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高原》心血浇铸的历史浮雕
一叹 是它深沉的思想和强大的道德勇气。在消费主义肆行无忌、娱乐至上的潮流不可遏止的今天,一切艺术的创造者皆无处可遁,他们身不由己,其中的大多数将被这个潮流裹挟,被它有形无形地牵引和役使。商业主义的综合压力,迫使艺术创造者不安,躁动惶恐,被市场挟迫或说服,纷纷改变自己的初衷,从此离开了曾经持守的思索与追问。然而,张炜的《你在高原》却奇迹般地挣脱了这种无所不在的、地磁吸力一样的强大惯性,能够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以如此巨大的篇幅沉湎于历史、自然、人性、传说、哲学、宗教的诸般追索之中,展开了一场深沉浩大的跋涉。作家以更为超越的视角、更能包容的气度、更加恢弘的胸襟,对历史和现实作出一次次深沉的叩问。如果没有强大的道德勇气和理想支撑,这种叩问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主义时代,有些人是以低俗的炫示为荣,以追究和思考为耻的。反衬之下,就愈加凸显了《你在高原》的精神品质,使其别具光彩。
二叹 是它强烈而真实的现场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虚拟的时代。人们普遍地从网络、声像等传媒中获取信息,流连忘返在虚拟的世界里;艺术创造更是从形式到内容徘徊于这样的空间,在虚拟和梦幻中滑行和漫游,并形成感受和知识,作为自己判断和想象的依据。我们打开印刷品,会发现不着边际的呓语触目皆是。而《你在高原》却是这样地不同,它第一次甩开阔步,实勘大地,足踏高山荒原、江河林川,穿行在田间垄舍车水人流之中,极为具体地面对了生活局部。在这场艰苦而又漫长的跋涉中,别开生面地把人们的视线从幻象交错的斗室、光怪陆离的虚拟空间牵引而出,落到一个真实具体、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里。这与其说是一种策略性选择,一种表达方式的改变,还不如说是一种强悍的生命气魄和敢于担当的力量,使作家从头至尾贯彻了一种大地精神。它每一章节的根据都来源于生活实在,而不是因袭于现成的文字和闪烁的图标。这样做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作品中,山川河流乃至一草一木都有了活的生命,作家得以从土壤与地质的肌理入手展示生命的千姿百态,揭示诸种奥秘,让人感受了一种久违的气概和手笔。
三叹是它百科全书般的容量和质地。纵观中国当代文坛,还没有一部著作能像《你在高原》这样大面积地、深入腠理地追索和记录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一个东方大国在整整一百年中的艰难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在高原》成为一座当之无愧的巨型历史浮雕。从上个世纪之初至今,隐秘的细部与不可忽略的个体,思潮激变风云际会,都历历在目。这是过来人的粒粒珍存,新生代的回望之窗。也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鲜有一种艺术可以发挥这种凸现和刻记的功能:一个民族长达百年的苦难与救赎的伟大记忆,一部精心镌刻的民族史诗,堪称为时代的备忘录和百科全书。
四叹是它描绘的令人震惊的众生相。即便作为一部巨幅历史和生活画卷,它的规模比起质地而言,其意义仍然是退居次位的。正因为《你在高原》艺术上的精湛与思想的深邃,才使其绵长的文字具备了超越的意义。它与一般系列长卷作品有一个质的区别,即在于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躯干。正如作家在序中所说:十部书虽然每部可以相对独立,却跳动着“同一颗心脏,有着同一副神经网络和血脉循环系统”。在这个世界中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人物,知识分子、实业家、政治人物、流浪汉、市民与乡党、边地异人,其数量多达几百个。宁伽、梅子、吕挚、宁周义、宁珂、曲□、阿萍、庄周、武早、林蕖、小白、象兰、四哥、罗玲、肖潇、毛玉、太史、瓷眼、三先生等等,这些使人心动难忘的角色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书中特别以浓墨绘制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枢纽式”人物——他们的基因图谱,或许是认识中国当下与未来的钥匙。
