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令希传略》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半个世纪过后,每每回忆求学时期的那段往事,先生总是感慨万千。先生早年留学比利时,法文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要向苏联学习,学校又来了几位苏联专家,于是先生又自学了俄文。因此与法、俄两国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没有任何语言障碍,而英文却略逊一筹。因此,先生经常用此段经历教诲学生:“很后悔啊,至今英语都不好。但是这个挫折也是我的机遇,警醒我做事要慎于起步。学习就像在硬木头上钉螺丝钉,开头要搞正方向,用力锤几下,打牢基础后拧起来就容易了。如果开头没站稳,拧起来必然困难。”
这段经历对先生一生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内忧外患,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中国社会何去何从,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在思考的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令希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决定要一心一意地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认为,“国家所以挨打,在于科学落后,爱国,要从发展科学做起。”
1936年9月,钱令希大学毕业了,成绩是土木工程科第一名,由中比“庚子赔款”公费派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为期两年。
亲朋好友都赶到了上海的码头,为钱令希的异国之旅送别。他的心和海潮一样,汹涌澎湃,就要离开他热恋的家乡,离开他深爱的祖国了。他深知,出国是为了更深切、更有本领地去爱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