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黄秀萍:从小作坊走出“中国智造”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郭海鸿 2021年0 点击数:
“自己是地下小作坊起家,拥有一大批潜在小众机器人客户。”——这是黄秀萍长篇小说《中国智造》开篇、思凡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史诗的道白。企业家自报家门式的介绍,有点自嘲,也是实事求是。

在小说的后续章节中,“小作坊”的情境描述多次出现,譬如在接待作家何芳洁的来访时,史诗再次开门见山提起,“我是做小作坊起家的,我接触到这块市场”。由此可见,对创业初期的“起家模式”,从来不是这些企业家们刻意回避的隐私,而是他们的“创业史”中光明正大的辉煌部分。类似于这种“小作坊”的起家模式,小说另一位主角陈翰也有过经历。从“卖掉房子搞实业”到拥有一个完备的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家陈翰走过了许多同道共同经历的历程。

读完《中国智造》,我甚至这么认为,“小作坊”情结,是一代中国企业家们精神源头里的重要元素,也是最富于激发文学表达的关键词。据可查考的说法,如今声名显赫的深圳华为、富士康、比亚迪等等巨无霸企业,当年草创事业,不就是从“小作坊”开始的吗?在阅读《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我试图从陈翰、史诗、古睿等人的创业历程,拓印出华为、富士康、比亚迪的影子,寻找任正非、马化腾们的形象,不过,这显然是徒劳的,因为,被文学化了的创业者们,是独立于文本世界的,被作家赋予了理想、浪漫和悲情,比现实世界和新闻里的要丰富、复杂、幽深得多。

《中国智造》出自深圳作家黄秀萍之手,先后入选2019年深圳市作协重点题材扶持项目、第一届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不能不说,这部作品必然出自一位了解深圳,了解珠三角、长三角发展历史,制造业行业态势的作家之手,甚至作者本人一定有着企业工作的履历,不然无以完成,也达不到这种全景呈现的效果——本书作者黄秀萍,在深圳工作生活三十多年,有着私企、国企工作背景,可以说对这个题材有零距离的接触和长时间的准备。

在浓厚的理想主义情怀之下,《中国智造》揭示了这个事实的存在——超过25年来,不是企业家的财富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而是一批企业家的眼界、情怀、视野、格局的变化,从平常、平庸中脱胎而出,从“赚钱”到“做事”,从实现个人的小理想,小愿望,到抱团取暖,携手出击,打造民族工业的新力量。

《中国智造》既是一部讲述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到“智造”蝶变、升级的小说,又是一部在横跨数十年、三代人的人生中发现人性之光、人情之美的小说,代际之间不同的理想信念贯穿于错综复杂的叙事中,而这种凝聚于“小作坊”的深厚情结,可以看做是一代企业家们的精神源头。小说通过较大的篇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溯源,从而提炼出他们的初心与壮怀。当我们读到最后,在一场高端、前锋的机器人展示场景中,不由得赞叹,来自“小作坊”的梦想,会开出如此绚丽的智能之花。

(《中国智造》黄秀萍/著,中国工人出版社)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