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为妇女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 60载笔耕不缀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刘 燕 点击数:

   兴许是怀旧,已在蜀国的我,时常怀想几十年岁月和辽沈好友交往的情形;兴许是思念,我时常抽时间给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以释挂牵。兴许是心有灵犀,有时我给朋友打电话时,正巧对方也在心灵深处呼唤我,这叫神交吧?神交缘于喜欢,赵郁秀就是我敬重而喜欢的人。

  “神交”30载——以儿童文学的名义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因为创作成人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便有幸和她相识——辽宁省作协顾问、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赵郁秀、眼前这部30多万字的散文、报告文学集《仿佛就在昨天》的作者。

  转眼间我离开沈阳已春秋十载。几年前,她曾到四川,特意来看望我。当时我是四川日报的首席记者,她不知地址,担心找不到我,事先写信给我。她还是那么谦和而平易近人,没有生疏。离去多年后我再到沈阳和要好的朋友相聚时,也会想到邀请赵老师。那年夏天和著名书法艺术家董文、著名诗人罗继仁、著名评论家高海涛、著名民营企业家刘燕等朋友聚会时,我们举杯相聚的场景,同样“仿佛就在昨天”。

  笔下“领袖”——虚怀若谷

  细读《仿佛就在昨天》,题材广泛,文笔生动;素材稀有,构思巧妙;形散神聚,人物鲜活。

  她笔下国家领袖的风范、思想,同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交谈的场景,深深吸引着读者。

  1938年初春,蔡大姐(蔡畅)带她(敦明秋——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这一)去见毛主席了。那时,党中央还没有搬到杨家岭,毛主席住在延安城里一个靠山的四合院里,窑洞式的平房,坐北朝南,院门口有一位拎着系红绸子大刀片的警卫站岗。很客气地礼让他们进屋,屋里陈设极其简陋,一张长长的白木办公桌,中间摆着笔、墨、纸、砚,两边全摞着书。毛主席见她们进来,热情地请她们坐下,微笑着问:“郭明秋同志,你是哪里人啊?”

  “毛主席高兴地说:“好哇!你是青年运动中的人才呀,蛮好的哩。‘一二·九’运动就是准备了抗战思想、抗战的干部嘛!说着,又转向蔡大姐,‘你找的秘书很好呀,就是要从革命运动中选拔人才,要好好培养女干部,要多带多培养女同志哟。北平来的,上海来的,东北来的,各地来的知识青年都多找一些,也可以送到我们这里工作嘛。——毛主席亲切地望着郭明秋说:‘好哇,一定要有文采喽。写总结,写文章,要多学习鲁迅,要文笔简练,要思想敏锐,要慎重考虑,多多修改几次呢。’”

  ——《一二·九走出的女杰》

  写革命先辈、领袖人物这类题材的文章还有《周总理回第二故乡》、《蔡妈妈和孩子们》、《康大姐曾给我关爱》、《宋任穷和我打乒乓球》、《为张闻天、刘英补赠寿礼》等,他的笔下,无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蔡畅、康克清等,还是青史留名的先烈蔡和森、刘伯坚、杨靖宇、项英、郭亮等,都是依小事观察,从细节推进,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透视着敬仰和幸福感,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父兄,这种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鲜明呈现出领袖伟人的高风亮节、平易近人的爱民情怀和对革命事业深遂的思考,与读者得以心灵净化,增长爱国情怀。

  “走进第二家是汉族,炕上坐着两个小姑娘在写作业,大一点儿的女孩一眼便认出是周恩来总理,下地行礼问好,而小女孩儿却躲到门背后不敢见面,总理一把将她抱起来,用带胡楂子的脸亲她,问:叫什么名字?上学没有?小女孩儿小声答:我叫李绍华,我姐叫李绍霞,我刚上小学。总理大声说:啊,小学生了,我叫你小华吧!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到北京去,到我家去串门。”——《周总理回第二故乡》

