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雒忱长篇小说《陈炉》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作   者   雒 忱

  责任编辑   申亚妮  李 丹 斳  嫦

  整体设计     前 程

  出版发行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

  太白文艺出版社

  (西安北大街147号 710003)

  太白文艺出版社发行:029—87277748

  tbwytougao@163.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陕西金德佳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字   数   540千字

  印   张   31.25

  版   次   2015年5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513-0798-7

  定   价   58.00元

作者简介:

  雒忱,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人,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耀州窑系主要产地之一的陈炉小镇生活了十八年。后来从事过教育期刊编辑工作,新闻工作,政府机关工作,文联创作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等。对历史及文化有较多接触,多次考察藏传佛教和秦直道,尤其珍视有关耀州窑和陈炉小镇历史嬗变中的故事和传说。在新闻写作、文艺评论、企业文化作品、歌曲创作之外,《百年炉火》是作者第一步演绎陈炉小镇历史生活的长篇小说。

书语小辑

  岁月演进中,人们在非常久远的时光里,在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都显示出极端无奈的羸弱和渺小,甚至任凭肆虐的大自然驱赶与屠杀。那一场场的旷古灾祸中的生离死别和颠沛流离,形成了地方文化的断层甚至倒退,文化研究者显得茫然和无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这其实是人类进化史上不争的事实。脆弱的生命体难以抵御残暴无常的灾难,唯一的选择就是灾难过去之后的重新开始与探索。古镇几千年陶瓷炉火几经灭顶之灾,但在大难之后又顽强地燃烧起来,这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自然定数,抑或是重新繁衍起来的住民的生存追求?但无论如何,不管是灾难连连还是住民大幅更迭,那一口炉火却从未真正熄灭,成了中华大地上一脉相传的生生不息的炉火……

  自然灾害或者战争,都会将普通人的命运推向极点,在波谷浪峰上能够全身退出就是最大的胜利和成功。而在这些波谷浪峰之外讨论陈炉古镇陶瓷业的兴兴衰衰,那注定是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不管陈炉陶瓷历史上的哪一个或几个时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无论今天陈炉陶瓷产品与古代一个或几个时期所出精品有多大的差距,我都会为我的历代先祖而自豪。作为小镇的后代,我不为失传的技艺抱憾,我为他们曾经经历的在大灾大难之中所体现的无畏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态度而骄傲。也许有人更在乎自己的藏品能价值几何,而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终于走到了今天而不是留在昨天的历史书的字里行间。

  佛说,该来的一定会来,该去的一定会去。活着就是一种经历。该来的没有来人就垮了,就是把坚持变成了陷阱;该去的没有去就湮灭了,这是没有把平常化入灵魂。佛求无量寿,道追久视生。对生命来说,有胸襟地活着就是硬道理。看来的来去的去,犹如看四季之变化百草之枯荣。一个坦荡的人习惯了春风夏雷秋月冬雪,只在养浩然之气,一切变化都会是过眼浮云。

  就一个小镇来讲,多的是一种悲壮与苦难,酝酿的是明争与暗斗。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和机缘巧合,更多的是执着与坚守。编剧笔下的世界是虚像的,而真实的生活却是黏腻而又简单的。

  世事对每一个过往都是公平的,你选择了花朵你就享受美丽,你选择了跋涉你就遭遇荆棘和崎岖。世界上的万物,自生至死,喜也罢悲也罢,那都是一条不归路,你每时每刻都在播种,每时每刻都在收获以前播下的种子所结的果实,或多或少,或美或丑,或善或恶。

  偶然造就的历史往往比必然更多,因为猜测永远都会把真情伪装起来,从而造就越来越多的误会和遗憾。这些误会和遗憾不断发酵膨胀,其所产生的极度的破坏力是永远不能低估的。

  一个人的德行是亲和剂,能够在任何场合和环境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感觉,并不会因为自己原本位置的尴尬给自己的生活蒙上阴影。

  人活一世,只要时时刻刻都能够把别人挂在心上,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抛弃你。世界抛弃一个人首先是这个人自己抛弃了自己。上帝不救那些不救自己的人,你的上帝就是你自己,准确地说就是你自己的觉悟和智慧,就是你生活的简单和充实,就是拒绝贪婪和自私。有了这些,世界就永远不会抛弃你。

