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通俗畅销

《香山帮》(长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1-12-26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香山帮》(长篇小说) 朱宏梅著

  书 名:《香山帮》

  作 者:朱宏梅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第1版

  书 号:ISBN978-7-5594-1008-5

  定 价:38.00

作者简介:

  朱宏梅,1954年生。苏州人。中国作协会员,在《山花》《长城》《小说界》《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海旧影》、《香山帮》((获第十届江苏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短篇小说集《指尖上的温度》。短篇小说《冬黄梅》入选中国言实出版社《全民阅读精品文库》。

后记

  顾颉刚说:“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香山帮就是春秋物。它是中国最古老,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门派。一直想写一部关于香山匠人的长篇。时至今日,香山帮匠人以及营造技艺已逼仄到宫殿、寺庙和园林的修补,后继乏人,而遗忘,更让人惊心动魄。曾有记者打电话到主持古村落保护的苏州市文物保护办公室,询问蒯祥故居,香山帮发源地渔帆村的相关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她从未听说过渔帆村。无独有偶,苏州大学曾对大学生问卷,大多对“香山帮”一无所知。

  我不能只是一声叹息。我得做点什么。写小说!使命感就是动力。尤其是,我的父亲是香山水作,我的祖父是香山木作,我的故乡在香山。虽然,那里已经没有亲人我也从未抵达,但是它一直在心里。我不去是因为我很茫然。我实实不知道太湖边上的香山是山是镇还是乡村。我没有百度,也不愿意百度。

  2010年,完成长篇《上海旧影》后开始准备这部小说。一年过去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都已看完,要写,必定要实地调查,去香山。怎么去,去了找谁?

  李叔同《晚睛集》有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1年1月13日,本土著名画家朱墨春先生在我的博客留言,说他认识蒯祥二十三世孙蒯歧生先生,人称蒯香山。他是香山活地图,活资料库。

  太好了!

  冥冥之中,老父带我回乡。

  1月18日。中雪。阻了去香山的路。

  2月25日终于成行。拖着坏死的关节,忍着剧痛,感觉有点悲壮。幸亏墨春开车接送。时年83岁的蒯老说,香山有72村。我一下子懵了。电话问哥哥:我们老家是香山哪个村?哥哥说,渔帆。我吃惊地说,确定?他说确定,还奇怪我怎么不知道。是啊?我怎么知道?母亲也不知道。那么,哥哥是怎么知道的呢?我没有心思追问,也许,能找到失散的叔叔和姑姑呢!蒯老摇摇头,他不认识我父亲。91岁族叔也不认识。前者还没出生,后者晓事前,父亲已经离开家乡,遑论他的弟妹了。

  渔帆村以及周边村庄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了。开发商的推土机消灭了它们。我站在废墟上,百米开外,太湖似梦似幻。

  故乡,像一只大鸟,突然飞来,又突然飞走。

  香山古村落形成于春秋战国。连年战火、朝代更替,风霜雨雪,它们岿然不动,然而,一张纸,一个念头就让它们灰飞烟灭。它们是如此重,又如此轻。冯骥才先生说,这些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绝不能丢失、失不再来的根性的文化遗产,是蕴藏着我们民族基因与凝聚力的“最后的家园”,可是,有多少人懂得呢?声色犬马毁灭了文化和人性。一边在世界各地打香山帮的牌子,一边拆了他们的老巢,他们的集聚地,这是很辛酸。失去家园的人们集聚在一个叫什么花园的建筑物里,四层高的长方形,孤零零地站在公路边,不是农村,也不是城镇。乡亲们称之为“集中营”。卡夫卡说,现在,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怎么办呢?我只能在蒯老的指点中,在自己的想象中重建——借用苏童先生的话:“我没见到这个村庄,但我希望通过小说去抵达那里。”

  就在构思这个小说时,传来南京再建桥因责任问题而坍塌,七人死亡的消息,和香山匠人的品牌形象形成强烈对比。短视、政绩和利益驱动,付出的是生命代价。一位学者说,“历史是回不去了,但并非全无用处,有时它会在我们以为快要忘记的时候,突然闪过一道光,照亮我们。”我希望这部小说是道光,哪怕微弱。

  父辈的遭遇给了我写这个小说的底气,然而,世远人亡。怎么办,补课!我四赴香山,采访蒯老,和老乡聊天,串串村子,跟着“人物”走一走,感觉一下。

  60岁是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我朝着小说深处的故乡走去。2010年4月21日,开了一个头:“大雨。看起来是没完没了了。现在是2010年的4.21,18点30分。天光四季有时,因此即使下雨,天上有微光。坐在窗前昂头,能看见对面楼上的水箱,一个很规则的长方体,它一动不动,顽强地和哗哗的雨声对抗。我的家乡叫东方威尼斯,我的乡音是水声。母亲说,你祖母的父亲是水手。我想象不出水手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是我,家里是不是该有锚?有海洋动物标本?水手的女儿怎么会嫁到香山,嫁给一个木匠?”

