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文学创作随想二题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文 畅 点击数: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文以载道,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主张,广为后世所运用和遵循。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出的变革文风的重要主张,他们主要是反对和改变六朝时期那种写文章只追求词藻绮丽,但内容空泛,浮艳华糜的文风。这场很有意义的文风变革,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发展,就是对后世的文学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当然,那时所提出的文以载道,主要是载儒家之道,载先王之道,主要主张写文章要为时而作,为事而作,以意为主,“唯陈词以务去”,提倡语言质朴平实。“古文运动”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其主旨是积极的,对后世影响甚大。文以载道已成为众多文人的共识。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文以载道,其内涵则更为丰厚了。主要是载马克思主义之道,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载以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载以与时代相契合、于人民有益的先进思想等等。概言之,就是遵循文学的“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这既是人间正道,也是文学发展繁荣的宽阔之道。现在中国文学的主要问题是,具有深刻思想、反映时代最高智慧、深刻描写现实社会生活的文学精品力作甚少,而“文学垃圾”挺多,平庸之作挺多。文学的发展与人民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很值得我们每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深思。搞文学创作,无论写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戏剧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应和不思虑如何践行文以载道的问题。即使是写一篇千八百字的短文亦应如此。

  再说“以文化人”。这是在以文载道基础上的新发展,是对文学基本功能的高度概括。所谓以文化人,就是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化人、感化人、悟化人、美化人。文学是人学,既是写人,也是写给人看的,应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和所含思想的散发,达到教化、感化、悟化、美化人的作用。教化,是让人们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赞成什么应该反对;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当然,教化也绝不是离开文学形象空洞地说教,空洞说教是概念化文学。感化,更是通过文学形象和情感使人有所感动,能够感动人的文学才是生动的文学,深入人心的文学,这样的文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化人。要以形象感人,以浓情感人。作品看了让人击节赞赏或潸然泪下,这样的作品才能起到感化人的作用。悟化,即是感悟。一篇文学作品总得给人以某种启迪和感悟,最好给人们以时代最高的智慧和最深刻的思想,让人们能够有所思考,有所醒悟,有所获得。这就是文学的悟化作用。我们读名家名作,都会有这样的作用。而美化,也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给人提供审美享受。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的美是多方面的,有人物美、环境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等。文学应当用美愉悦人的感知,打动人的心灵,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现在有些文学作品,既不能给人以深刻的思想,也不能让人获得美的精神愉悦,有的甚至竟不知所云,这样的作品人民群众怎么能够喜欢。看了一篇作品,一无所得,无从思悟,这就是浪费人的时间,浪费人的生命。

  要做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就要求写文章的人本身要有深刻的思想,作家同时也应是一位思想家,缺乏深刻的思想去写作,只能产生平庸作品。作家还应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深厚的人才能运用各种手段塑造丰富感人的文学形象。文学修养具有多方面内涵,是长期形成,非一蹴而就。这方面详说起来也可形成一篇很长的文章。凡是已经进入文学门里来的人都熟谙这个道理。塑造文学形象,其手法有高下之分,我们应当学习文学大家们是如何完美地塑造文学形象的。无论何种文学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最忌平铺直叙,都应有形象的塑造,以形象感人。文学作品最忌无感情的抒发,最忌不打动人心。不能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就是平庸之作。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只八个字,文字简单,但践行不易,然而它确实又是文学发展的可贵方向,必须努力践行之。

  文学创作必须“独断专行”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的话。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首部作品为《盛典——诺奖之行》,说的是他获诺奖后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一个小标题即是“在文学创作中必须独断专行”。对此他解释说:“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莫言这话道出了文学创作的规律性问题,并把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区分开来,很值得深思和践行。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社会的一员,特别是各单位各层次的领导干部,都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谦逊和众,博采雅言,执行我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即群众路线,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实不可取,都在改正之列。而文学创作则不然,它基本属于个体的创造性劳作,这其中最为可贵的是创造性和独创性,这是文学创作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而那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品,实属公式化的表现,其中缺少的就是创造性和独创性。在文学史上,凡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因具有独创性而博得读者的欢迎。这次莫言获得诺奖,其作品也有这样突出的特点。但是以往因各种原因,在文学创作中公式化颇为普遍,这是我们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教训,甚当记取。

  目前中国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不少,但具有独创性,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依然不多。这就影响了整个文学作品的质量。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单篇短文,都需要独创性,在题材的截取运用、作品思想的概括提炼、创作手法的具体表现等方面,都应体现创造性和独创性,而不应人云亦云,生搬硬套。文学创作要做到有创造性或独创性,就需要作者有很强的独立见解,有丰富的文学积累,对生活有独自深刻的分析理解,有区别一般性的创作手法。独创,是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最高境界。

  当然,文学创作的创造性和独创性也绝不是脱离生活的胡编乱造,故作惊人之笔,绝不是拒绝借鉴经典作品仅自己苦思冥想,绝不是拒绝各种具体有益的意见而固步自封。莫言所说的文学创作必须要独断专行,我的理解,是指作品的立意、构架、手法、语言等大的方面而言,在这些方面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而不受外界干扰。但是对于错别字或语法不通这些小毛病,还是应该接受正确意见改正之,而不应固执己见。

  文学创作要做到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用莫言的话说就是“独断专行”,除了克服自身的平庸和无创建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勇气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各种强行的意见。现今创作自由度扩大了,写什么和怎么写,都由作家自己做主,不像过去在这方面领导总要发号施令,表达强行意见。当然,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这就需要作家有独创的勇气,有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勇气。说起来容易,在实际文学创作中,这种情况却很复杂。这就需要作家有力排众议的主见,有敢于坚持独创的主见。

  作为有关领导,应欢迎作家的独创精神,在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和创作原则的前提下,领导应支持作家独创,不应限制和干预。作家创作的“独断专行”和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分不开。领导应成为作家“创作独断专行”的后盾。

  独创出精品,独创出人才。作家应当多有独创精神,让我们的文学呈现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