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过 雪花飘过
近来,懒读诗书。眼底动脉硬化,干涩疼痛。我怕它累,不敢劳驾。但刚刚收到的一本散文集——宁珍志的《向谷穗们学习》,让我掀起眼帘,顺顺当当地把它读完:它,养眼睛!先是封面吸引我,谷穗们涂成葵花色的金黄,簸动着成熟和圆满。戴红帽的少年撑腰直立谷田,思考着, 望着,回忆着,欣赏着。沐浴着阳光的温暖,谷穗似的平和谦逊。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没有一种仁者之爱,如何映照得出这般绮丽的风景!凡经历过饥荒,遭遇过苦难的人,谁个没有纠结的往事?哪个不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宁珍志逃得出如来的掌心吗?宁珍志一九五五年生于大连,也许是出生的年月带给他满天满地的阳光,他才有享用不尽的朗耀,才能在多少个“北风吹”,“雪花飘”的日子里“善感而不多愁”,感恩而不怀恨。这是七七届大学生对阳光的回报,是一位家庭出身不好、时常背着个小包袱的文学少年对收获的感恩。读之,它养心!
我喜欢《到图书馆去》,那里展示了七七届大学生特有的文化风景,为了借到薄伽丘的《十日谈》,他们在系里开了介绍信,还要到学校党办备案,“好歹手续齐备”,才能在图书馆内“猫”两个星期天,草草读完。这是七七学子们偏得的勤奋,在那“正在打破的禁区还未打破”的春寒料峭时刻,他们“在图书馆里一坐就是半天,赶上星期天,还要外带两个面包”,去晚了,还要与管理员协商,搬个椅子默默地坐在别人的身后。他们哪儿来的那股劲?他们太饥饿了,他们是“饥饿”了十年才跨进大学门的一代精英,他们认为“一切碌碌无为都是生命中的罪过”。
《买书》中的几个细节尤其让我感动。为了买一套《徐志摩全集》,珍志把妹妹托他在省城买手表的钱给花了,那是妹妹准备出嫁的心爱之物啊!这个哥哥,多可气,又多可爱啊!他买书成瘾,许多名著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翻译版本。妻子终于忍耐不住,你干嘛总是重复着买呀,你想倾家荡产啊?他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外国名著,译成汉语,靠一个版本,读不出精髓来。虽然如此,看见节衣缩食的妻子连一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男人心中的内疚还是不言而喻,说话自然要陪着笑脸。陪着笑脸的一笔描述多精湛啊,它表现了一个爱妻又爱书的丈夫在二者不可得兼时的艰难选择。
《无处珍藏》的柞木箱子,不仅是个装书的家具,而且是装载着父爱,担当着文化传承的珍品。文章如一篇童话,通过邻家读小学的女孩来借作文本的故事,引出箱子的由来和归宿。同属于读书和感恩的主题,形式别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平淡无奇的叙事中,作者信手拈来高深的一笔,剖蚌见珠,琢璞得玉。如“若说我内心能有某些丰饶与深厚,我必须要感谢妹妹,感谢当年的一百二十元钱,那套《徐志摩全集》毕竟是照耀我成长的部分阳光啊”;又如“感谢我的借书证,感谢我曾去过的图书馆,每每都会在我回忆往事的时候,给我以亲切的提醒,从而不至于在学习的途中被落下太远”;再如“每当我打开或者合上床前的柞木箱子,都有一股强劲不单单是幸福或是沉重或是内疚或是进取的生命冲动在我的全身里涌动”。
读书与感恩的主题就这样展现了宁珍志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超凡脱俗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揭示了一个经历了北风吹、雪花飘的七七届大学生的读书情结和感恩情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往事,怀念往事、心存感激的人,并不多。珍志更以感恩之心把往事镀满光辉。《雨季不再来》中的母亲卖掉祖传的银镯子给儿子买雨具,《我的海魂衫》中大个子连长以宽容爱护之心赠“我”海魂衫,都是一曲曲爱的歌谣。作者在感恩的述说中,感动着每一个走过童年的成年人。
珍志勤于读书,敏于思考,长于省悟。“经常是一个人静坐着呆呆出神,浮想联翩……”他从一滴水、一棵树、一片谷地生发联想,让春天的嫩绿,长出金黄的颗粒。从贪婪的读者到勤奋的作家,到敬业的文学编审,每一步成长都铭刻着感恩的脚印。谢谢珍志,你让我学会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