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守望互联网时代的乡愁安康篇:留住陈香的年味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中国传统年,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年,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佳节。从有记忆时起,我就经常听到父母说:“大人盼种田,小孩望过年。”大人是否真的盼望种田,我不理解,更说不清楚,但小孩盼望过年却是真实不虚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味是从腊月开始的。中国广大乡村农民,从开春到初冬,一年四季,春种秋收,不误农时,整年繁忙,从家里到田里,从地里到山上,很少闲在家里,直到进入腊月,农活基本做完,人才清闲下来,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忙碌着欢度传统年。中国传统年才是民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杀猪宰羊做烧酒、做豆腐、豆腐血干、做甜酒、做糍粑、做年糕、除烟续、打扫卫生、扎灯笼、扎彩船、写春联等等,人们一点也不感到疲惫,幸福地忙碌着,脸上总是写满了开心和喜悦,真实地感受生活。

  村庄的上空飘散着浓浓的香气,耳朵听不到,鼻子闻得到,谁家又在用拐枣酿造土烧酒,香气醇厚,阵阵扑鼻,将美酒入了坛,这会儿又在炸豆腐,豆腐入锅发出“嗞嗞”声响,人在屋外就能感觉到滚烫,菜籽油的香气飞出来,将整个村庄都被熏醉了。三十晚上有个老规矩,家家比着守夜,说是守麦根,睡得越晚,来年的收成就越好。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开始燃放鞭炮,家家户户都比着放炮,谁家炮响的时间最长,谁家来年就会兴好运。相传古代村里住着一户财主,因为家业丰厚,财大气粗,历年就数他家燃放的鞭炮最多,有位姓程的秀才这年想了个办法,将竹园里的干竹子捡了几大捆放在院场前,等财主开始放炮,他也开始放炮,鞭炮放完了,他接着就点燃干竹子,干竹子易着,“噼噼啪啪”响个不停,财主的炮早响结束了,只听程秀才家的炮还在响着,一气之下,便得下重病,没过几天就命丧黄泉了。我的老家就连吃饭进餐也有讲究。过年期间,一家做饭,邀请全庄人入席,一个不到也不行,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家家要转到,一家也不漏。真情实意,情真意切,热闹非凡。他们说这叫“磨盘会”。每逢要过年,孩子们欢天喜地乐坏了,可大人们却是累得够呛。就说现做糍粑糕,选用优质的糯米打糍粑。做糍粑糕,先将糯米淘洗干净,装进木饭甑里蒸熟、晾冷,取适量倒入石窝里,用粗木棍锤捣。打糍粑一般是男人的事,但也有体身强壮的女人帮忙。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女围着糍粑窝一边走一边捣,一步一捣,协调一致,举手投足之间很像新疆一种舞蹈。他们满面喜悦,有说有笑,十分热闹!捣到一定的程度,其他人就歇息下来,只有一个人拿着大木槌,使劲地捶着,发出骇人的声响,透着一股阳刚之气。

  一个多钟头过后,这窝糯米捣好了,几个人用木棍将糍粑挑起来,送到厨房的案板上,那里有人专门负责在那里“抻”。“抻”就是用擀面杖将那团糍粑均匀擀开,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大糍粑块,等到过夜之后再切成许多均匀的小块。放进木甑里蒸,一窝窝地打,一块块地抻,要不了多长时间,一户人家的糍粑就在欢欢喜喜中制成了!打糍粑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欢心的事情,因为每逢这时候,孩子们可以吃到新鲜的糯米饭。刚出甑的糯米饭,冒着热腾腾的香气,爽滑酥嫩 , 口感饱满, 回味悠长 。有人还直接用手抓着吃,有人怕烫,不敢用手抓,就用碗盛着,放一点白糖进去,用筷子稍微搅拌一下就吃起来,香喷喷,美滋滋,津津有味。有些山里人一直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磨豆腐不需要太多的人帮忙,男人用手拐着推,女人灌料,自家人就可以完成。乡村人不嫌麻烦,全都自己动手做,他们嫌豆腐店里的豆腐没味,不好吃,自己做出来的豆腐有浓浓的豆香味,吃起来满嘴留香,叫人越吃越爱吃。豆腐做好后,就到杀年猪的时候了!乡村里,人勤快,家家户户都养猪,每年过年之前必杀一头猪。杀猪得请专门的屠夫,每个村几乎都有,人们称他为杀猪匠。杀一头年猪,要一天的时间,忙完以后还要请庄上人来吃年猪肉,一家一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直到日头偏西,酒足饭饱,才慢慢散场!

