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见证人性的年代大餐――评王喜君的小说《一九八七年的大餐》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孙学丽 点击数:次
读了我市作家王喜君的小说《一九八七年的大餐》(载《中国作家》2018年5月),让我欣喜之余又有些许难过。欣喜的是,喜君以这样的一篇优秀小说重现他的文学才华;难过的是,小说所描写的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次特殊的狗肉大餐,见证了中国圈子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式人性欲望的坚挺和人生命运的莫测。
《一九八七年的大餐》是一篇非常有质感的小说:上世纪80年代末的矿山,一次涨工资引发的暗流涌动,一次为了贪婪私欲的宰杀,一顿丰硕又悲催的狗肉大餐,一群看似憨厚却各怀叵测的工友……数量颇多却轮廓鲜明的人物素描,再现了人性在欲望面前的众生相,小说中的象征与暗喻以及哲理,都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体现。一篇万字的短篇小说,却容量厚重,写尽了众生百态,也写出了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扭曲和无奈。
喜君把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巧妙地融入现代语境。在这篇小说里,作家通过“黄县帮”强压“威海帮”,通过公司副总经理、下属矿长、下属车间主任、下属班长与工人之间层层剥洋葱式的微妙圈子关系,将中国“圈子”文化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小说选取的视角,是最底层在工人与班长等人物,用小人物的众生相,描写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不露痕迹,却又寓意深刻,既有写实的功力,又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让人读后久久回味。
《一九八七年的大餐》语言紧凑,文字既泼辣又干练,又不乏文学韵味,且有大连独特的城市味道,有着强列的时代印痕。小说中,“狗”这个载体非常重要,它成为人性攀援利益的牺牲品。而主人公“王八”是见利忘义的背弃之人,他狠心杀狗,妄图用狗换取利益。先是相伴8年的狗意外被杀,后来,王八竟然意外死去,狗与人之间看似无关,却又密不可分,意蕴耐人寻味。
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充满寓意,个性也颇丰满。王八的可怜又可恨,令人同情却又令人蔑视;牛头膨胀的私欲与圆滑的处事下,偶尔闪出的人性光亮;红毛的豪侠与仗义下,有着对现实的无奈与叛逆心理;小崽子的盲从强势,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力和哀怨等等。解读以后,会让人有一种沧然泣下的感觉,悲伤如哽于喉。
小说的结尾,主人公看到了一个貌似王八的人,作家似乎在告诉读者,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还会有更多的王八这样的人四处生长。
喜君说,他就是写了这个小说而已,思想内涵和主题都是自然而成。有时候,一个成熟的作家的标志,就是他写的东西,无意间就体现了某种意蕴,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小说的成功也正说明了这点,不用特意渲染,意蕴自然形成,反而更显示出了主题的深刻。这就是作者的功力所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