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以泣血深情诠释母爱内涵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王充闾 点击数:

  时光风驰电掣般逝去,数十年间读过的无数的书籍、文章,许多都已如轻烟薄雾悠然淡忘了。可是,唯独有一篇散文作品却像刀镌斧削一样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那就是冰心老人的早年作品《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作者以浓烈的抒情语言、至情至性的文字,抒写失去母亲的深悲剧痛,追忆了母亲病故前后的点滴细节。

  没有想到,最近竟又发现一部文字功力也许未足比拟、但其真情实感确是可以继踵前尘的椎心泣血之作,这就是摆在读者面前的刘文艳散文作品《爱的诉说》(2011年5月版)。全文近20万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卷为《侍疾日记》,作者通过记述床头陪侍与思念、牵挂身患绝症的母亲,抒写对母亲的深沉的挚爱,以及长期梗塞心头的失母之痛;下卷是叙事散文《我的妈妈》,运用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从方方面面描写母亲平凡而高尚的一生,实际是一篇以深情为笔、挚爱为墨,讴歌母亲完美人格、高尚品德的赞歌。后面附有分别叙述母亲最后生日庆典和葬礼的纪实文字,还有祭悼辞以及《妈妈是一本书》等诗文。

  这部作品,朴质无华,剔除雕饰,可是,通读一过,却能震人心魄,让人不忍释手。原因在于它并非一般的抒情、叙事文字,而是一个女儿以深沉的爱与痛连同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出来的对母亲的哀歌与颂歌,是一种和着血泪、发乎至情、源自心灵的爱的诉说,其间饱含着盈天塞地的母爱深情和女儿对慈母的无穷无尽的痛苦思念,因而真情灌注,元气淋漓,感人至深。

  文章、日记里,通过大量翔实而生动的细节、场面、故事的描写,通过女儿的情文双至的娓娓叙述,一位品格高尚、宽厚善良、豁达质朴,尝尽生活的艰辛,也铸就坚强性格的母亲的鲜活形象,赫然屹立在读者面前。在《我的妈妈》中,有一段专门记述了母亲的那双手:“夏天,她的手总是油黑油黑的,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还要莳弄家里的园子,施肥灌水打农药,还要烧火做饭,喂猪喂鸡,片刻不得消闲。冬天,她的手粗粗糙糙,长满了肉刺,手指也裂开了许多口子,手掌上长出厚厚的老茧。长年累月的勤苦劳作和艰辛的生活,使得那双润滑细腻、柔软丰满的手,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美丽,变得越来越粗糙了。她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用那柔弱的双肩和永不消闲的双手,支撑起一个温馨和谐、充满亲情与爱意的大家庭。我每当看到和想起这种景象,心里都非常难过,简直像针扎般疼痛。我曾经握住妈妈的手,深情地问:‘不疼吗?’妈妈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疼,一切都习惯了。’”

  文中记述:“妈妈是村里贤淑孝顺的楷模。”她对婆母极为孝顺,把婆母的一切针线活全都包下。

  “妈妈温柔敦厚,与人为善,从不挑剔别人,从不说他人的‘不是’。她常说,有句老话说得好:‘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这样,她成了亲人的依靠,好友的知音,乡亲们的贴心人。由于她公正、厚道,邻里间发生什么纠纷,都愿意听从她的劝解。”

  在交付文稿时,刘文艳告诉我:“冰心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这位把自己纯洁无私的母爱,慈怜温柔地施予她儿女们的母亲,乃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不但我如此想,我的许多朋友也如此说。’这句话我也可以借用过来,说:我的母亲也是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这样,也就不难想像,当接受过如此最好母亲的恩泽的儿女,一旦失去了她的怜爱,她的庇荫,其痛苦、忧伤、寂寞,该是何等惨重啊!

  从发现挚爱的母亲身患绝症到离开人世将近一年的时光中,作为女儿,刘文艳眼睁睁地看着柔弱的母亲如何被病魔一点一点地吞噬着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最后又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在极度的病痛中撒手人寰,这又该是多么无奈、何等伤恸、怎样悲哀的事情啊!

