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辽宁文学理清脉络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杨 竞 点击数:次
□《辽宁文学史》所涉及的内容历史跨度大,包括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辽宁文学发展历史
□《辽宁文学史》对地域文化有所展现与凸显
□这本著作找到了辽宁有代表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学原创力的源泉
□对文学史与前人作品的研究,是发扬文学优良传统、促进时代文学转型与繁荣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由省社科联、辽宁人民出版社、省作协联合主办的徐光荣新著《辽宁文学史》座谈会近日在沈阳举行,省内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该书的研究视野与学术特色给予充分肯定,对作者严谨求实广征博引的写作精神表示赞赏。认为该书为古代、近代辽宁文学的发展脉络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考古成果与古籍为依据,得出了许多辽宁文学堪列全国名家名著之林的新论点。这部新著的出版不但为以后相关学术研究开拓了道路,也对推动辽宁地域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辽宁文学史》涉及了众多名家、名人、名著、名篇,丰富了辽宁文学的内涵,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
《辽宁文学史》是省社科联立项工程,由徐光荣用3年时间完成。全书以详实的研究成果展示出辽宁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与传承的贡献,有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辽宁大学教授、博导王向峰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就辽宁文学史来说,过去有人写过,有几个版本,但这本书是从远古到近代,对辽宁文学发展脉络作了系统的梳理,没有遗漏,并且从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的联系上寻找文学史发展的脉络。这本书反映的内容全面,不仅各个朝代的内容都有,而且作了归纳,除了反映汉族作家的创作,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也有了突出的反映。同时,对文学各个体类的归纳很详细,有的比较突出。
《辽宁文学史》所涉及的内容历史跨度大,包括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辽宁文学发展历史,特别是从汉代到清末,涉及了众多名家、名人、名著、名篇,对当代人认识辽宁作出了贡献。
省社科联的专家杨路平说,这部《辽宁文学史》写得非常有味道,是一部精品史学力作,值得一读。它如一壶醇香老酒,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都可以品读。它丰富了我们辽宁文学史的内涵,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比如从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证明辽宁是中国龙图腾崇拜与神话传说源头之一;箕子是辽宁第一位文人作家;耶律楚材是元初第一位诗歌散文大家;道教大师张三丰也是辽宁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刘文麟是第一位以诗反映鸦片战争的诗人;铁岭籍外交家张德彝的《航海述奇》是中国人最早以亲历记述巴黎公社的篇章,等等。杨路平认为,《辽宁文学史》为弘扬辽宁地域文化作了巨大贡献。
辽宁大学教授、博导毕宝魁坦言:徐光荣是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家,这部书是他以对文学的一腔热血、对辽宁地域文化的热爱而写成的,对我们是一种鼓舞。过去,辽宁人缺乏对辽宁地域文化的发掘,现在这个问题渐渐受到重视。对辽宁文学发展的研究,也需要沉淀,这本书在文学史的脉络梳理上开创了先河。
《辽宁文学史》让我们对辽宁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辽宁有自己的文学历史,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本书还对增强文学原创性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般来说,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属于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演进的结晶,从历史上追溯,辽宁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构成的文化系统。对辽宁文学史的研究,就是要在充分挖掘整理辽宁文学丰富积淀的基础上,从宏观的中国民族文化的延续形态和时代文化转型的双重视角去认识。
著名作家金河与徐光荣是多年的好友,他说,多年前,徐光荣在做辽宁省志文学卷时积累了丰富的辽宁文学史资料,不但完成了文学卷,还出版了《辽宁文学概述》。从这本书看,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总体上说,这是辽宁文学的一个基本建设,我们应该知道辽宁文学的源和流的问题。我们读先贤的作品,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看到我们的文学传承关系,可以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利于我们发展辽宁地域特色文学。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一个团队,但被光荣一个人做出来了。
座谈会上,金河还对此书提了一点意见,他说,由于复杂的原因,我们做史是很难的。一是,在完整性上需再考虑,参考文学史上对古代、近代、现代分期的划分。二是,针对辽宁地域特点引发的作家作品,哪些入史,哪些不入史,标准是什么还要斟酌。三是,对待考古学不同观点问题,要尽量解释清楚,推敲细节,对各种相近又有区别的文化概念,要注意区别。