  “延安的夏天是美丽的,春季的风沙停歇了,黄土高原变绿了……在这美丽的季节,每当夕阳西下,特别是周六的傍晚,歌声、琴声、欢笑声,即使传不了“三边”那么远,也会在延河两岸久久荡漾,悠悠回转。这时,在在这些欢声笑语、游戏、散步的人群里,常常有一位文雅、端庄的中年妇女和一位壮壮实实的男同志带着一群蹦蹦跳跳的娃娃,或延河水,或爬宝塔山,或在枣园、杨家岭散步、闲谈。他们便是已被全党同志尊称为大姐的蔡畅同志和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富春及他们抚育的儿女们。”

  “……看,那总走在前边,带着一身虎气的高个男娃,就是殖刘伯坚的长子刘虎生;那像春燕一样活泼伶俐的女娃,是新四军政委项英的女儿项苏云……显得斯斯文文的男娃叫李鹏,他是参加南昌起义的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李硕勋烈士的儿子,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壮烈牺牲的我党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外甥。这些孩子年纪不大,却都有一段不凡、也可以说是奇特的经历。”

  ——《蔡妈妈和孩子们》

  写领袖看不见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但其平民般的形象依然可敬可亲;刘少奇教学密电码的情形,康大姐亲手挖野菜的故事;蔡大姐坐着高头大马拉的爬犁,冒着风雪到北大荒民众中的场景……作者廖廖几笔,便把领导的公仆形象呈现出来,引人入胜,教益深刻,不失爱国主义教材。

  痛斥丑恶——义透纸背

  赵老师写景物让读者如见其貌,指责侵略者笔触犀利真切,在没有怒骂的陈述中让人看到内心愤愤不平;由于她是“九·一八”后出生的,目睹了民族苦难的现实,从小又有正义之魂,豪侠之骨,加上接触爱国知识分子有了拯救民族的情结,因此,每当写到侵略者、写到反华行径时,总有一股义愤力透纸背,字里行间仿佛在声讨:

  “我的故乡丹东有座著名的锦江山,登山可见碧波滚滚的鸭绿江,这风景如画的宝地,于“九·一八”事变后,山下建立了关东军司令部,山腰建起了靖国神社,山中有片樱花林。每当四月樱花盛开时又正是日本天皇生日,叫‘长天节’。住在的日本人便成群结队,带着食品,敲锣打鼓奔向樱花树下赏花、拍照、又唱又叫。山上山下人群络绎不绝,狂欢喧闹昼夜不停。而中国人是绝对不准上山观望。我们小孩儿好奇心强,有时走到远处山脚下,有时爬到另外山头可以隐约听到吹奏、呼喊的回声,看到如雾如霞的花海。这还不过瘾,一天我们偷爬到离樱花林较近的几棵大树后边,向欢腾的樱花林悄悄地探望,不随着他们的歌声轻轻地哼哼两句‘沙库拉’(樱花)。突然,一只大手抓住我脖领,把我狠狠地摔到远处树杈上旁。睁眼一年地,原来是提着战刀、留着仁丹胡的日本警察。我们吓坏了,还没站稳又被他三拳两脚把我们赶下山去……《又是樱花飘香时》

  他叙述故事如同呼吸一般自如;没有剑拔弩张,却见义愤填膺;平中见奇、动人心魄。

  如《黄海岸边》写到童年时爸爸带着她和刚搬到她家(当时她家在丹东)不远处的“高丽”小男孩一起去抓螃蟹的情形:我们来到黄海岸边,好辽阔的大海呀!蓝蓝的海水,金黄黄的沙滩,美极了。我原以为,鸭绿江水绿莹莹的,那黄海水一定是黄澄澄的。不以,滔滔黄海像蓝天一样瓦蓝瓦蓝,天连水,水连天,根本看不到对岸。我问金洙,你家在海那边,在哪儿啊?他瞪眼远看,摇头说:‘看不到那边,找不到家了。’他眼圈有点儿发红,低声说:‘听阿妈妮说,老家在东海岸,阿吉巴(爸爸)会打渔。挎洋刀的日本兵要抓爸爸去日本当劳工,黑夜里,爸爸划着小渔船偷偷地把爸爸妈妈和我送到这边来了。我们东躲西藏,几年也不敢回家……’”

  在《悲剧为什么会重演——纪念张志新烈》士一文中写到:

