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集》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辽宁美术出版社
《水鸟集》是女作家王秀杰继((鹤与芦花))(1995)、((生命与自然》(1999)、《中华鹤迹》(2001)、((与鸟同翔))(2005)之后即将问世的又一散文大作,确实可喜可贺。与此前的四部散文集一致,((水鸟集》仍旧延展了人与自然的生态文学主题,而且更为集中、深入地展示了鸟(鹤)意象、芦花意象、湿地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审美意蕴,又一次彰显了作家鲜明的生态审美意识,证明了一个生态写作者的创作实力。始终坚守“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十几年一以贯之坚持生态文学写作,无论在辽宁文坛,还是在中国文坛都是一件艰苦卓绝的苦事、善事,鲜见之事。秀杰以当代知识分子和人民公仆的双重文化身份,勇于担当、默默耕耘,向全球化视阈中正在起步的生态文学奉献了5部生态散文,既是作家个人的创作业绩,也是辽宁这个文学大省的荣耀。
绿色审美空间的文化审美建构,乃全球化生态危机的现实赋予所有作家、包括一切人文工作者重大的社会使命和文学责任。“只有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重建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责任,人类才真正堪称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贵、最有价值的生命。”(王诺:《“生态整体主义”辨》)秀杰以自己的真诚和行动回应了这一历史的“询唤”。可能王秀杰的生态文学还不那么成熟,文化深度尚有待于进一步开掘,文笔也还应该写得再空灵一些,但是,当我们放眼全球,特别是哪怕稍稍正视一下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的时候,你就不能不为作家一篇一篇、一本一本的坚持生态文学写作所震撼、所感动。正是出于这样的心境,我欣然接受了秀杰的邀请,不揣冒昧的为《水鸟集》写了篇读后感,权且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与一个作家之间关于“生态写作”的主题对话。也许因为我们对环境危机有同样的忧患心理,也许因为我们都感兴趣于“生态文学”写作,也许还因为我们都是女性,心灵相通,在我们有限的几次谈话中,彼此都觉得有很多共性、共识,交流起来也相当平和、自然、贴心。更何况古往今来“序”本无定法,见仁见智,我手写我心,置于文集前,就算是一篇序言吧。
“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
一个致力于生态写作的作家,一定是一个环保主义者。王秀杰同样不掩饰自己“环保主义者”的文化身份,而且她在宣称“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的时候,满蕴着忧患、坚毅和身体力行的决心和意向。在《因为那片芦荡》一文中秀杰写道,从处女作《<松鹤图>遐思》开始我就“以苇鹤为题材,以保护苇鹤为主题。纯一目的的写作,使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
环保主义者,在欧美不仅人数众多,环保意识自觉、强烈,而且有组织、有纲领。他们对于绿色的崇拜犹如宗教徒对上帝一般虔诚。大量的事实证明,环保主义者和一些绿色组织不仅为本民族、本地区的环境生态和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影响力已经波及全球,掀起了全球化的绿色浪潮。据悉,2004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就授予一位非洲女性,即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女博士旺加里·马伊塔,以表彰她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马伊塔忧心祖国的森林横遭砍伐,于1977年启动了“绿带运动”鼓励农妇们积极种下了3000万棵树,并为上万人提供了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就业的机会。在生态环境写作方面,享誉全球的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逊及其《寂静的春天》,不仅向全美发出了环境危机的预警报告,促使美国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而且推动了全球化语境中的生态文学写作,与爱默生《论自然》为代表的演讲录、梭罗的《瓦尔登湖》等实绩共同确立了生态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审美地位。
