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用声音演绎文学名著 200集广播剧《白鹿原》在喜马拉雅热播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杨静

  “西安的东南有个白鹿原,传说,每当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之时,白鹿便会出现……”11月3日,伴着古朴、庄严的音乐,富有地域特色的广播剧《白鹿原》在喜马拉雅拉开了大幕,以全新的表现形式让大众重温经典,并受到一致好评。

  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和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安广播电视台、喜马拉雅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制作的大型广播剧《白鹿原》,是2020—2021年度全省重点文艺项目。

  “广播剧《白鹿原》是一部正剧、大剧。该剧的改编,谨遵原著,既着重表现了朱先生‘房是招牌地是累’的豁达,也表现了白嘉轩对善良的坚守,体现了原著的精神,主题积极健康。”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说。

  填补广播剧领域空白

  渭河平原的雄奇史诗,

  农耕文明的长轴画卷,

  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

  古老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

  ……

  小说《白鹿原》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献给陕西、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瑰宝,更是一部史诗性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白鹿原》自问世以来,已陆续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但广播剧形式一直空缺。

  西安广播电视台、喜马拉雅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就《白鹿原》广播剧版改编进行多次论证,历时两年时间完成制作。大型广播剧《白鹿原》填补了《白鹿原》在广播剧领域的空白,让广大听众在声音中品读经典。

  “广播剧《白鹿原》按照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结合广播剧自身的特点,对原著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改编,具有较好的可听性。”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说。

  据段建军介绍:该剧增加了鹿泰恒的戏份、重新塑造了他的人物性格,符合“一代人管一代事”的传统思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乡村家庭教育的一个典型;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的成长过程,使二人的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合理改编了白孝文这一人物的结局,不但使剧作更容易被当下社会的主流思想所接受,更弘扬了正能量,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据参与广播剧《白鹿原》创作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广播剧分为冬至、惊蛰、芒种、霜降、清明5部,每部40集,共200集,每天在喜马拉雅播出2集。全剧以渭河平原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为背景,以白鹿原上白、鹿两家几代人的恩怨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宏大历史画卷,深刻展现了关中农村的时代变革。

  阵容强大特色凸显

  一部成功剧目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广播剧《白鹿原》邀请了国内拥有丰富制作经验与代表作品的一线广播剧制作团队。导演仲维维是著名小说演播艺术家,拥有“全国人民喜爱的长篇小说演播艺术家”称号;旁白仲良是原兰州军区话剧团团长,拥有丰富的话剧舞台经历;饰演白嘉轩的是著名演员赵钱孙,多年从事配音工作;饰演鹿子霖的是著名配音演员张琳,多次获得国家话剧表演大奖。

  据仲维维介绍,该剧制作过程中,主要考虑原著的文学性和严肃性不同于一般的网络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快餐文化。他们要求一定要用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精神、专业的技术、专业的制作理念来完成。另外,该广播剧的后期制作也请了专业团队完成。

  仲维维说,这部戏由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完成,中青年演员基本上是由专业院校毕业的知名从业者和学生构成。在制作中,他们考虑到广播剧不同于影视和舞台剧,要完全靠听觉,在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符合广播剧特征的处理。为了体现黄土特色,还专门邀请了西安本地的演员来扮演剧中的角色。

  “刚开始就和导演商量,还是要保持广播剧更朴实的审美,在语言特色、地域特色上要有一些提示性的处理。”仲良说。

  “用声音塑造角色,从声音里听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要真实地把人物的内心反映出来。”张琳说。

  广播剧《白鹿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朱先生、白嘉轩、鹿子霖等主要人物进行了深度挖掘与艺术再造,使人物更饱满、个性更鲜明、形象更生动。同时,根据广播剧的特点进行了调整,使戏份更集中、情节更精彩、节奏更明快,更加符合当代大众审美。

  邢小利说,在艺术水准上,全剧人物形象朴实、台词生活化、情节曲折化。同时,剧中对渭北平原的乡风民俗、特色物产、秦腔曲调等都进行了细致描写,深刻、生动还原了20世纪上半叶渭北农村的真实生活状况,从情节的合理性、故事的戏剧性、剧集的可听性等多方面保证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用艺术诠释陕西文化

  “从改编的角度讲,能看出作者在尊重原著、理解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对原著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改编,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氛围等方面的艺术再造。”邢小利说。

  邢小利分析:广播剧《白鹿原》思想上有深度、艺术上有水平,主要人物形象饱满丰富,一些次要人物也个性鲜明;对话生动,能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流畅生动;环境氛围有历史感和现场感,改编得很成功。整体而言,改编后的作品,将人物形象提高到了新的层次。

  具体来说,在人物塑造上,广播剧《白鹿原》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度挖掘与艺术重塑,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达到了更饱满、更生动、更真实、更合理的地步。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人物再造则是改编后作品的最大亮点。作品不但深刻揭示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相爱相杀的根本原因,也立体展现了白、鹿二人的成长过程。

  在结构上,广播剧《白鹿原》分别以冬至、惊蛰、芒种、霜降、清明5部,高度概括了时代变化和事件进程,并阐明了白嘉轩等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使作品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达到了单部精炼、整体和谐的地步。

  在音乐音效上,该剧针对陕西西安地域特色,大量使用唢呐、秦腔、老腔等传统的音乐元素,并邀请优秀音乐制作人定制片头曲、片尾曲、插曲,生动渲染民俗风情。

  广播剧《白鹿原》正式上线播出,更是掀起了又一轮“《白鹿原》热”。“广播剧《白鹿原》从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了一卷壮丽生活史,听起来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并且每次都能发现一点新意,是一部值得推广的艺术精品。”一直关注并收听广播剧《白鹿原》的王女士感慨说。

  广播剧《白鹿原》用声音演绎经典,用艺术诠释陕西文化、展示人文风貌,用互联网平台将陕西籍作家名著推向全国、传向世界,给广大听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