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巴金代表长篇小说《家》

发布时间:2019-03-05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家》

  作者:巴金

  成书时间:1931 年

  类别: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983 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来华访问时,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他将一枚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在上海展览馆宴会厅亲自授予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密特朗恭敬地称巴金为“大师”,称赞他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他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成都一个豪门大户。

  这使他有机会目睹了封建大家庭的种种内幕。1927 年,已经受到新文化运动初步洗礼的巴金赴法国求学,在那里他大量阅读了卢梭、托尔斯泰、雨果等伟大作家的著作,这使他的思想逐步成熟起来。他的痛苦、寂寞和热情开始在笔端倾泻。1929 年巴金回到上海后,短短四五年间,他写出了《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十几部中、长篇小说,轰动了整个文坛。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家》。

  《家》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它揭示了封建旧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对于扼杀人性的“家”,巴金大呼“我控诉”;而对于青年,他又热情地宣告“青春是美丽的”。巴金一再声称“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因此他的作品不假雕饰、直抒心声。他用率真的语言和炽烈的情感,反复为青春高唱赞歌。这使他深深获得了青年们的喜爱。

  文革过后,当人们忙着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对历史控诉时,巴金却说自己也曾是害人者。他的《随想录》真实记载了一个知识分子心灵的忏悔,希望知识分子能维护、恢复自身道德和精神上的纯洁性。这使《随想录》具有了“文革纪念博物馆”式的作用。

  巴金的国际声望是巨大的。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美国还将《家》搬上了舞台。意大利但丁学会于1982 年颁给巴金国际荣誉奖,这是东方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巴金作品的热诚和激情更沁合浪漫的法国人的脾气,《寒夜》、家》、《憩园》都是风靡法国的畅销书。法国作家团体和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还两次提名巴金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84 年在东京国际笔会上,巴金成为“激动人心的中心”,东道主在大会开幕式上称巴金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豪”。同年,香港大学又授予巴金荣誉博士的名称,十分轰动。

  值得一提的是,巴金这个笔名,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取自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这两位无政府主义者的译名。巴金本人对此做了不厌其烦的多次纠正:“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巴金’的笔名。”

  内容梗概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击了古老的四川省城。18 岁的高觉民和弟弟觉慧是两个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这天傍晚,他俩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 岁的婢女鸣凤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正与觉民相爱,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

  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家庭的长房长孙。他深爱着表妹梅,可父亲却为他选定了李家的姑娘瑞珏。他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订婚和结婚,他都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婚后一个月,他到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去了。这时他才19 岁。过了一年,父亲死了,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但他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二叔早就死了,三叔克明跟他比较接近,四叔克安和五叔暗中和他作对。他不得不极力避免和他们冲突,以便过几天安静日子。觉新的妻子瑞珏美丽善良,给了觉新不少安慰。

  他们第一个孩子的出世,更使觉新无限欢喜,使他觉得可以把自己以前的抱负拿来在儿子身上实现。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就是这两种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觉新与梅相遇了。他们互诉衷肠,泪流满面。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

  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

  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她们相对泣诉了心事,两人成了好朋友。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感到一些亲切。

  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六七十岁的冯乐山做小妾。鸣凤怀着一线希望来找觉慧,觉慧正在专心写文章,没注意到鸣凤脸色的变化。鸣凤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凤流着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已经喊着觉慧的名字,跳进湖里自尽了。鸣凤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他深深自责,同时更加憎恨这个黑暗的社会。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 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鸣凤自尽后,高老太爷把三房的丫头婉儿送给了冯家。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主张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女成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知道了觉民逃婚的消息,勃然大怒。

  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命觉新立即找回觉民。

  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觉新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感到没有一个人谅解他。有时他觉得应该帮觉民的忙,但向祖父讲情的结果只换来了一顿臭骂。高老太爷的权威受到了打击,非用严厉的手段恢复过来不可。他已不再需要理性了。

  觉新不敢再说什么,他又找到觉慧劝他去找回觉民。然而觉慧却嘲笑他懦弱无用。觉新正在生气,梅的母亲钱太太差人报说梅去世了。这对觉新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急忙赶到钱家,对着梅的尸体绝望地哭起来。觉慧没有哭,他只有对这个社会的愤怒。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和幻灭。觉慧也看到了这个空虚的大家庭正一天天往衰落的路上走,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拉住它。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提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坚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还痛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由于濒临死亡,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高老太爷勉慰了他们几句,就垂着头去过了。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封建礼教。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成功,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

  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精彩篇章推荐

  1.鸣凤投湖(第36 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 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 “克定受罚”(第33 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风波”(第34 节)随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36,37 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精彩语言辑录

  △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

  △世界本来只有一个,你从悲观方面看,所以多愁善感;你从乐观方面看,便觉得一切都可为了。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比嘴还更会讲话的眼睛,那一对被纯洁的爱燃烧着的眼睛,他便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他想在这一对眼睛里他可以找到一切,他甚至可以找到他的生活的目标..,然而他一旦走到外面,进入新的环境,跟新的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又变宽了。

  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个少女的一双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烽火戏诸侯:构建“雪中行”的小说世界

    有小人物的江湖梦,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有令人向往的侠气和风骨,有少年不走寻常路的可贵勇气……这就是《雪中悍刀行》,他的作者是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详细]

  • 吱吱《表小姐》

     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吱吱在刚刚完结的小说《表小姐》中,讲述了一个“明朗少女”的京城见闻故事。“大家都爱写‘美强惨’,我就想塑造一个家庭温暖、性格健全的女主角...[详细]

  • 翱翔天空的艺术之翼

    阅读旅美女作家顾艳的出版著作目录,目光需停顿一些时间,诗集、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评论集等30余部专著,让人眼花缭乱。...[详细]

  • 他在重写文学史——读《严家炎全集》

    严家炎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学科的领军人物,他始终站在“重写文学史”的立场上,他把自己巨大的创新能力,投放在不断冲破人为设置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学科的边界上。他研究...[详细]

  •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 知更:用青春笔法传递冬奥文化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一批表现冰雪运动、传递冬奥文化的影视作品成为荧屏热门,在网络文学领域,更是涌现出30余部以冬奥为题材的新作——唐家三少的《冰雪恋...[详细]

  • 曾晖

      曾晖,辽宁省作协会员,大连市作协理事。文学世家,自幼从父习诗。早年曾为全国中学十大校园诗人。有作品发表于《诗刊》等文学期刊。期间虽有中断,今又归来。1996...[详细]

  • 《像土地一样寂静》:从故乡到精神故乡

    读周瑄璞的这本书,总让我不断地联想起鲁迅的《故乡》,鲁迅感叹“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这高墙也就是闰土嘴里喃喃说出的“规矩”两字。周瑄璞回到故乡...[详细]

  •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

  • 著名女作家:豆豆(原名李雪)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受到广泛...[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