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杜禅《犹大开花》

发布时间:2019-05-26 来源于:河南作家网 作者: 墨白 点击数:

  《犹大开花》是一部耐读、有趣而又不失厚重的小说。

  说这部小说耐读,是作者从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入手。在《十字架》、《太极图》和《山海经》这三部分别独立又内容相连的结构里刻画、塑造了一批让人难忘的人物。在第一部里,不说两个性格各异的女性,我们来看看《黄河论坛》编辑部里的六个大老爷们:貌似忠厚却为人狡诈,用实用主义致上把同事和情人玩于股上,有着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而骨子里充满了流氓习气的范例;本分地面对生活却十分自卑,需要依靠喝醉了酒才能把灵魂里另一个自我剥离出来的田稼安;用梦境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并企图从中找到出路、而在情人面前总是阳萎的祝贺;口头上自称“文化斗士”,而行动上却遵循“利益归属法则”的吾颖达;总是想在众人所知的事情上再发现一点新东西,自以为聪明但一遇事却胆小如鼠的作家陆丁九;动不动就要琢磨别人、攻于心计、爱说别人闲话,事事捕捉风景,好色却在女人面前累遭失败的小官僚万主任等等,作者辛辣而刻薄的笔触切入他们的灵魂深处,个个出彩。

  说这部小说有趣,是小说的叙事的反讽风格。小说里那个“没有著作的著作家,没有评论的评论家”的著名老头在和吾颖达争论时说:“……道,首领走的路,谓之道,理,怎么写?王字边一个里程的里,你明白了吧?王者行的里程就是理,我们的祖先早把‘道’‘理’两字弄明白了。”对道理的解释就是对现实的讽刺:道理是谁的?一清二楚。在中国,自古以来,老百姓什么时候能讲道理?小说中这样描写万主任对于权力逻辑的理解:“……如果他一夜之间当了市长,身上的种种毛病根本不用改,它们注定自行消失,同时还会诞生许多固有的,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而隐藏的很深的优点。”这是对权力的反讽。在一个人还是个小人物时,他可能浑身都是毛病,而一但这个人大权在握,那么他的毛病就成了个性,值得让人称道。这是对中国建立在权力意识之下的市侩哲学的反讽;应该说,能产生《儒林外史》的民族,产生一部《犹大开花》也属正常,因为中国文人早就丧失了自我,要么在权力面前下跪成奴才,要么在金钱面前举起双手成奴婢,就是缺少骨头,一群活得像鱿鱼的软体动物。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来说,任何幽默都只能触及表层,而我们社会的本质是荒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犹大为什么会遍地开花,那是因为我们有供犹大花开的土壤。如果我们说这帮文人有病,倒不如说是我们这个社会有病,而且病的不轻。这就是《犹大开花》的寓意。

  说这部小说厚重,是因为对小说里的人物和事件,作者赋予了关涉历史、文化和灵魂的主题。小说里的国教授说,“距离决定态度,当你在报纸上看到腐败,你会愤怒;当腐败者是你朋友,你会惊讶;当你的兄弟因腐败而被绳之以法,你会遗憾或同情;当你本人收受贿赂,你则会高兴和庆幸。”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嘴脸,杀人者有杀人的理由,强盗者有强盗的哲学,流氓者有流氓的逻辑,唯独没有自我忏悔,唯独缺少灵魂自省。一个道德缺失的社会,才让我们怵目惊心。这使我想起了股事上的操盘手。《十字架》里一帮文人傍着别人要搞的“黄帝巨塑”策划了“巨塑特刊”;《太极图》里一帮梦想发财下海经商的文人策划了“冲击波文化中心”;《山海经》里一帮失去道德操守的文化人策划了“二十世纪文化名山”,其实,他们离那些真正的操盘手还很远。一帮文人的小打小闹,离杀人越货的官商勾结、鲜血四溅的权力争斗还远着呢。在社会这个股票市场里,他们不是空方,只是一群没有自我失去理智没有判断能力的多方而已,黑,他们黑不过政界的争权夺利;狠,他们狠不过商界的为富不仁,他们只是作者对社会的隐喻,却又切中了中国人的文化本质和道德本质。

  吴颖达曾经和那个著名的老头说的一段话:“……我在中原见过至少三个八卦台,还不包括黄河上游的两个,都说伏羲上面演创了八卦,你要推猜就没完没了了。还有炎帝故里之争,西部说,南部说,中部说,都有大量的传说和所谓的遗存。如果一切后人的活动都能为凭的话,你们这次论证会以及活动的碑文过了几代也就成子孙的凭证了。”如果“黄帝巨塑”造成了,那么几百年后,回头看看,未必是什么坏事,到了那个时候,造假的过程无论多么恶劣,但文化的事实已经存在,这就是历史的本质,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本质。回顾人类的文化史,太多的著名事件都是人类造出来的。挪亚方舟不是造出来的吗?伊甸园不是造出来的吗?菩提树不是造出来的吗?要不我们的人文始祖都来自神话传说呢?造假,是文化的本质,也是历史的本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三人成虎的社会,这才是对历史和文化最辛辣的讽刺。

  同时,小说里还涉及到了一些生存的悖论,比如知识与伪知识、道德与伪道德、文人与伪文人等等,其实,我认为最大的悖论是痛苦与伪痛苦。有犹大在,就有耶稣在;有出卖者,就有被出卖者。可是我们这个社会,往往只把出卖者钉到光荣柱上,把被出卖者丢在了一边。故宫不是收刮民膏建造起来的吗?长城不是人民的白骨堆起来的吗?可现在还有谁说这些呢?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这可能是小说为我们展示出来的最大的悖论吧。犹大在出卖了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而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犹大们,他们的出卖大多是无意识的,是自觉的,他们的行为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构成的,他们无视他们处所时代背景下更大阶层的生存者,也就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被出卖者的生存苦难和精神痛苦。这使我想到了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耶稣受难记》。在犹大出卖了耶稣之后,耶稣经受了人间种种的苦难。耶稣扛着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走过耶路撒冷的街道,市民疯狂地向他涌来,发泄着他们的无知和怨恨,他们向耶稣扔着石块,吐着唾液。可是,在我看来,一个由忘记了民族生存苦难和精神痛苦的知识公子所构成的群体这样一个事实,才是这部小说对我们时代的知识公子最锐利的讽刺。无视被出卖者的苦难和痛苦,比咒骂和石块更可怕。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