一个环保主义者首先要有鲜明的环保意识,热切的关注环境生态现状,忧患生态危机,并且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人类生态整体观念。在秀杰的头脑中现代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态观非常自觉,并且已经内化为她的生命意识、生存理念和创作的指导思想,这在她的言论和作品中随处可见。在((生命与自然》一文中她清醒地意识到,“要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要把整个地球看成是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的一个全部;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应该得到全人类的呵护”。
秀杰是由原体验的自在状态的环境意识进而发展到自觉的环保主义者的。她生长在辽水河畔,盘锦湿地,长期生活在魅力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与自然共生,与鸟类同翔,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一种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生命取向,视大自然和鸟类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忧鸟之忧.喜鸟之喜。正如她自己所说:”可能一直就在有鸟的环境里生活,可能与家人从事的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有关,也可能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与自然亲近的天性.诸多原因都让我喜欢大自然.喜欢乌。多年来,我像对待亲人一样,关注着鸟类的现状和前途。它们境遇好,我高兴;它们状况差.我忧伤。”《水鸟集》字里行间都漾着这样一种真诚、动人的情感,与世界生态写作的经典文本在情感取向上同声相应,表达的是人类共同的环境意识。
继承中国文入“文化还乡”的传统精神,并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和生命感悟,也是秀杰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文化根基。中国文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无非是亲近自然,愉悦自然,赞美自然,把自然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另一倾向,就是以自然为载体,宣泄文人的“士不遇”心境,归隐自然,寻求精神还乡;或者借神秘的自然表达一种迷惘、困惑的哲学观。秀杰显然没有古代文人的感伤自然、移情自然的落寞情怀,在亲近自然、赞美自然的同时,更多的是忧患自然,以自然为文学主题阐发自己的现代生态观和生存论美学。像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所说的那样“自然永不会成为聪明人的玩具,花呀,动物呀,山呀,反映了他最好时刻的智慧,恰正像它们曾经取悦过他童年时代的纯朴性一样。”(《爱默生演讲录》P218)
作为女性,秀杰与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女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构成她知识女性气质的显著特点。现代女性广泛的社会参与,使之有可能与男性一样确立“修齐治平”的社会人生理想。现代女性参政的特点就在于她能够发挥女性的优势,张扬母性.母仪万物。护佑一切生灵。王秀杰曾经官为一方“父母官”,身为副市长的她从政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正是把地方官的使命感和“母亲——上帝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始终坚守着为官一朝、造福一方的理想的政治伦理标准,利用政府赋予她的话语权极力倡导本土人的环保意识,实施某些环保措施,这也是她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自然、生态主题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历和生活来源。
