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疼痛怨怒悲喜 终归波澜不惊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李 厘 点击数:

  老藤的《波澜不惊》(《中华文学选刊》2012年第5期)写的是信访办的故事。惯常经验里,信访之事总是以剑拔弩张的上访事件,以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落笔点,一个啼笑皆非的结局就算不错的结局了。小说《波澜不惊》不是草民的视点,也不是政府的视点,故事的切入点颇为柔性:以县信访办老贾遇到的一桩难心事写起。女儿考上名牌大学本来是好事,但老伴没工作,大儿子正在读大三,老贾实在无力承担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于是,管上访的老贾变成了上访者,他去助学基金会申请助学贷款。

  小说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一头是老贾应付日常工作,一头是老贾跑助学贷款。工作这边,信访办主任称病休养,委托主任科员老贾临时主政。在信访办干了20年的老贾办事认真,对上访者热情相待。然而,走程序按规定办事,简单的问题往往复杂化,拖来拖去不得而终。实心实意的老贾经常动用自己及手下的关系,以非程序方式解决问题。他每天做的主要工作是耍嘴皮子,安抚上访者,推一天算一天。尽职尽责的老贾尚且如此,那些卡油耍滑的政府人和民众的关系可想而知。比如,助学基金会的老钱,看在同事相托的份上,吃了老贾的,也办了老贾的事,但一连往助学基金会跑了5次的老贾,最后得到的助学贷款不过是他请老钱吃饭花掉的3000元钱。这真是绝妙的一笔。

  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是作者关注的视点。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县级政府的信访办和百姓的距离最近。作者选择政府级别里职位最低的小吏老贾讲述信访办的故事,并让管上访的老贾为了跑助学贷款,也成了求助政府的小民,可谓别具用心。不仅为老贾添加了亲民色彩,拉近了老贾与上访者的关系,视角也由信访办扩展开来,让我们看到更多政府人的面孔,更多民众的诉求。

  临时主政的老贾和跑助学贷款的老贾不时转换角色,角色转换之间,各等上访者的故事穿插其间,群体访、越级访。被解散回家的剧团演员,开神牛而来为快要吐缨的玉米被砍讨说法的群体农民,那个伶牙俐齿为爷爷讨要复转军人抚恤金的小姑娘……形形色色的上访者着墨不多,却都活灵活现。而政府里,有厚道的老贾,信访办热心助人的小崔小王,助学基金会里善解人意的小吴,也有圆滑世故的老钱,冷眼势力的基金会女人……

  内部的,外部的,私事与公务,纷至沓来,构成繁复而真实的故事氛围。作者对政府体系的肌体谙熟得如庖丁解牛,部门之间,同僚之间,人与事,情节的铺展与细节的勾勒,写得行云流水,不见雕琢。在对上访者深切同情的基调上,对贫困县级政府的难处痛处和暗处的触及可谓作品的复调。比如,老贾的助学贷款问题。比起那些弱势群体,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看看小吴桌子上成摞的申请表,公务员老贾应该如愿以偿吗?

  作者老藤以老到诙谐之笔讲述的这个信访办的故事,充满意蕴。故事只是表层的东西,所谓波澜不惊,不惊的只是表层,在随处可见端倪的表层下面都是波澜。老藤对故事拿捏得极具分寸感,写得舒展自如,不温不火。既不渲染事端,小题大做,制造哗众取宠之势。也不回避问题,遮遮掩掩。疼痛怨怒悲喜皆有,终归波澜不惊。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