  每一个自信的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动摇,不盲从,就一定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韵律。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在自己的心灵上播下了一颗种子,就会用一生的时光去照料它生根开花结果,哪怕这颗种子在其主人倾尽一生心血之后还没有结果,这都是无怨无悔的事情。世上的种子并不是每一颗都会发芽,世界上的心愿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实现的机会。但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回,而且每个人都是单程票,来了又去了,去了就没了。

  这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一部截取一个短暂的断面透视和提取上下千年的历史。截面里有故事,有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们审视自己的生存背景寻找各自的支持力,从而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历程。但在没有找到一种平衡力量的情况下,他们摸索前行,相互冲撞……

  故事中的梁泾渭教授总结说,一座以陶瓷业务为主要营生的小镇的历史中,那么多纠葛与惊险,那么多血腥和辉煌,那么多缤纷与繁复,以及那么多猜测与疑惧,令时人惊悚、后人回味。故事像一缸腌制多年的酱菜,味道深长而厚重,但酱色太重叫人分不清丝丝缕缕。陶瓷原料陶土是一份自然的馈赠,陶瓷制作是千年不变的产业,世事变迁与行业情形的变幻与竞争,演绎出来酱色的历史,有许多包容与情义,有几分相争与较量,有大义凛然的担当也有蝇营狗苟的暗枪。史诗记述的是撼动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与之相应的美丽传说,而真实的生活截面却饱含了诸多骚动与苦楚,许多意外与无奈。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也是历史的本来模样。

  每当一种强力需要抗衡时,人们就呼唤一种更加猛烈的力量出现。一旦这种强力的力量不存在的时候,后来被人们呼唤出来的更加猛烈的力量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饥饿是毒蛇,能够吞食所有的羞耻。

  历史长河中的任何悸动,在后人看来都只是整幅画卷之中的一个节点,从来不足为奇。任何惊心动魄的故事,对后来的人来说,都仅仅是茶余饭后的些许谈资而已。革命是摧枯拉朽的洪流,是涤荡世界的暴风骤雨。暴风骤雨过后,主流已大江东去,而主流之外的涓流与泥沙,已经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就再也没有谁去计较他们在洪流形成中的力量与奉献了。而失去主流支撑的他们,就只有自主地选择航向,或者成为落伍者,或者永远地停留在老河套的沙滩上。历史上,每个人没有那么大的戏份,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巧合,善恶没有那么分明,事情没有那么多峰回路转。所以,怀里揣一个梦想,不要等待,不停脚步,一路走下去,没有输赢,这就是你的人生。

  岁月的长河激荡着不息的波澜,有时候你在波澜中被冲击得晕头转向,待到安定时才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叫你防不胜防。有一种变化是你自己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之中,主动地对自己的去向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怀揣着对新生活更加美好的希望走向远方。一生保有一个不变的生活状态不是不可能,只是太难。

  世间成大事者,首要的当然是自身的能力或学识,但与能力与学识同样重要的是机遇与机运。机遇也许不少人都有,但机运不是由你个人所决定的。

  灾难不是永远过不去,就像天阴下雨一样。天阴时居家过日子,天晴了出门看生意。天阴是肯定会有的,像人有时会感冒发烧,但天阴和感冒都会过去,天气晴朗和不感冒的日子终究会到来的,不必为眼前的一事一景而感怀。生下来就是往前走,毫不在乎地往前走,没有什么障碍地往前走,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人生。

作者的话

  小说是一种表达。小说是为了一种情感和愿望的表达,除此以外的华丽,都是为了包装一件商品。真情实感的生活体悟,时代色彩浓厚的生活状态,极具局限性的人物眼界和心理,富有特定环境的矛盾与冲突,相互猜疑而不是顺畅沟通的人际关系,构成了一个时代生活的原生态。故事的黏腻与人物关系匪夷所思的恶化和冲撞,这就是那个特定时段特定故事的必然结局。

  小说是讲故事。文学的神圣似乎源于对生活的真实摹写,不管运用什么手法。一切手法都是为了讲故事,或者偏重于人物性格、景象感受,或者仅仅是为了一段故事的传奇,仅仅是一个迷雾重重的故事,也许表达的玄机就在这一份朦胧之中。一个有责任感的写作的人,都是在故事之外表达一种意思,所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故事中得出来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收获。