  熏香四溢的腊肉香肠是母亲最拿手的菜,也可以说是年夜饭餐桌上的点睛之笔,蒸制过程,满屋飘香,食欲倍增。如果年夜饭缺了腊肉香肠,就好像不是在过年。父亲熏制的腊肉更好吃,片片腊肉,油光晶亮,肥瘦相间,色泽红润,香沁心脾,诱发食欲。嫂子一边切一边吃,不咸不淡,咸鲜适中,软糯可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好极了!浓浓年味在其中。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小年要祭祖和送灶的!还要准备供品,就是把洗净的猪头放到锅里炖。炖到熟透,香气扑鼻,很是诱人!大人早有交代,这供品在祭祖之前是万万不能随便动,更不能乱吃,否则祖先是要降罪的!祭祖后,就该送灶了!据说,人们在家里过年,灶王爷是要到天上去过年的。到了天上,他要把一年来人间的事情向玉帝详细汇报!谁人是善是恶,全由他说了算。因此,送灶就显得尤为慎重。事前父亲照例要先把堂屋和供桌打扫干净,把写有“祖宗昭穆神位”的中堂清理一番,再把香炉和烛台摆放整齐。灶王爷是吃素的,供品都是果蔬之类的东西。祭祀的时候要在灶台里烧纸钱,祈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烧完纸之后,在屋外燃放鞭炮,年味就更浓了!浓浓年味随处可见,步行街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霓虹闪烁,五光十色,年味盎然,红红火火,一派盛世繁华景象。浓浓的年味就在身边。

  孩子们心里痒痒的,深夜里连觉都睡不好,天刚亮就爬了起来。女孩子梳洗一新帮母亲做饭,男孩子帮父亲贴对联、贴年画,又说又笑。对联和年画贴好后,屋里屋外焕然一新,一片喜庆,溢满年味!每当这个时候,热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响彻整个村子,烘托出浓浓的年味!放完鞭炮,全家人依次给祖宗磕头,祈祷他们的护佑,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父母交代过,磕头的时候要讲规矩,闭口不言、目不斜视、文质彬彬。一家人依次磕头,气氛显得严肃。祭祀礼毕后,孩子们就自由了,可以欢蹦乱跳,畅所欲言,尽情玩耍。吃完年饭,父母把炭火生得旺旺的,母亲倒上热气腾腾的温水,让孩子们脱光衣服,洗个痛快澡,明早换身新衣,真是爽快。洗完澡,坐在火炉旁烤着火,看着父母包饺子,听着他们说些家长里的陈年往事,自有一番乐趣。正月初一,大人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那浓浓的年味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高高兴兴去亲戚家拜年!对于孩子们来说,拜年的乐趣是有很多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这种年味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过年需要花很多的钱,对于大人来说,过年就像是过关!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就是快乐和喜庆,年味就是一种真实的喜悦和热闹。这种年味深厚绵长,令人回味,让人难以忘怀!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科技改变生活。如今,生活早已过得富足,那些贫苦的岁月已经远去,偶尔给孩子们讲讲,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孩子们出生的年代不同,他们需要什么,随时走进超市,甚至足不出户都可以网购。陈香的年味渐渐的在变味,如今的过年更多地被浓郁的商业气息所操控,快速的生活方式让原本纯美、陈香的年味一闪而过。身临其境,登门拜谒的拜年变成了来自遥远的电话或微信,浓郁热闹的年夜饭变化成了在灯火辉煌酒店里吃预订餐,全然失去传统年夜饭的韵味,城市化、信息化,快节奏的年让古老的年俗变得支离破碎。传统的、陈香的年味在淡化中变味。尽管如此,中国传统年历史久远,年味总是有着一种喜庆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洋溢人情味的文化传统。留住陈香的传统年味,就是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