湿地生态的智性观照
全球视野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森林生态、湿地生态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生态系统极其珍稀.因为它仅占全球陆地的百分之六,湿地生态系统的环保功能极为重要,它不仅能调节水量、净化环境、保护土地、滋养生物,而且孕育着极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资源。《湿地公约》、“世界湿地日”(2月2日)等文献和纪念日正是基于湿地的重大环保意义而确立和推行的。当然,人们对于湿地的认识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湿地”似乎还仅仅停留在如何定义.如何认识其价值功能的初级阶段。至于在文学创作领域,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写作对象的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东北作家中我们看到以湿地为创作题材的有王长军的“扎龙湿地”文学,盘锦作家群的《湿地情怀》以及以“红海滩”为园地所发表的一系列新人新作。尽管目前的文学成就与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还很不相适应,但是“湿地文学”作为生态写作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毕竟生成了。它像一只报春的燕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湿地气息”,看到了湿地文学的辉煌前景。
在湿地生态写作的初潮中,我们欣喜地读到王秀杰的“湿地文学”的代表作《水乌集*。她以一个湿地女儿的情怀视湿地为人类的家回,理性的观照湿地生态系统,全面的阐发了对湿地生态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湿地生态的忧患意识:热情的礼赞故乡盘锦湿地,以饱蘸生命色彩的笔墨绘出了红海滩、芦荡云海、飞鸟横蟹共生共荣的特殊生态景观.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盘锦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认识湿地》可以视为一篇关于湿地的科学随笔,它充满着浪漫的科学气质。作品从湿地的定义起笔,在垒球化语境中逐一概述了湿地的价值意义,进而聚焦盘锦这块珍贵的湿地,以大量精确的,鲜为人知的数字绘出了盘锦湿地的生态景观与生态意义,在湿地生态观念中升华了“南大荒”的“南大仓”价值,鲜活生动地普及了湿地的科学常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湿地的拳拳之情。
《水鸟集》在观照湿地生态环境时凸现了湿地与湿地生物之问互为生命依存的亲密关系,在多重关系的演绎中托出了“盘锦湿地”的整体形象。其中湿地与芦花、湿地与水鸟、湿地与螃蟹的关系成为秀杰湿地生态写作中的精彩华章,亲切、感人,塑造了湿漉漉、活生生,灵动飞扬的“盘锦湿地”的生态文化意象。《水鸟集》凡52篇作品,其中直接写水系的有10多篇,写湿地与芦花关系的有10多篇,写湿地与鸟类关系的最多.有20多篇。作家正是通过这些关系的审美书写让我们对湿地的生态价值,特别是湿地对于生物生命的独特价值有了更为直观、生动的认识和了解。
湿地是百鸟的地上乐园,也是一切生物的乐园。正是盘锦这块湿地养育了众多珍稀候鸟类、鱼类以及一切水生物。秀杰以一种代鸟感恩的深情赞美着鸟们的庇护神——盘锦湿地。她写到,盘锦这块湿地。”自古人烟稀少,被称为“南大荒”。这使隐蔽条件要求高的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很早就选择了此处作为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停歇的中间站。另外,湿地河沟渠汉及洼地的淡水,加上河岸,海滩、水边、浅沟、沼泽、草地、潮问带等处的小鱼小虾和草籽,都为鸟类提供了天然食物和水源。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气候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鸟来到这里,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乐园。截至1998年7月,这片湿地共记录了各类动物710种.其中,鱼类125种,昆虫300种.两栖爬行动物15种.哺乳动物21种.鸟类249种。”显然,作家在此是作了大量实际考据的。这种科学精神恰恰是一个生态写作者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科考性,乃生态文学重要的或不可缺的智性元素。