  小说中没有完美的人物。一个时代,没有谁能够对整个世相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和认识。正因为心里的评判和认知的不同,在相同的事情面前才有了矛盾与冲突,有了在矛盾巅峰时期的仇视与搏杀。在没有民族矛盾的日子里,相互猜疑与沟通局限,是一切矛盾升级恶化的主要酵素。恰恰地,在刀客一点一点活剐雒武之前的对话,就是对这种猜疑与沟通不畅的真实描写。其实,东三社和西八社之间,随着世易时移,已经没有人在真正地执守什么,但对方并不知情。世事就是这样演进的。

  我们是小说人物的继续。小说中看似有两个游离的人物——崔道台、寇慎。看似已经作古的人物,曲折反复的人生遭际和对于生活的思考,就像所有史籍中的智慧者一样,用他们的著述阐述生存的哲学。崔道台热爱小镇并不仅仅是因为故乡之故。他拨开历史的迷雾,在远古的历史中看到了小镇曾经辉煌而久远的历史。寇慎作为一代文豪和关中学派的集大成者,深受顾炎武的崇拜。就是这样一个文豪却用家常俚语作诗抒志,为什么?警醒世人,好准生活脉搏生活,得到最值得珍贵的修行,就是真谛。其实,他在诠释生活。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但今日的弄潮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先进。梁靖云是一位有原则的商人,雒武想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商人,穆青云有自己的功名诉求,但他们的故事在猜测与冲突之中结束了。梁泾渭、梁仲伟、牟琴、雒志明作为第二代,他们勇敢地肩负起了时代的使命,但他们也湮没在后来的历史之中。他们的下一代上场演绎自己的故事,区别更大,跨度更宽。他们走向哪里,无法预测。只是,作为一代人,只要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成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又何必感叹什么?但生活要继续,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没有人能够超脱这一切。直叙没有味道,就叫其中人物出场勾连,似乎是补充,其实都是主体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

  脉络需要梳理。主线是雒武母亲在第二次抗击河西人时病重一直到去世,副线却一直是在与河西人较量之中隐隐约约的东三社和西八社之间千年不化的老规矩的变异。三代人一条伏线,是用三代人的曲折经历印证寇慎生活观的健康部分。生活要继续,人物在纷纷上场和匆匆谢幕,不变的是他们都是带着使命来,最后都是在冲突与纠结之中撒手。不讲究命和运,但一定讲究宽厚与仁爱,讲究处变不惊,心思潮汛。相信性格,相信世间有因有果,这因果不是佛家的因果。

  百年炉火不是百年记事。百年炉火是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的故事,是一种反复的演绎和印证。百年后面是隐现的远古历史,自周部落涉过渭河肇始。不管是制陶的历史,还是制瓷的历史,一脉延续的是那久久不息的炉火。有了这一脉炉火,小镇的历史在经历了历次浩劫和灾害之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这既是小镇陶土储藏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技艺,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与灾难和劫掠抗争。用文中的话,就是我的先祖们没有在历史中沉寂和湮灭,而是一路坎坷一路惊心动魄地走到了今天。这就是小镇人的骄傲,既为祖先,也为自己。是为作者的话。

  一座以陶瓷业务为主要营生的小镇的历史中,那么多纠葛与惊险,那么多血腥和辉煌,那么多缤纷与繁复,以及那么多猜测与疑惧,令时人惊悚、后人回味。故事像一缸腌制多年的酱菜,味道深长而厚重,但酱色太重叫人分不清丝丝缕缕。陶瓷原料陶土是一份自然的馈赠,陶瓷制作是千年不变的产业,世事变迁与行业情形的变幻与竞争,演绎出来酱色的历史,有许多包容与情义,有几分相争与较量,有大义凛然的担当也有蝇营狗苟的暗枪。史诗记述的是撼动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与之相应的美丽传说,而真实的生活截面却饱含了诸多骚动与苦楚,许多意外与无奈。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也是历史的本来模样。这里记述的是家族命运跌宕的起伏,展现了行业竞争的云诡风谲,描写了社会大潮的洪流激涌,探究了明争暗斗与猜疑冷枪,回忆了个人机遇的波谷浪峰,记录了时代争锋的生死搏击。这个小镇是耀州窑的故乡——陈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