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为什么还活着
《红旗谱》就是写当时那种不可避免的抗争。至少在这一部书中,写出了这种不可避免性。一开始,朱老巩为维护锁井镇48亩官地不被鲸吞,以身护钟,吐血而亡,女儿遭奸污,儿子小虎——朱老忠逃亡他乡。还乡的朱老忠发现,冯兰池们仍然压在头顶,所谓的割头税,让人活不下去啊,就只能揭竿而起,只能斗争了。所以,农民才从自发斗争,自发的反抗到自觉的革命。《红旗谱》就是写这样一个自觉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我觉得《红旗谱》写中国农民的农民性也非常深刻。我们都知道,乡土写作有几大叙事模式,一个是鲁迅先生开创的,基本上是一个启蒙模式,启蒙叙述,再一个就是阶级叙事,还有田园叙事,我还想加上近三十年以来的文化叙事,包括像《白鹿原》这样的作品就是文化叙事。《红旗谱》不同,他不是写阿Q的自欺,而是写朱老忠的倔强,写中国农民的另一个典型,这是很了不起的。在这个系列里面,我看过的作品,譬如《原野》里面的仇虎,《红高粱》里面的余占鳌,此等草莽英雄,或农民革命英雄。然而,朱老忠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典型形象,通过他和严志和,后者的卖地,辛酸万分,对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的解读非常深刻。现在,高校里有不少人研究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梁斌先生早就写到了,而且写得很深。他不是从理念的指导下写的,是从生活的痛切感悟中写的。他觉得写不透土地问题就写不透中国农民。《红旗谱》比现在很多作品谈土地问题都要谈的深刻。这是它了不得的地方。
《红旗谱》还活着,自有其价值。归根结底是它的有些主要人物还活着,比如朱老忠、朱老巩、朱老明、冯兰池、张嘉庆,运涛,春兰等等,他们确实曾是中国大地上的血色鲜活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作品生命力的一个根源。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民族化的问题。文学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问题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中变得格外突出,我们的文学要真正彰显自身的特色,没有中国文学的民族化、本土化是站不住脚的。而《红旗谱》在这方面的探索不管是自觉的、或不那么自觉的,反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突出的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风”贯穿全书。在语言上对冀中方言的运用、民俗的刻画,也都非常鲜活。我曾经想过,华北平原有没有自己特有的美学?有的。梁斌的《红旗谱》就是,孙犁的、铁凝的,包括贾大山的小说也都是,还有很多人,包括《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等作品。这方面还没有进行很好的研究。华北平原看起来很单调,没有雪山,没有戈壁,没有震撼人的景观,但华北平原是孕育了革命的地方,华北平原有很内在的精神存在,有很深的精神土壤。这些还没有得到有力的发掘。《红旗谱》在这方面的审美自觉应该受到重视,它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编辑:moyuzhai)当代文学期刊与文体嬗变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 文学期刊是当代文学史的侧影,文学期刊与文学文体的双向互动是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文体策略是文学期刊办刊实践中的方向性问...[详细]
诗学问题与当代文学的知识论
在去年《当代文坛》的采访中,我说过:「“现代性”给予我们过多的期许之后——由于像鄂兰所指出的,现代人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创造的技术,无法应对我们行为的后果——从...[详细]
作为当代文学的网络类型小说
摘要:中国网络类型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当代性。网络类型小说的兴起是新的文学机制的产物,在传统类型小说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对人的尊重和对个人的...[详细]
刘诗宇:当代文学中的经济问题
DNA承载的遗传记忆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但每个人的经验记忆往往只有数十年之短。因此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但对于个体来说,世界和人生永远有无数未...[详细]
从散步的“资格”谈起 ——当代文学对城乡二元社会
散步是极为常见的休闲方式,没有特定目的,随心所至,随意而止。然而散步其实也是有“资格”限制或者说有“阶级性”的。中国古代自不必说,散步是达官...[详细]
当代文学“地方化”发展的“日照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传承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文化依然...[详细]
写实·事件·超文化:关键词与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详细]
当代文学灾难书写的生态内涵与美学意蕴——以阿来小说
在中国文学史中,灾难书写有着悠久的传统,包括先秦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对大禹治水场面的描写,建安时期曹植的《说疫气》对瘟疫事件的记录以及杜...[详细]
《香港当代文学精品·散文卷》:一树繁花正锦簇
散文是一种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传统的文学体裁,历经数千年中国文人的耕耘、发展而生生不息。在华厦林立、寸土尺金的香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散文...[详细]
从文学性、网络性到经典性——网络文学选本编纂与当代
网络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文学创作、阅读与传播面貌,为网络文学及网络文学选本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网络文学的编选自2000年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