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高尚的妓女:《羊脂球》

发布时间:2010-07-22 来源于:未知 作者: 墨余斋 点击数: 490次

导读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也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德国占领鲁昂后,十个法国人共坐一辆马车逃离,途经某小镇时,驻扎该地的德军强令其中的一位妓女——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予放行,羊脂球坚决不肯向民族敌人卖身,可最后被其他九名上层人物逼迫而屈服。

  这篇小说集中代表了莫泊桑小说的特点。

  1.以小见大

  故事虽小,却反映了当时最重大的题材:战争。莫泊桑这样一个小故事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大问题,在普法战争中,应该怎样对待侵略者的暴行?谁是民族的败类?谁是真正的爱国者?

  这个故事总结了普法战争:统治阶级的自私和腐败是造成这场民族灾难的真正原因。

  他的作品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是他不写重大题材,而写人们并不重视的凡人小事,他有一种超凡的眼光和特殊的才能,就是在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出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撷取其中几个片断,便能表现出问题的本质。

  2.鲜明的对比

  小说中有三个大的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首先是身份的对比:主人公羊脂球社会地位最低,身份最卑微,而其他九人有贵族,企业主,政客,修女,都属于上层社会;其次是食物的对比:被扣前羊脂球无私地把所带食物分给众人吃和被扣放行后其他九人只顾自己吃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是人物言行的对比:羊脂球面对民族敌人,坚决不肯低头,而其他人为一己之利,不惜把羊脂球往敌人火坑里推,并且还瞧不起她。

  这样对比很能非常鲜明地揭示小说的主题:所谓的上层社会是何等的腐败、卖国、卑鄙、自私和无能!

情节概要:

  普法战争中,由于法国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无能,法军节节溃退。

  普鲁士军队占领了鲁昂城。

  本地的几个大商人因为做买卖的需要,想到法国占守的阿弗尔港,但得先从陆地坐马车到第厄普,然后再乘船到那个港口。

  他们利用了几个相熟的德国军官的势力,居然从总司令那里弄来了一张准许离境的证书。

  一个星期二的清晨四点半,一辆载有十名乘客的公共马车启程了。

  由于下了半天一夜的雪,天气变得非常寒冷。

  这十名乘客中:鸟先生是葡萄酒批发商,这个绰号来自于他的奸诈狡猾;他的妻子是一个高大、强壮、意志坚强的妇人,是鸟先生生意方面的得力助手。

  卡雷拉玛东先生,在棉纺业里有很高的地位,开着三座纺织厂,得过四级荣誉勋章,是省议会的议员。

  他年轻、漂亮的妻子,此刻正蜷缩在皮大衣里。

  布雷维尔伯爵是一位气派很大的老绅士,他用尽心机在服装上修饰摆布,好突出他和国王亨利第四天生的相似之处。他在省议会和卡雷拉玛东先生是同僚。他的太太气派雍容,风流能干。据说伯爵家每年的收入达到五十万法郎。

  同行的还有两位修女。

  另外,号称“民主党”的高尼岱,是个自由自在的政客,外号“羊脂球”的妓女,因为肥胖又娇艳而格外惹人注目。

  天色大亮,那几位正经妇人认出了羊脂球后,都小声议论、辱骂她,三位太太也因此一下子结成了好朋友。

  而因为有了高尼岱的存在,三位上层社会的男子也谈得格外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围绕金钱展开的。

  因为走得匆忙,再者,也以为能赶到多特吃午饭,所以,大伙儿都没带吃的。但是,车子太慢,能在天黑以前赶到就算不错了。

  大家越来越饿,肚子咕咕直叫。

  路边也看不见一个小饭馆,周围的农庄里连面包找不到,那些农民怕被土兵们抢劫,早把东西藏好了。

  下午三点钟,他们来到了一片四望无边的平原,眼前连一个小村落都没有了。

  这时,羊脂球——犹豫了半天的羊脂球终于从长凳底下抽出一个蒙着白巾的大篮子。

  里面装有两只鸡、肉酱、水果、糖果、面包什么的,足够她吃三天。

  尽管大伙儿都挺蔑视羊脂球的,但肚子饿了,谁还管阶级仇恨和阶级差别呢。

  首先是鸟先生毫不客气地接过那条满裹着冻儿的鸡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最后,连最正派的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也放弃了坚持的立场,向羊脂球的食物投降了,不过,他们这样做是考虑到照顾羊脂球的情绪。

  风卷残云般,一篮子东西三下五除二就被全车的十个人吃光了。

  晚上六、七点左右,马车卟哧卟哧地开到了多特,在商务旅馆前停了下来。

  车门开了,一个德国军人在高声喊叫:“先生们、太太们,你们还不下来吗?”

