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歌吟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石 英 点击数:次
初览这部长诗,在总体架构上便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五章五十节,以金木水火土为意象统领全诗,将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和诗传传主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将时代变迁、时空转换与中华民族解读、传播、弘扬雷锋精神的历程紧密融合在一起,凝成了继往开来、代代传承的核心题旨,构成了意脉贯通、气势恢弘的交响乐章。
纵观这部长诗,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感情真挚,情绪饱满。作品的每行每段,无不溢满对雷锋的景仰之情和崇敬之意,以情真意切的诗句追述雷锋事迹、解读雷锋精神,并做到了缘事论理、缘事抒情,使一个贫苦孩子、一个普通战士、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本色情怀和道德节操跃然纸上。
二是凝炼贴切,质朴自然。作者善于把握雷锋成长经历中的一些生活细节,从一贯坚持和如常表现中挖掘其可贵之处,从人性化、人本化、人伦化的视角解读雷锋,使雷锋精神还原为真实可感和平凡中见可贵的精神,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加以真切地表述,让读者感受到雷锋就活在我们内心的期许里,就活在我们渴盼的目光里,就活在我们恬淡的生活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雷锋那些平凡的举止言行是那样亲切、质朴、自然,彰显着普通人的本色和光辉。
三是时空对接,呼应得当。作品的每一章节,都以一条意象主线粘连精神指向,时而思接千载、穿越古今,时而跳跃腾挪、抚今追昔,时而辗转反侧、思索沉吟,融联想与启迪于一炉,汇承载与传播于一体,历史与现实遥相呼应,精神建构与意象托附相得益彰。作品特别注重从雷锋精神世界中找到与当代精神生活的对接点,使当代人对雷锋精神的期盼、守望、传承得以肯定和褒扬,使某些人对雷锋精神的质疑、不屑、贬斥受到否定和批判,使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隐含其中,生发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四是韵律优美,朗朗上口。作者刻意追求适宜大众朗诵传播的音韵效果,在合辙押韵中体现诗意的唯美。平实质朴中的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中的音律和谐,张弛有序中的舒缓豪放,荡气回肠中的热烈激昂,无不产生诗句一鸣众心弦响的功效。单章排演,可成诗剧;独节朗诵,可成体统。这种文本样式,自有增强阅读快感的独特优势,自有增强朗诵效果的独特魅力。
五是体裁新颖,意脉清新。作者以诗传的形式结构文本,突出了传主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张力,不虚妄,不骄纵,不艰生,不晦涩,真真切切地表达心愿,朴朴实实地倾诉心曲,让你在重温雷锋事迹的同时,感受精神的伟岸与崇高,唤醒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怀想,在如歌的行板中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
看得出来,作者在驾驭这部长诗的过程中,做了精心的知识储备、情感储备和艺术储备。一部长诗,贵在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贵在结构得体、寓意清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没有一点儿功力是难为其成的。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沉实的思想、精到的理解化为诗心诗意的表达,使雷锋精神在诗传艺术的烘托下得到升华。你看,诗中写到:“这滴水/盛满了江河的心事/忧江河之忧/乐江河之乐/党 祖国 人民 社会主义/成为你心中波涛汹涌的海/遨游其中 一刻也不分离”(第二章《滴水藏海》)。“这是怎样的人生标点/有着“大傻子”的问号/有着“螺丝钉”的冒号/有着“方向盘”的逗号/有着“柞木杆”的句号”(第五章《沃土芳华》)。类似这些有质感的诗句,活化出光彩照人的雷锋形象,活化出雷锋精神划时代的影响力和跨世纪的感召力。这不是思想的闪光又是什么?思想和艺术从来都是孪生相伴的,没有思想的所谓艺术注定是苍白无力的。
作者在诗中,对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所彰显的特质给予了恰当的把握,凸显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公众性、广泛性、悠久性。这正契合了构建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诗人思想的敏感度从中可窥一斑。关注人类的精神走向、价值取向和道德指向,把视野从小我纠结中挣脱出来,是当代诗人不可忽视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诗传艺术的形式弘扬雷锋精神有着非凡的意义,作者蓝歌功不可没。
惟愿这部长诗能够以它独特的神采,带给诗坛清新的活力,带给读者美妙的情趣。那源自心灵深处的歌吟,余音绕梁,令人回味!那不朽的雷锋精神,也必将在诗的国度里闪射永恒的光芒!
遵嘱,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散文家)
(编辑:moyuzhai)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散文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