界眼光,通古博今,有能力找到问题,有鲜明的观点,也有能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非常有学问。与读者之间存在障碍,可能是另外一个问题:学问太大了,说出来的话,太高深、艰涩,绕来绕去,读者、观众听不懂。即使是念过大学的人,只要你不是学文艺理论出身的,或者暂时离开这个行当一段时间,甚至只是没有及时更新大脑软件,你就可能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他们喜欢用最新的各种理论既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在自己的文艺批评活动中及时应用。讲课很有学问,发言很有学问,理论文章写得也有很有学问。可惜曲高和寡,除了少数在课堂上能够聆听教诲的嫡传学生,绝大多数读者都会感觉自己特没文化,恍若愚民。
  西方舶来的理论,继承了老祖宗衣钵的古典文论,或者更高级的中西合壁,只要说中国话,写白话文,把高深的理论换成稍有文化就能读懂的浅显表达,方方面面肯定更能接受,甚至欢迎,影响力肯定也会更大。
  为什么不呢?
  有人说,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有逼良为娼的嫌疑。随着相当数量的文艺批评家投身高校,加上数量庞大的硕士、博士队伍,当下文艺批评的主力位置毫无疑问已经被高校牢牢占据。拿学位、评教授、要达到相应职称每年应该完成的考核标准,必须得在各种级别的报刊上发表大块头的文章才能凑数。篇幅短小精悍、形式生动活泼、没有注释引据、显示不出作者学富五车的批评文字,入不了学术评价体系的法眼。与拿学位、当教授相比,读者是不是欢迎,是不是对文艺创作实践更有指导意义,乃至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积累、文化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得往后排。
  把责任往学术体制上推,有点像被双规的人抱怨监督机制不完善。事实是,一些既有学术背景、又有鲜明问题意识、表达轻松优美的批评文字同样来自饱受争议的学术体制内部。
  心中有担当,写什么、怎么写,真正的批评家还是可以作主的吧?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