湿地是芦花的生根之地,正因为有了大片湿地才创造了芦花云海。秀杰在《水鸟集》中对苇乡倾注了深沉、饱满的爱恋之情,写出了芦荡重要的生态作用,揭示了芦苇顽强的生命意志,绘出了芦花高洁、美丽的品格。《告别苇乡》就是在秀杰调离原工作岗位前,专程向庇护万物、也养育了自己的大苇荡告别的心理纪实。文中她那依依惜别的心情和对大自然顶礼膜拜的虔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她的《芦荡四季》、《芦花礼赞》、《芦荡寻梦》、《爱恋芦花》、《大芦荡之歌》、《鹤乡秋,芦花秋》都是赞美芦荡、芦花的精彩篇章+许多写芦花的精彩文字如诗如赋——
“在苇海的碧波中,那些花朵像一簇簇火苗燃烧着、跳跃着,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显示着成熟的风姿。”
“芦花是金黄高大的秋苇举起的一支支手臂,它们共同在指挥着一场关于秋风的交响。”
“芦花是芦苇献给秋天的诗章,迎风摇曳的芦花最令人遐思和畅想。”
“芦花的美是浩瀚而广泛的美。”
“芦花是无私又无畏的花。”
在秀杰笔下,芦花非花,却比什么花都美,而且她以花喻己,当自己是一支苇海中的芦花,表达了高洁的人格追求。“有人说,芦花不是花。而我要说,芦花不仅是花,而且是秋天里最美的花,是我心中最美的花。我爱芦花。它代表着生我、养我的家乡的风采,它还启示我,活着,就要像芦花那般昂扬而顽强。”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秀杰与湿地的关系,同样是水乳交融.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她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形象地诠释了人与湿地的关系,一再求证“湿地是生物的家园,也是人类的家园”的生态理念。
鸟文化的女性审美建构
鸟文化在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文化表征的文学自古以来就蕴含一个灵气飞动、内涵深厚的鸟意象群,历代文人墨客不断的续写着鸟文化主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鸟文化的建构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大奇观。闻一多先生就曾经总结说,《三百篇》中以乌起兴者,已不可胜计,其基本观点疑亦导源于图腾(《诗经通义·周南》),指出鸟不仅在诗歌创作手法上的比兴作用,而且在文化精神上具有图腾意义。“善乌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的现象在《楚辞》中也比比皆是。至于陶渊明的“飞鸟”意象、李白的“大鹏”意象、杜甫的“鸥鸟”意象等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并广为流传。总之,鸟作为一种自然生物一直飞翔在中国文人的审美视野中,不断地被赋予种种精神意蕴,成为文人或高翔、或低飞的文化人格符号。
秀杰的生态写作也一直以鸟为对象,特别以鹤为主体形象,以女性、母性审美心态建构了独特的鸟文化形态,抒发了一个环保主义者深沉的恋鸟情结和博大的自由精神。《水乌集》中直接、间接写鸟的作品竟有近30篇,集中表达了她的“与鸟同翔”、“天、乌、苇台一”的整体自然观,《野鹤归来》、《与鹤结缘》、《中华鹤迹》、《与鸟同翔》等都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秀杰的鸟意象创造比起鸟文化主题史上的古代女作家笔下的鸟意象更为大气、明朗、自由。“枝上流莺和泪闻,断啼痕问旧啼痕”(李清照《鹧鸪天》)、“寂寂珠帘归燕来,子规啼处一声愁”(朱淑真《晴和》)、“西风忽报燕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薛涛《江边》),都是古典女作家诗词中的佳句。在这里.飞燕、流莺、子规,几乎都负载着女作家的一个“愁”字,“啼”字,“泪”字,“降”字,心绪狭小、寂寞无奈,字里行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哀怨和怅惘。