  “近几年来每到清明,心头总是不宁,悲愤,思索,缅怀,激励……今天,胜利的形势下的清明,又连日未静,参加了我们亲爱的战友、革命烈士张志新同志平反昭雪大会,泪水未平,又到烈士灵前悼念,不禁泪飞、心焚……”

  “……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林彪、‘四人帮’一伙群丑登台,妖风四起时,她坐卧不安,为党和国家的命运担忧。她面对血雨腥风,曾收事重重地蹒跚到一位同志家……想把人们心里想过而不敢说的话倾诉给这位同志,希望能共同探讨。哪里会想到,这竟然成了她大难临头的祸根……最后导致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共产党员生命的悲惨终结。这是多么不可理解,不可思议!不过,让我们回忆一下落10年前的现实吧:‘情欲随着权力增长,良心被送进拍卖行’,有谁敢面对现实探求真理?她,张志新就敢!她遵循党的教导,忠诚老实,不说半句假话;她心想国家大是大非,坚持真理,坚持斗争!为此,她经过九个月的残酷批斗后被逮捕。她,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空间犯了什么罪,竟被五花大绑地推上批斗台?那时,台下有多少同志都默默地低着头……”赵郁秀写张志新这篇文章是以她们相识探讨当今是不是可以写悲剧题材入手的。毫无疑问,可以开篇的文章素材在作家眼前可谓不一而足。但正如舞台上的每一个道具都不会是无用的摆设一样,作者要渲染主人公命运的悲剧色彩,要抨击一小撮倒行逆施的丑恶行径,落笔的“点”外延的“线”一定会潜心思考。文章结尾,作者用质问、追问语气和斩钉截铁、兴师问罪的刀笔之锋,再度渲染出悲剧——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惨烈特征,使首尾响应,灵魂鲜活,体现了作者强大的内心能量和卓越的写作技巧,与此同时,文章在自问中体现内心遗憾与无奈,它让读者看清了作者因无力回天和感伤主人公命运的思考和痛苦,强化的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

  正是如此价值,时任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康克清为此文作序、1986年3月《光明日报》刊发“序”的全文;正是如此价值,《中国妇女》杂志和《中国青年报》相继约稿、刊用,其后,又被及多家报刊转载……

  《宋任穷和我打乒乓球》、《茅盾紧牵小囡手》等文章都让读者看到她笔下的领袖、名人喜爱孩子、活跃多才的身影和工作以外的兴致;赵郁秀敢大胆扣杀时任东北局书记的宋任穷的球儿;在大连,她曾放下孩子,鱼翔浅底般海中追赶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和辽宁省文化部长、音乐家安波那游向深海的身影,能唱能跳,能说能写,走过两个世纪,创作青春犹在,思想敏捷依然,热情豪爽不减,幽默活泼难掩。

  当今豪杰——呼之欲出

  赵郁秀写德高望重的前辈运笔自如,引人入胜,如写茅盾和她小囡儿手牵手的情形,写冰心老人她的博士、硕士两位女儿亲切交谈的场景,写胡风、梅至同鲁迅儿子海婴的亲近,写草明和女儿及外孙子,谢挺宇和他的乖女儿等,篇篇生动感人,人物神情活灵活现。写当今青年才俊同样运笔自如,下笔有神。

  比如写航天英雄杨立伟的《三见杨立伟》,不但没有进行神话式的“高、大、全”刻画,而且还把他的诡谲和狡猾呈现给读者,因为他救过小胖儿的命,利用小胖的“感恩”心理,“逼”着他带他去他爸爸所在单位机场的院子里看飞机。而当他们遇到值勤哨兵盘问时,杨立伟竟然敢编瞎话,说是逮一只大蝈蝈,不小心进来的。

  这些故事符合少年儿童正常心理和表现,而作家把握得当,毫无虚假,给读者以诚实的引导,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判断力和世界观,在正义力量的指引下,走向未来,走向希望,走向光明。

  同样写航天英雄立的作品,写翟志刚《黑土地上向日葵》一文体现的就是当下作家、艺术家使用频率最高的“接地气”特点。写他家在祖国最北方有四个“龙”字的小村庄,写翟志刚讲小弟弟在黑土地上摸爬滚打的成长故事,引出母亲闯关东的波折命运和生活的艰难。