五叹是它艺术探索的难度与勇气。作为一次高难度的、复杂的文学实践,《你在高原》可以说集中了十九世纪至今中外主要的文学试验和探索成果,第一次囊括了西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运动以来的技法,更深得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其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的构筑,每每令人惊叹。全书至少包含了几百个精妙的细节、几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无数的重大场景和历史传奇,这种交织演绎的难度可想而知。那旷阔的格局与缜密严谨的细部,几近两极状态,却能够形成深层的和谐与完美。语言之精致细腻,运思之绵密邈远,都是作家以往创作所未能抵达的。在网络时代的书写呈现斑驳破败、文学阅读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辨析和维护真正的文学语言,确立书写的标准和高度,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了。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在高原》纯正严谨的文学语言,更显示出它弥足珍贵的贡献:依仗对语言的苛求和抵达的高度,使之成为一部精美之书,一份诞生在世纪之初的沉重的精神礼物。在艺术制作极为商业化娱乐化、浮躁急就几近常态的情势之下,作家的大匠之心令人敬重。
六叹是它和作家其他作品形成的奇妙关系。坦言之,《你在高原》对于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极具挑战性,这不仅有阅读者的文学修养、生活阅历、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同时也存在阅读时间是否充裕等条件的问题。好在张炜之前出版的两本书《芳心似火》和《在半岛上游走》,为这部大书作了极好的诠释和导读。《芳心似火》以散文的方式浓缩了《你在高原》的精神内核: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片面的物质财富积累是有限的,甚至是危险的,而精神文明的积累相对物质积累,具有更加恒久的意义和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芳心似火》可称为《你在高原》的导语。《在半岛上游走》以散文和文论的形式,不仅宣示了作家的文学立场,而且真实描述了作家本人在创作《你在高原》时的某些场景和状态。
(编辑:moyuzhai)永恒少年的假胡须——读张炜《去老万玉家》
一先天不足的娇宠少年据说人类的冒险情结源自史前时期。那些安守巢穴的“勇于不敢”者渐被淘汰,最终生养众多的却是不怕死的“勇于敢”者,他们不...[详细]
张炜、陈沛:少年的风——关于《北风啊北风》的对话
《北风啊北风》是我省作家洪浩的一部长篇新作。作品记录了一个1960年代出生的半岛少年的家族史和心灵史,形态上兼具传统与现代、虚构与非虚构的特点,风格朴实而...[详细]
《河湾》依然是典型的张炜式写作
关键词:张炜 《河湾》 历史正义与现实人心的互为映射 在四十余年的写作中,张炜已然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写作风格。精神性的聚焦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详细]
《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灵魂解读与精神还原
关键词:张炜 行走在广袤的文学原野上,不经意间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在这个比往年更加温暖的初冬,我收到了文化学者、文学评论家李恒昌先生的新著《...[详细]
多维度的艺术珍品——解读张炜新作《橘颂》
关键词:张炜 《橘颂》 一个故事,多个层次 写大自然、动物、老人、儿童和寂寞的生活,是作家张炜的拿手好戏。一部《寻找鱼王》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详细]
张炜长篇新作《河湾》读札
许多年前,作家张炜在其作品《融入野地》中坦陈:“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这纯稚的想念如同一首热烈的歌谣,在那儿...[详细]
张炜长诗《铁与绸》:长度与密度
关键词:张炜 《铁与绸》 《铁与绸》的长度,呼应着历史那种特有的纵深度,它的长度也是深度。张炜以当代汉语的诗性笔墨,勾勒出古代齐国的风云人物、...[详细]
“诗要依赖对生命的觉悟力、洞察力,特别是仁慈。”
小说家张炜写了一部长诗。他的《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等,都是长篇小说。小说,乃至长篇小说,已经是张炜最为熟悉的“手艺”。他何以要丢开自己最为擅长的...[详细]
张丽军:论张炜《艾约堡秘史》——当代文学的“财富书写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富起来"的新时代。张炜的长篇小说新作《艾约堡秘史》是一部以当代中国社会"财富书写"为主题的文学力作。小说以淳...[详细]
廉德忠:读张炜长诗新作《不践约书》
诗歌艺术之耀眼皇冠 —读张炜长诗新作《不践约书》廉德忠 张炜说:"这部诗章虽然命名为《不践约书》,却实在是心约之作,而且等了太久。我深知要有一个相当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