以前,辽宁人缺乏对辽宁地域文化的发掘,认为辽宁的文化土层稀薄,原省文联副主席、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兴华却不这样认为,针对这部《辽宁文学史》他谈了几点看法。他说,第一,通过看这部《辽宁文学史》,对辽宁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辽宁有自己的文学历史,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本书对历来的一些说法,如辽宁的文化土层稀薄等等,是一个有力的反驳。这里讲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辽宁人要有文化自信。本书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认识文化传统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增强了感性的东西。第二,本书对增强文学原创性起到了示范作用。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文学史上能流传下来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作品还是少数,本书找到了这些辽宁有代表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学原创力的源泉。第三,本书有助于我们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通过文学史研究,发掘新的创作点。针对文化原创力不足的现状,我们面对先贤的作品,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对本土的历史文化如何延伸发展,更要有清醒的认识。
辽宁大学教授、博导吴玉杰从读徐光荣的书想到了一个文学史个人撰写的话语表征问题,对此,她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徐老师的文学史观是开放的、多元的,对于什么是辽宁文学史,研究对象是谁,他吸取众家之长,展现了多元史观和开放性特点。二是文学史写作的鲜活与凝重。有的文学史写得比较枯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这本书写得鲜活、传神,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作家的生活经历,动感强烈。凝重性表现在这本书对客观性的把握上,作者尊重文学的历史、历史的历史,自己对人类学、考古学都有深刻的分析、判断、认识。三是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与凸显。辽宁不是没有文化,而是缺少发现,以往对辽宁的文化研究有时“避重就轻”,没有谈到位,而这本书很好地避免了这个弱点。四是这本书是对一个人才能实力的考验与实践。文学史写作是对一个人综合实力的考验,个人写作难上加难,是文学具体化的实践。但是个人写作文学史又保证了构思的系统性、风格的统一性,有对写作者个人风格的张扬,又在详略把握上显得得当。这本书如果能附加上一个参考文献,会有更震撼的效果,对年轻学者也是个激励。
以红山文化考古学的发现为依据,可以考察几千年辽宁古代文学整体发展趋势,对辽宁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辽宁文学作为辽宁地域文化形态的真实写照,把握这种地域文学史的独特价值,最重要的是探寻它的历史流变形态,考察它内蕴的精神气质和前进的方式,表现这种文学传统的继承性。
辽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程义伟说:徐光荣的《辽宁文学史》是一部内容独特、颇具特点且富于魅力的新作。本书是以红山文化考古学的发现为依据,考察几千年辽宁古代文学整体发展趋势。光荣老师以作品为中心,自己去发现其中特点,并将这发现告诉读者,他将一种真挚情怀及对人对事的体验和品味融入书中,令人读后获得教益和收获。在写作过程中,光荣老师又进行了专题研究,有许多精到之处。
辽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刘冬梅说:《辽宁文学史》有个特点,就是民间文学占了一定的比重。神话传说等使这本文学史有了趣味性,另外,也符合辽宁文学发展的特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一样是文学的构成要素。东北的民间文学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谜语等等通过祖祖辈辈口耳相传才能流传到今天。据我所知,2006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版了12卷本汉文蒙文对照的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还有满族的民间故事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财富。另外,这本文学史有发现的价值。我曾几次拜访徐老师,他多次向我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德彝。他是向国人介绍欧洲戏剧的先行者。他还是亲眼目睹了法国巴黎公社起义的中国人,他在游记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所以说这本文学史有发现的价值。
王向峰认为,这本书是丰厚的,将这些作家归纳出来、突出出来。下一步我们应该做的是怎样让大众传媒再推动一下,让大众更加了解这些作家,将过去沉寂的、不为人知的存在系统地展示出来。另外,这本书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价总体上比较准确,没有随意拔高,在详略上也处理得比较好。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对文学史与前人作品的研究,是发扬文学优良传统、促进时代文学转型与繁荣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辽宁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徐彻说:《辽宁文学史》的问世,是辽宁文学界的一件大事,是辽宁文学史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此书观点新锐、立论可靠;资料丰赡、论据确凿;逻辑严谨、论证有力;语言流畅、用词精到。我仅就此书在资料运用方面谈谈体会。徐光荣非常注重资料工作,他在资料搜集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他紧盯出版社的相关资料,重视搜集,这些重要的文史资料对撰写本书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对《清代东北流人诗选著》、《唐英集》、《雪桥诗话》等资料的搜集和运用就特点多多,做到了深入浅出,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文学笔法兼及知识性展示。总之,在重视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上,徐光荣有大战略、大气魄,是大手笔。
徐彻说,徐光荣的为人为学皆令他十分敬佩,共出版46部作品,达1000余万字,可谓著作等身。
