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杨争光和少年张冲

发布时间:2010-07-30 来源于: 黑龙江日报 作者: 点击数:

  杨争光对中国所谓的知识分子——读书人的批判,早在《越活越明白》这部长篇小说中就已经表现出了锋芒与思考,可惜,那本小说被误读得太多了。中国有现代意义上的所谓知识分子吗?有几个?如果说真正的知识分子首先意味着具有自由精神、独立人格、个人立场和批判精神,那么,《少年张冲六章》的张冲实际上是个知识分子,或者说,少年张冲是个可能长成为知识分子的好苗子。在小说第五章里,张冲为什么总是和课文里的说法想得不一致?为什么总是和老师作对?为什么总是和父亲的想法拧着?张冲以他未经污染的纯真、以他自由不羁的天性、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以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劲儿,一次次地冲撞着强大而又无形的空虚的实体。可惜的是,教育制度以及制度之下的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他是个问题学生。

  张冲在初中毕业时的“自我总结”里说:“我上了九年学。我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学习的。二年级的时候我也还喜欢学习……我爸给我支了个石头桌子……我爸说石桌是火箭发射基地。他希望我好好念书,考大学,将来能上天入地成龙成虎,其实就是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大人物……后来,我让我爸失望了……我不爱学数理化,英语更糟,有点兴趣的是语文……我喜欢……一喜欢就乱动脑子,出洋相,故意惹老师生气,让老师难堪……我成了问题学生。我承认我是问题学生……”张冲这样一个很可能成长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问题学生呢?值得深长思之。

  我们有塑造知识分子的机制吗?一味地强调出人头地成龙成凤,整个社会对成功学的认知是否存在着偏差?功利主义的教育在强调认同与适应的同时,是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导入了瞒和骗的歧途?百年前就被倡导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去何处寻觅?那些被精心挑选的课文、精心设置的作业和标准答案,看上去是那么可疑。也难怪张冲念着念着就不爱念书了,大概随便一个有点知识分子精神的人都不爱念这样的书吧。

  张冲后来爱念《苹果栽培技术》,他甚至用这些技术成功地改造了他姨父王树国的苹果园。可见张冲即使不能成长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有一技之长为社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但是他考不上大学,成不了人中龙,当不成精英,不可能坐着小汽车回来光耀门庭,他爸不答应,他爸觉得脸上无光么。从机制回到社会,回到家庭,一个少年的成长是如此艰难艰辛。长大成人,他该怎样成人?他又能长成什么样的一个人?张冲念不完中学,而那些考上了大学的张冲的同学,譬如周天佑们,又能成什么样的人呢?他也许能念到博士吧,但能否成长为一个知识分子,实在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

  成长小说的成长像少年的成长一样艰辛,在我们这里,除了教化与训诫的、比教科书略微好看一点的少年题材小说之外,以我的阅读所及,似乎还没有看到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的成长小说。也许是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的影响太深,我们的作家们在“寓教于乐”的主张下更多地着眼于“教”而忘记了小说的本义,结果便是像课文一样的乏味。在这样的“成长小说”背景下,少年张冲的出现,几乎是一个“新人”,我是指在我们的小说人物群像中的“新人”。

  如果不忌讳批评概念的陈旧与抑或过时,那么《少年张冲六章》也可以归为“社会问题小说”,这也恰与小说主人公张冲这个“问题学生”形成了对位。我之所以说概念陈旧,是因为“社会问题小说”这种说法已经很久不被人们使用和提及了,但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本质却依旧存在,它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关注现实,然而现实的复杂性是简单的批评概念所无法涵盖的,更何况现实进入小说之后的文学的复杂性。杨争光显然是意识到了它的复杂性,所以并不是简单化地提出和关注社会问题,而是在小说的构成上另有追求。

  《少年张冲六章》中,杨争光刻意地从六个不同的视角结构小说,父母、老师、同学、姨夫一家、课文和他(张冲),六个侧面像六面镜子,既独立成章成不同的叙述层面,又相互交织相互生成相互渗透,在六个镜像中显现出立体的少年张冲的形象,但又绝不止于张冲。这样的一个六面体的小说结构,将历时性叙述与共时性存在完美地统一于一部作品,构成了一个纷繁而又丰富的六棱镜——万花筒,教育、成长、家庭、社会、观念、生态、存在与人性,都在这只小说的万花筒里腾挪翻转流动变幻着,让我们对作家的敏锐与智慧生出由衷的感动与惊喜。

  杨争光说:“我们是我们孩子生长的土壤。我们的孩子是他们的孩子生长的土壤。”而当这土壤很可悲地已经变成了工具理性左右下的单调的培养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很自然地想到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喊出的“救救孩子”。是的,救救孩子,但是在救孩子之前,让我们先通过这部小说检视一下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这些土壤吧,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年张冲六章》是一部敢于承担现实和艺术双重使命的警世小说。

  少年张冲六章  杨争光着  作家出版社  2010年4月1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少年张冲六章》张冲的悲剧是我们共同的困境

    近几年,讨论中国教育的书籍比比皆是,其中无不充斥着对中国教育的抨击和质疑。《少年张冲六章》一书虽然没有直接把文字当成子弹射向中国教育,却是把一个“问题学生”...[详细]

  • 对“80后”写作的客观认识

    我们所关注的“80后”写作是以韩寒的《三重门》为发端,历经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发展至李傻傻的《红X》等所谓“实力派”写手的众语喧哗的一种写...[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