  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我离开妈妈回沈阳,妈妈把我送出了大门外。在我上车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在流泪,我感到了她很悲伤,也很留恋,我的泪水立刻刷刷地流出,模糊了我的眼睛,无奈地与妈妈摆了摆手,说:‘妈妈,你回去吧!’车转过胡同,离开了她远送的目光,我再也忍不住,在车上失声痛哭。记得陈寅恪先生写过‘暮年相见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的诗句。我同母亲的告别,竟然也有这种味道。哎!人生多故,别母之痛、失母之痛真是何其痛哉!”

  母亲终于走上了不归之路,此刻儿女的悲哀,已经弥天漫地。人生世上,谁能抛开母爱?谁不愿庭前有慈颜常在,菽水承欢?可是,丧母之恸还是降临在头上。日记里写道:“母亲活着时,总怕给我们添麻烦,卧病中更是如此。可是,妈妈呀!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再多活上一些时日呀!哪怕就是这样让我们整天牵挂着、企盼着也好啊。世上,如果连牵挂、连企盼也没有了的话,那还有什么指望、什么依靠,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啊?”

  就这样,无奈,忧伤,哀愁,痛苦,纷纷聚集才女衷怀,使她椎心把笔,泣血成篇,完成了对于母爱深沉内涵的诠释。这种真实的情感世界,给出了无须笔墨雕琢的本然,真正是用生命之火烛照着,点燃着。听作者说,她的这本日记上,前前后后,洒满了泪痕。放在桌前,却实在不敢重读,重读就是追忆,就立刻重新返回那种伤情无限的氛围里,只有心悸,只有流泪,只有悲怆,甚至卧病一场 。

  刘文艳是富有文学才情的,早在20多年前,就曾以《尹湛纳希传》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后来供职香港大公报,以高级记者身份出任辽宁记者站站长。在从事新闻通讯写作的同时,创作了大量叙事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结集为《春风秋雨》。尔后,通过考试进入辽宁省政府文化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读书、运笔不辍,时有佳作面世。由于她具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叙述中注重形象、细节,使用的又基本上属于文学语言,这样,一个个感性的画面透出的信息与情感,总比抽象的概念更有感人的力度,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就了这部颇具审美价值的散文作品。

  当然,最根本的还在于深沉、厚重的母爱内涵,在于真切的生命体验。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创作总根于爱”。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才是血。这也是鲁迅先生说的。这些敲金戛玉的警策论断,揭示了文学生成、创作心理的普遍规律,它们都在《爱的诉说》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作者以爱为文学母题和价值尺度,用爱心来激活文心、点化良知、升华生命,诠释出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要义。她把写作过程同时看做“做人、立心”的过程,时时反躬自勉:如何践行“以母亲之心为心”“成为一个母亲那样平凡而高尚的人”?

  我们常说,要多一份爱心,要让世界充满爱,期望能像阳光普照那样,爱洒人间。而母爱正是一切爱的根基,一切爱的始发点、立足点。冰心老人说得好:“‘母亲的爱’打千百转身,在世上幻出人和人、人和万物种种一切的互助和同情。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无须置疑,一个不知孝亲、反哺为何物,连父亲母亲都不爱的人,不可能设想,他会爱人民,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

  当然,要孝亲,要反哺,还须趁早。古人曾经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该在还来得及的时候,为父母尽早地奉献自已的一份孝心。人当少壮之时,胸怀远大,志在四方,专注于建功立业、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无疑是对的),总觉得孝亲、反哺来日方长;可是,想没想过:年迈的双亲能不能够等候到那一天的到来呢?单就这一点来说,这部作品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作为序言,最后想建议众多读者,特别是父母还都健在的儿女辈,不妨抽出一点时间,翻翻这部以泣血深情诠释母爱的日记、文章,听听里面令人心旌震撼、感念无涯的爱的诉说,相信肯定会受到深深感动,激发出一片爱心的。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