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长篇小说《四楼的玻璃柱》:观看与被观看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叶向阳 2021年0 点击数:
“80后”女作家张叶以人物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见长,善于赋予主要人物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超自然能力,在对现实生活进行书写的同时,揭开人性复杂而矛盾的层面。新作《四楼的玻璃柱》(万卷出版公司)以三位当代青年艺术家为主要人物,这三个携带着各自不同隐秘痛苦的艺术家:因前女友的离去而饱受心灵创伤的装置艺术家马骁,家境优渥的留英艺术史博士董回音,心怀戏剧艺术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戏剧编导陆一舟。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次要人物的一一登场,无不在这个舞台的聚光灯下被观看。三个观看者中,董回音是一个具有能“看见”他人脑中活动的图像超能力的人;另一观看者,工作室的主人马骁是一个总在用心理分析法分析客户潜在欲望的人;陆一舟则是个穿梭其间插科打诨,用经典戏剧台词为这些观看与被看写注脚或做旁白的角色。

书名中的玻璃柱,是董回音从国外带回的一根可以透视伦敦某美术馆四楼一幅名画中隐藏的神秘图像的工具,它在小说中有着符号学意义,不仅对应着董回音可以捕捉他人大脑图像的能力,也使得这个场域中的观看具有了一种魔幻色彩的赋能。工作室现场悬挂的圆中人,按照达·芬奇作品维特鲁威人所做的装置,是马骁的作品,也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完美的人体,隐喻了人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追求,同时与作者小说中表现的现实生活中个体人性的分裂与破碎形成反差。值得一提的是,书的封面设计与内容呼应,以被解构了的维特鲁威人铺底,强化了作者这种场域设置的意图。

张叶笔下人物的超自然能力呈现的是软科幻的笔法,以此对现实世界表象覆盖下的复杂人性进行渗透性的观察与审视。《四楼的玻璃柱》展现了生存困境中挣扎的当代青年众生相,对当代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意义失落和虚无感带来的痛苦进行揭示和反思。小说中那些来往于工作室订制艺术品的客户们身份各异,他们的隐秘心思在董回音的特异功能之下暴露无遗。然而作者并无意批判或讽刺不同人物内心的灰暗地带,而更关注阐释这些扭曲心态的根源、探寻着支持这些心态的深层动机。除了叙事方法的创意,作者的文笔也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在大量对西方艺术、经典戏剧和心理哲学的引经据典段落中,既表现出冷静的学术性阐释与哲理性思辨,又流淌着哀婉与低迷的情愫,文字的基底里充溢着近乎于诗意的抒情和放恣。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