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洪说,这是经过多年打磨写成的一本书,它的开放性、延展性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moyuzhai)
□《辽宁文学史》对地域文化有所展现与凸显
□这本著作找到了辽宁有代表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学原创力的源泉
□对文学史与前人作品的研究,是发扬文学优良传统、促进时代文学转型与繁荣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由省社科联、辽宁人民出版社、省作协联合主办的徐光荣新著《辽宁文学史》座谈会近日在沈阳举行,省内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该书的研究视野与学术特色给予充分肯定,对作者严谨求实广征博引的写作精神表示赞赏。认为该书为古代、近代辽宁文学的发展脉络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考古成果与古籍为依据,得出了许多辽宁文学堪列全国名家名著之林的新论点。这部新著的出版不但为以后相关学术研究开拓了道路,也对推动辽宁地域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辽宁文学史》涉及了众多名家、名人、名著、名篇,丰富了辽宁文学的内涵,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
《辽宁文学史》是省社科联立项工程,由徐光荣用3年时间完成。全书以详实的研究成果展示出辽宁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与传承的贡献,有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辽宁大学教授、博导王向峰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就辽宁文学史来说,过去有人写过,有几个版本,但这本书是从远古到近代,对辽宁文学发展脉络作了系统的梳理,没有遗漏,并且从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的联系上寻找文学史发展的脉络。这本书反映的内容全面,不仅各个朝代的内容都有,而且作了归纳,除了反映汉族作家的创作,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也有了突出的反映。同时,对文学各个体类的归纳很详细,有的比较突出。
《辽宁文学史》所涉及的内容历史跨度大,包括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辽宁文学发展历史,特别是从汉代到清末,涉及了众多名家、名人、名著、名篇,对当代人认识辽宁作出了贡献。
省社科联的专家杨路平说,这部《辽宁文学史》写得非常有味道,是一部精品史学力作,值得一读。它如一壶醇香老酒,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都可以品读。它丰富了我们辽宁文学史的内涵,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比如从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证明辽宁是中国龙图腾崇拜与神话传说源头之一;箕子是辽宁第一位文人作家;耶律楚材是元初第一位诗歌散文大家;道教大师张三丰也是辽宁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刘文麟是第一位以诗反映鸦片战争的诗人;铁岭籍外交家张德彝的《航海述奇》是中国人最早以亲历记述巴黎公社的篇章,等等。杨路平认为,《辽宁文学史》为弘扬辽宁地域文化作了巨大贡献。
辽宁大学教授、博导毕宝魁坦言:徐光荣是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家,这部书是他以对文学的一腔热血、对辽宁地域文化的热爱而写成的,对我们是一种鼓舞。过去,辽宁人缺乏对辽宁地域文化的发掘,现在这个问题渐渐受到重视。对辽宁文学发展的研究,也需要沉淀,这本书在文学史的脉络梳理上开创了先河。
《辽宁文学史》让我们对辽宁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辽宁有自己的文学历史,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本书还对增强文学原创性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般来说,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属于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演进的结晶,从历史上追溯,辽宁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构成的文化系统。对辽宁文学史的研究,就是要在充分挖掘整理辽宁文学丰富积淀的基础上,从宏观的中国民族文化的延续形态和时代文化转型的双重视角去认识。
著名作家金河与徐光荣是多年的好友,他说,多年前,徐光荣在做辽宁省志文学卷时积累了丰富的辽宁文学史资料,不但完成了文学卷,还出版了《辽宁文学概述》。从这本书看,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总体上说,这是辽宁文学的一个基本建设,我们应该知道辽宁文学的源和流的问题。我们读先贤的作品,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看到我们的文学传承关系,可以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利于我们发展辽宁地域特色文学。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一个团队,但被光荣一个人做出来了。
座谈会上,金河还对此书提了一点意见,他说,由于复杂的原因,我们做史是很难的。一是,在完整性上需再考虑,参考文学史上对古代、近代、现代分期的划分。二是,针对辽宁地域特点引发的作家作品,哪些入史,哪些不入史,标准是什么还要斟酌。三是,对待考古学不同观点问题,要尽量解释清楚,推敲细节,对各种相近又有区别的文化概念,要注意区别。