  十个乘客除了高尼岱和羊脂球外都是颤颤巍巍地、恭恭敬敬地鱼贯而下。

  德国军官在旅馆里检验了每个人的离境准许证,他一面看证件,一面看本人,把这批人端详了好半天,然后他突然说道:“好了。”说完他就走了。

  大伙儿正要吃饭的时候,旅馆的老板来了,问道:

  “谁是伊丽莎白·鲁塞小姐?”

  羊脂球不由得一惊,转身答道:

  “我就是。”

  “小姐,普鲁士军官要马上跟您谈话。”

  羊脂球先是一阵为难,但考虑了一秒钟,就断然地回答:“也许是找我,但是我不去。”

  但是,最后,在大家的又是央求,催逼,又是讲大道理之下。羊脂球答应为了大伙儿的利益,她才去的。

  过了十分钟,羊脂球回来了,喘着气,脸涨得通红,好像要窒息过去,怒气填胸,嘴里不停地嘟哝:“噢,这个浑蛋!这个浑蛋!”大家急切地问她怎么回事,她生气地说:“这和你们不相干,我不能说。”

  大伙儿开始吃饭,吃着,吃着,国土沦丧的痛苦,离家远走的奔波,旅途的不愉快,在一杯杯苹果酒里,在一句句连珠妙语里,消融了,稀释了。

  晚饭刚一吃完,大家因为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就立刻都去就寝。

  这个晚上,鸟先生发现了一个秘密:高尼岱想进羊脂球房里跟她睡觉,但被羊脂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敌人就在身旁。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王树增新作《天著春秋》:历史、文学与战争的交响

    10年前,王树增在完成“革命战争史系列”的收官之作——《抗日战争》时,曾透露一个宏大的设想:要将春秋以来我们这块国土上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以独...[详细]

  • 《上甘岭》:写战争首先要写好战争中的人

    战争,可以说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在时间中逝去的战争往往成为创伤,化作文字、歌谣或影像,令后世之人铭记、思考。记录战争,其实就是记录战争...[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在法国的多形态传播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在法国的传播由单一的法译文本形态升级为多种形态聚力传播的格局,涵盖了阅读、视听、动漫等多项数字出版产品,传播规...[详细]

  • 时间上的历史和空间上的人——《战争和人》的个人抗战

    个人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书写历史?王火用《战争和人》三部曲给出了他的答案:当个人置身历史潮流之中,对历史的感触无异于管窥蠡测,而当尘埃落定之后,带...[详细]

  • 《石头城》:现实情怀的彰显与战争文学的新收获

    内容提要《石头城》是近些年来历史叙事和战争书写的新收获。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把个人人生道路、家族命运和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命题置于战争...[详细]

  • 《东进》:一部英气浩荡的新战争叙事力作

    叶炜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东进》,题材重大,意蕴深厚,形象鲜活,情节跌宕,是一部英气浩荡的新战争叙事力作,在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呈现上作出了新...[详细]

  • 战争意味着什么——读葛水平长篇小说《和平》

    这是一个追求轻盈的文学时代,戏谑、调侃、虚无、游戏、哗众取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真正有沉重感的作品变得越来越稀少。可是,如果连文学也加...[详细]

  • 《似水牛年的挣扎》:那种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

    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王小波说。 然而很难想象在一本描述似水流年的杂文集中,“挣扎”会成为一个人内心持久的...[详细]

  • [法国]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

    马丁・杜・加尔的长篇名著《蒂博一家》显然是法国“家族小说”文学传统的最佳继承者和体现者。尽管它是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却由先后发表的相对独立的8个部分组成,即...[详细]

  • [法国]莫里亚克《蛇结》

    发表于1932年的《蛇结》(也译作《蝮蛇结》)一向被认为是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代表作,他本人也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和小说主人公路易正相反,作家终身信奉天主教...[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