同样是鸟意象创造,因时代和个人境界的差异,秀杰一扫旧式女性的低迷情绪,像鸟一样展开飞翔的羽翼,以飞翔的女性话语和审美理想构筑了新的鸟意象形态,为鸟意象主题史涂上了一层现代性的绿色。秀杰的鸟意象鲜明的指向以鸟为载体的生态整体主义。“与鸟同翔”,“天、鸟、苇合一”这一观念实际上也是中国文人最原始的自然观。人类经由敬畏自然——征服自然——愉悦自然——天入合一,逐步建构了平衡、和谐的生态自然观。《水鸟集))以乌为客观对应物,想象自己也可以像鸟一样展翅高飞,施展抱负,为国为民,尽职尽责;以鸟自况,同声相求,无遮无碍,自由飞翔。在(《与鸟同翔》中作者认为”人类能否与鸟同翔,隐含着的是人与自然界能否和谐相处的忧虑。人与自然的本质,关联着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切身利益。如果天空没有鸟飞,水中没有鱼跃.人类自己还能够生存下去吗?”“什么时候,人的认识可以和鸟一起飞翔了.鸟们才能歇歇脚。”如此的生态理想是人类共同的大情怀,绝非小女人的悲欢离愁。自然生态史告知我们,无论“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不符合天地人和的法则,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同为一体、同为主体的整体自然观才合乎天意,顺应民意。
因为秀杰的生态历史感和文化史意识,她笔下的鸟意象始终呈现博大、积极、自由的取向。《辽天鹤翔》也是((水鸟集》中的上品,其中关于“鹤”这一珍奇鸟类的科考性不亚于生物学家的专业报告,对鸟文化史的梳理也俨然文学主题学研究。作品对丹顶鹤的传说、来历、生性、美质都作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读后你不能不为作者这种科学精神所感动。文中写道:“现在的辽地上仍有15种鹤类中的六种在此栖息繁殖和迁徙间歇。然而,它们的身边潜伏日益增多的危机:修路开荒,生境破碎化;投药捕杀,无法识别躲藏;食物污染,吃喝成问题。鹤们再也没有了唐张九龄所描述的‘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的自在逍遥,我们也没有可能再看到宋梅尧臣所描绘的‘晴空翱鹤几千只’的壮观景象。那些不敢落脚、迷失家园的鹤们也许永清楚,数字准确,引经据典,情真意切,确实催人警醒,发人深思。
秀杰的鸟意象也渗透着忧伤、忧患、忧虑,但却远远超出了女性“凄凄切切戚戚”的性别意识,超越了传统的“士不遇”的狭隘心态,升华为人、鸟同构的整体生态观。((与鹤结缘》中写作者因为鹤被人毒死,管理站将其做成标本陈列在橱窗里,每次看到它们,心里仿佛都在流血。她慨叹:“在人类的凶残面前,鸟们显得那么的无助,包括神奇无比的丹顶仙鹤。此外还有捡卵、捕捉、枪杀等破坏手段,都对鸟类造成致命的伤害。鸟是人类的朋友,人和鸟只有互为条件、互为依存.生态才能平衡,世界才能完整。”显然,在这里作家是基于人、鸟同为生命本体的哲学思想发出了如此激情的慨叹。“人类中心主义”的偏颇之处就在于它仅仅视人为万物之灵长,缺乏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生命平等意识;“自然中心主义”则相反,以自然为主体,敬畏万物,被动的顺其自然。现代生态观的现代性恰恰在于强调生命平等意识,人与宇宙万物才能互为参照,和谐相处。“当今世界到处都处在建设开发的热潮中,大片大片的湿地被破坏.呈破碎化状态。对于易受惊吓、喜欢僻静的鹤类来说,它们的前景令人堪忧。我写下了《悼鹤》一文,文中以‘鹤无语.人有情’来表达我的忧伤。因此,宣传鹤,尽快提升对鹤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的欣赏水准.促使保护意识的增强,进而,采取保护行动,加强保护措施,应该是国人的当务之急。”追求美,创造美,寓教于美,作家相信美的转换力可以在唤起人们审美愉悦的同时收获思想启蒙的果实。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水鸟集·后记》中的警句.并与作家一起成为鸟的朋友,进而成为一个自觉的环保主义者吧——
爱鸟吧!保护好鸟类,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让我们都来帮助鸟们做点什么吧!
(王春荣: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 录
绿色空间的文化审美建构
——序《水鸟集》王春荣
壹野鹤归来
野鹤归来
盘锦多风
归去来兮
芦荡四季
凫群如阵
大芦荡之歌
苇海日出
芦花礼赞
圣美的天鹅
鹤乡秋,芦花秋
红海滩猜想
白鹭之浴
贰与鹤结缘
与鹤结缘
悼鹤
爱恋芦花
辽天鹤翔
告别苇乡
盘锦仙鹤,我对你说
我傍辽河长
芦荡寻梦
雨中探鹤
叁中华鹤迹
中华鹤迹
辽东鹤,盘锦鹤
仙鹤称谓溯源
认识湿地
鹤类种种
鹤的迁徙
鹤翔中华
长江裂岸
穿行白洋淀
生命与自然
城中森林
肆与鸟同翔
与鸟同翔
神姿仙态入镜来
《松鹤图》遐思
文人笔下的鹤
盘锦仙鹤,我们为你歌唱
为天鹅拍照
苇诗鹤词难携手
雁德诗意
鹤与高跷
伍无山的家乡
无山的家乡
因为那片芦荡
辽河口“三鲜”
买蟹
难忘那水坑
捉蟹
儿时的漂流
神岗采蛤记
无雪的冬天
辽水蛟龙
苇塘冬花
后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