  书中有这样情节:小小翟志刚对妈妈的辛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须嘱告,他放学回家撂下书包,自动烧火做饭,自己吃完跑步进城换妈妈。他还能把瓜子摊儿后面、电影院的电影海报看个明白,边卖瓜子边向路人活灵活现地讲影片故事。电影好看,瓜子好香,一毛钱一茶碗,倒进口袋再添点儿……今天,乡亲们有人说,电视上的英雄翟志刚总是微笑,八成就是那时候替母亲操劳生活练出来的。

  这些铺垫,正好水到渠成地表达在这个家长大的孩子更懂得立志成才的道理,为其成为航天英雄打基础。英雄成名之前,为省鞋,在校园里光脚长跑,几年后,全县选飞行员,他是唯一当选人。今天,又是中国游走太空第一人!这直觉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也许就源于在黑土地上留下的数不清的深深的长跑脚印……

  赵郁秀写英雄共性特征是浓黑重彩地写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有作为的人少年时期都有鲜明的个性。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更欣赏梁启超语:少年智刚国智,少年富刚国富,少年强刚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刚国雄黄于地球。因此,他写“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时,同样把笔墨泼在少年时代。

  书中有这样一段:……有一天傍晚,戚家小铺里来了一个背着麻袋包的人,问戚长泰(戚发轫的爸爸)要不要买包装纸。戚长泰说:‘俺家是小本生意,好用不着这么多包装纸呀!的戚发轫拉着好朋友毕福恒小声说:我摸那个麻袋里有书本,咱俩打开看看?’就这样,他们得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日文书,里面还介绍说,从地球能到月球,人走要7年时间,飞机飞只用20天,还说将来要有火箭。火箭什么东西?怎么能从地球到月球,月球上有什么?像中国画里画的有小白兔、有嫦娥吗……

  作者呈现这些悬念,正好让戚发轫按照写作意图“入轨”——“这辈子填志愿只填一个志愿——航天”。

  爱自己的孩子,爱朋友的孩子,爱世界各国的孩子,这让她工作和对女儿的教育两不误。两个女儿继承了父母的积极热情、聪明智慧,而且,因为她对孩子从小就进行吃苦耐劳即挫折教育,使她们不但聪明好学,都是早慧、跳级的“神童”,而且坚韧顽强,学业有成:一个硕士,一个博士。小女儿走出博士后工作站,现任职美国从事汉语教学及研究的宾州一所大学成为终身博士。

  爱朋友的孩子。她给我女儿打电话亲切交谈: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你在哪个幼儿园?你妈妈在干什么……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和孩子交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郁秀正是有这种大爱情怀的慈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流年似水,光阴如梭。自上世纪她伴着新中国解放的礼炮创作秧歌歌词,1953年,由丹东边城进入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戏剧创作,至今,光阴60载,其间,她长期从事妇女儿童工作,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她的作品所讴歌和描写的人和事,大都与妇女儿童密切相关;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有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女专家,有一心扑在工作中的全国著名的女劳动模范,有婚姻家庭的悲喜剧,也有作者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些作品激情四射,真情可鉴,其政治内涵、时代气息于一炉,呈现着文艺作品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之功效;作品何止一本《为了明天》、《仿佛就在昨天》;她编辑过的期刊何止《鸭绿江》、《文学少年》;她主编的《棒槌岛儿童文学丛书》、《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韩国儿童文学小说选》等,还荣获全国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出版署优秀儿童图书奖等;1993年起,她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11年,他荣获“辽宁省先进老干部”荣誉称号,这是文学艺术圈唯一获此殊荣者。

  我想借用康克清同志为赵郁秀的散文、报告文学集《为了明天》作的《序》中这段内容一用:“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之际,我祝愿赵郁秀同志更加深入生活、贴近妇女儿童,为妇女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写出更有力度、更绚丽的续篇。”

  赵郁秀的实力和爱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她没有辜负康克清同志的期望和重托,寒来暑往,四处奔波60年岁月笔耕不。今后,她一定会“写出更有力度、更绚丽的续篇”献给时代,献给喜爱的读者。!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