  “我”的介入,会有断裂感,调子也难把握。于是,又开了一个头。第三人称,写了三万多字,不满意。还是不满意。推倒重来。既然找准了位置,就得让它闪光。我想以最恰的“容器”装下人性的晦暗和明亮,装下和时代紧密相连的命运感。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我必须尽力。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坚持文学理想,这是一个作家的本分。

  写长篇特别需要意志,需要每天定量写作,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而疼痛让我无法集中精力。2012年,我再次施行人工关节置换,也因此中断了《香山帮》写作,康复期间,写一点短篇,直到2015年,日日折磨我的关节问题暂时解决了,可还是受病痛的困扰。因为行走困难,常年只能坐着,体质很差,写作过程中,老慢支经常发作,没日没夜的咳嗽,腰椎间盘凸出、视网膜病变……生病落痛,满心苍凉。可是,不服输的信念支持着我,但凡有一点精神立即扑到电脑前。然而,状态不受意志所控,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其结果是逃遁。胡适的拖延症厉害,日记总是打牌,打牌,而我看大片,刷微信。

  我没有文凭没有受过系统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概念,也不在意什么主义,只是一个人埋头写,根据心里想的写。人物所有的感受都来自我自己,我就是X就是Y。因此,常常是,日食无滋味,夜寝无安魂。当然,还有不自信——我永远对自己没信心。中断,继续……成了写作常态,也许是我作品比较少的原因之一吧。

  身边的人劝我别写了,说你要命还是要小说。这原本不是问题,可它成了一个问题。医生说我命门的火微弱了,怎么指望烈火烹油的状态?完美如卡夫卡,四十岁就挂了。用生命演奏的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只活了四十二岁。

  哪能不写呢。我曾在第一部小说集的后记中说,小说是我的精神支柱。写下去是一定的,可怎么写?由此带来写作策略,写作风格的考量。也许是退守,也许是重开一条道。这个小说,或许是尝试。

  2016年,是我父亲百年诞辰。毕飞宇先生说:“我更看重的,是这个小说是不是我此刻最该写的那部,是不是命运里我必须要写的那部。”那么,它就是了。水姑的原型是我祖母,她的确是水手的女儿,祖父是做家具的,也就是“小木”,在王天井巷开红木家什店,的确被人在茶里放了烟炮,上吊自尽,祖母随即病亡。母亲说,父亲是三房合一子,可母亲又说,伯母出家后,叔叔被送去当了和尚,更小一点的姑姑送了人。年远代湮,难得确闻。

  小说完成了。用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话来说:“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感谢范小青主席,感谢朱墨春先生,蒯岐山先生,感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感恩你们!

  2017-4-29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杜卫东长篇小说《山河无恙》

     “山河无恙”四字,意境雄远、恢阔,取作此部小说的名字,甚得风概,引出的旧事彰示着历史维度,一场现实博弈竟隐含着昨日况味:清末,青桥的曾祖为让吸食鸦片者祛除成瘾之苦...[详细]

  • 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慷慨激昂的军工之歌

     《长安》主要描写位于西安附近的某军工企业从“八号工程”发展为长安机械厂,为研制和生产军用炮弹不懈奋斗的艰辛过程与激情岁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格局...[详细]

  • 王蒙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灿烂诗心与如火激情

    王蒙的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花城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沿袭了他一以贯之的灿烂诗心与昂扬蓬勃的如火激情,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鲐背老人、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摊...[详细]

  • 读王尧的《民谣》:个人是细节,历史才是故事

     批评家写小说,成为近年来一种时髦的文学“跨界”现象。李敬泽、张柠、朱大可、李云雷、梁鸿……王尧也加入了这一“教授作家”的行列。王尧积十年之力的首部长篇...[详细]

  • 男孩的“元宇宙”——杨好长篇小说《男孩们》

    《男孩们》这部小说,书名就是很好的入口——男孩们,这肯定是一部关于男孩的小说。男孩最终会成长成男人,那么,这肯定又是一部叙述成长过程的小说。以作者杨好的几乎是...[详细]

  • 评阿莹长篇小说《长安》

    阿莹的《长安》(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版)当然应该被归入到所谓“工业题材”的范畴之中。然而,一旦提及工业题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一题材的...[详细]

  •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

    《遥远的救世主》是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豆豆。该小说讲述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良心发现后退出公司,并受到严重的惩...[详细]

  • 王怀宇长篇小说《风吹稻浪》:令人亲切和感动的乡村叙事

    关键词:《风吹稻浪》 王怀宇 反映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许多创作中,扶贫工作队或扶贫干部的形象往往不可或缺,多成为主角,而王怀宇新著长篇小说《风吹...[详细]

  • 晓风长篇小说《湖山之间》:苍健纵横 重叠深远

    小说如山水,自有它的体势、形法和气韵。小说的体势与形法,是由它的空间、物、自然地理事象构成,其气韵,则多由小说所呈现的时代气象和人物的精神...[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