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与致敬当代英雄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于: 作者: 汪守德 点击数:次
这些年有很多反映我国各条战线建设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问世,让广大读者对建设者们的巨大贡献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有了更详尽和及时的了解。刘国强的长篇报告文学《罗布泊新歌》(春风文艺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也是如此,它用充沛的激情讲述了作为“时代楷模”的李守江和他的团队,是怎样在罗布泊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在枯寂困顿的岁月中,艰苦创业建设钾盐厂,从而使缺钾的我国农业“挺直腰杆”的动人故事,这无疑是一部礼赞和致敬当代英雄的作品。
《罗布泊新歌》有着极其鲜明的现实意义。当我们今天随时随地方便地享受着社会进步和建设成果时,或许我们并没有深想这进步与便捷的背后,正站立着无数胼手胝足、沧桑满脸的当代英雄。这些数量巨大、样貌普通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们,虽然常常默默无闻,却无不倾尽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坚韧、扎实、快速地改变着国家的面貌和命运。正如此书中的李守江、张勇、宋伟明、魏磊、刘进海、谭昌晶、郭兴寿、尹新斌、施蓉、肖佳君、张晓伟等一个个无法一一点到的、长年坚守罗布泊的“罗钾人”,在那个被戏称为“大耳朵”的塔里木盆地最低的地方,升起了中国人精神的旗帜。如果没有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百折不挠的打拼、牺牲和奉献,我们在这一领域将落后于人、受制于人。《罗布泊新歌》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真正是社会发展的承重之基,才是遭遇风浪时的稳定之锚——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默默无闻的民族脊梁式的人物,更应该宣传与彰扬中华民族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告文学就是一种用腿走出来、用嘴问出来的文学作品。刘国强先后三次深入罗布泊无人区,跋涉于罗钾人艰苦奋斗的第一线,下功夫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周详的采访,一部携带着浓重历史与现实气息的作品才得以最终问世。创业者们那些实实在在、不为人知而又感天动地的创业历程,那些足以在瞬间触动读者心灵的人生故事,那些可以说明一切的翔实而精确的数字,都是作者不厌其烦与刨根问底打探得来的。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作者也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特别的英雄来写,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和生老病死,但他们平凡而崇高、普通而伟大,他们的事迹集合起来、凝聚起来,就雕塑成共和国一组令人景仰的英雄群像。他们所书写的是新时代的创业史,给人们带来震撼的力量。
文学质量也是刘国强所追求的。作者在深度采访中获得大体量的第一手素材,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陷入罗列堆砌的泥淖中。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这些海量素材进行了精心构思与剪裁,从而使这部报告文学成为一部有品相的上乘之作。其所采用的“起”“承”“转”“合”四个乐章的设计,反映了在结构上的讲究与巧思,使采访内容的运用和剪裁有了内在发展逻辑,形成强烈的叙述节奏。而以歌、间奏等音乐与诗的形式,作为谋篇布局的建筑形式和为建设者们歌唱的旋律,不仅是紧切《罗布泊新歌》题旨的,而且使艰困的生活、沉重的压力和壮阔的搏斗,都具有了某种穿透时光和心灵的诗意。这种诗意既是从罗钾人生活深处升腾出来的,也是从作者心底发散出来的,因而是昂扬的、温暖的,成为作品的一种特有的气质和韵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