以前,辽宁人缺乏对辽宁地域文化的发掘,认为辽宁的文化土层稀薄,原省文联副主席、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兴华却不这样认为,针对这部《辽宁文学史》他谈了几点看法。他说,第一,通过看这部《辽宁文学史》,对辽宁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辽宁有自己的文学历史,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本书对历来的一些说法,如辽宁的文化土层稀薄等等,是一个有力的反驳。这里讲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辽宁人要有文化自信。本书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认识文化传统的不断发展变化上,增强了感性的东西。第二,本书对增强文学原创性起到了示范作用。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文学史上能流传下来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作品还是少数,本书找到了这些辽宁有代表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学原创力的源泉。第三,本书有助于我们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通过文学史研究,发掘新的创作点。针对文化原创力不足的现状,我们面对先贤的作品,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对本土的历史文化如何延伸发展,更要有清醒的认识。
辽宁大学教授、博导吴玉杰从读徐光荣的书想到了一个文学史个人撰写的话语表征问题,对此,她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徐老师的文学史观是开放的、多元的,对于什么是辽宁文学史,研究对象是谁,他吸取众家之长,展现了多元史观和开放性特点。二是文学史写作的鲜活与凝重。有的文学史写得比较枯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这本书写得鲜活、传神,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作家的生活经历,动感强烈。凝重性表现在这本书对客观性的把握上,作者尊重文学的历史、历史的历史,自己对人类学、考古学都有深刻的分析、判断、认识。三是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与凸显。辽宁不是没有文化,而是缺少发现,以往对辽宁的文化研究有时“避重就轻”,没有谈到位,而这本书很好地避免了这个弱点。四是这本书是对一个人才能实力的考验与实践。文学史写作是对一个人综合实力的考验,个人写作难上加难,是文学具体化的实践。但是个人写作文学史又保证了构思的系统性、风格的统一性,有对写作者个人风格的张扬,又在详略把握上显得得当。这本书如果能附加上一个参考文献,会有更震撼的效果,对年轻学者也是个激励。
以红山文化考古学的发现为依据,可以考察几千年辽宁古代文学整体发展趋势,对辽宁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辽宁文学作为辽宁地域文化形态的真实写照,把握这种地域文学史的独特价值,最重要的是探寻它的历史流变形态,考察它内蕴的精神气质和前进的方式,表现这种文学传统的继承性。
辽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程义伟说:徐光荣的《辽宁文学史》是一部内容独特、颇具特点且富于魅力的新作。本书是以红山文化考古学的发现为依据,考察几千年辽宁古代文学整体发展趋势。光荣老师以作品为中心,自己去发现其中特点,并将这发现告诉读者,他将一种真挚情怀及对人对事的体验和品味融入书中,令人读后获得教益和收获。在写作过程中,光荣老师又进行了专题研究,有许多精到之处。
辽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刘冬梅说:《辽宁文学史》有个特点,就是民间文学占了一定的比重。神话传说等使这本文学史有了趣味性,另外,也符合辽宁文学发展的特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一样是文学的构成要素。东北的民间文学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谜语等等通过祖祖辈辈口耳相传才能流传到今天。据我所知,2006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版了12卷本汉文蒙文对照的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还有满族的民间故事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财富。另外,这本文学史有发现的价值。我曾几次拜访徐老师,他多次向我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德彝。他是向国人介绍欧洲戏剧的先行者。他还是亲眼目睹了法国巴黎公社起义的中国人,他在游记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所以说这本文学史有发现的价值。
王向峰认为,这本书是丰厚的,将这些作家归纳出来、突出出来。下一步我们应该做的是怎样让大众传媒再推动一下,让大众更加了解这些作家,将过去沉寂的、不为人知的存在系统地展示出来。另外,这本书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价总体上比较准确,没有随意拔高,在详略上也处理得比较好。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对文学史与前人作品的研究,是发扬文学优良传统、促进时代文学转型与繁荣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辽宁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徐彻说:《辽宁文学史》的问世,是辽宁文学界的一件大事,是辽宁文学史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此书观点新锐、立论可靠;资料丰赡、论据确凿;逻辑严谨、论证有力;语言流畅、用词精到。我仅就此书在资料运用方面谈谈体会。徐光荣非常注重资料工作,他在资料搜集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他紧盯出版社的相关资料,重视搜集,这些重要的文史资料对撰写本书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对《清代东北流人诗选著》、《唐英集》、《雪桥诗话》等资料的搜集和运用就特点多多,做到了深入浅出,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文学笔法兼及知识性展示。总之,在重视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上,徐光荣有大战略、大气魄,是大手笔。
徐彻说,徐光荣的为人为学皆令他十分敬佩,共出版46部作品,达1000余万字,可谓著作等身。
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洪说,这是经过多年打磨写成的一本书,它的开放性、延展性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