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
网络文学是在新型媒体互联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与传统纸质文学比较,历史短,发表作品门槛低,写作者水平参差不齐,量确实极大,影响也不小,我们的文学批评不能将网络文学排斥在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批评有效性与否,针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是很好的检验和证明。
广义网络文学批评应该指一切针对网络文学现象、网络文学文本的批评,除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视角及其理论方法,还包括多元文化视角下用新媒体及其传播形式所进行的文学批评,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就是其中的一类。我们提倡的网络文学“在线批评”,不仅要“在线”,及时,还必须具备专业水平。它一方面是针对网络文学(作品原创、在线)文本及其相关现象的批评;一方面要求“在线”书写和发表。加强和提高文学批评有效性也包括对网络文学批评有效性的重视和提高,因而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应该成为其中的应有之义。
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可以说是热闹与沉寂并存。对网络文学批评的论文不少,也可见以网络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相关专着。《关于“网络文学”研究论文情况一览》(见中国专业学术期刊网)收录2003-2009年的论文共553篇,其中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79篇,占总量的14%;针对网络文学文本的批评有24篇,只占总量的4%。欧阳友权主编的“网络文学教授论丛”(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共五本,是国内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的学术丛书,有《网络文学本体论》(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批评论》(谭德晶),《网络叙事学》(聂庆璞),《网络文学禅意论》(杨林),《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蓝爱国、何学威)。谭德晶的《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批评论》从多维视野下研究网络文学批评:媒体的、多元文化的;批评主体的;批评美学特征的和批评文本的。其中也谈到“在线性”对批评形式的影响等问题。
由对网络文学批评论文和专着的抽样分析,可以作出初步结论:目前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层面、一般性成果方面比较热闹;文本批评、高层次成果方面则比较沉寂。如果以“在线”为检索对象,发现普通跟帖多,即兴、感性的只言片语批评多,以“在线”方式对原创在线作品的专业性批评,即艺术感、理论感、历史感结合的文学批评则少之又少。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批评里热闹的一方是一般性的论文,是只言片语的跟帖,有深度的文本批评、高质量的批评成果方面是不热闹的,甚至是沉寂的。
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与对文学文本深度、及时的批评关系密切,这几乎是一个常识。为何评家忽视了这个常识?以在大专院校里从事文学理论批评的老师为例,其缘由大致可分为不愿和不敢两个方面。所谓不愿,是指不愿意从事专门的网络文学批评,更不愿意用“在线”方式进行网络文学批评。据马季统计有70%网络写手不以文学追求为目的,网络文学批评的难处首先表现在这里:要甄别批评对象,哪些是文学的,哪些是非文学的。甄别量太大,许多人没有时间做甄别工作。另外,剩下的30%的网络文学文本,其平均文学水平也参差不齐,网络文学门槛低决定了及时、在线的网络文学整体水平与纸质刊物文学水平还存在差距,况且网络文学的新元素不一定能用我们已有的文学批评理论去阐释,所有这些都减弱或阻止了评家的热情。
现行高校科研体制也制约了大学教师参与网络文学批评工作。在许多高校,所写论文不满3000字、未在纸质刊物上发表的均不算科研成果;高校对老师科研工作每年都有量和质的要求,有的还是硬性指标。别说是网络文学文学批评,就是对纸质文学文本的批评,尽管及时,尽管具备艺术感、理论感、历史感,具备问题意识,为繁荣发展当代文学作出贡献,有时评家仍然没有把握:文学批评的成果是否少有学术价值?如果说文学批评成果是否算科研工作量只是外在条件的制约,文学批评论文是否具备学术价值,则是评家发至内心的质疑。按理,好的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批评史是有地位的,甚至地位不低,尤其到了20世纪,文学批评家获得了与大作家、大理论家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也是一个常识。为何评家缺乏这样的自信?这就不仅仅是体制问题,连带着是对当下文学批评质量及其有效性的质疑。
除了不愿参与网络文学批评,还有不敢参与网络文学批评的理由。甄别量太大,有看失手的可能。如果是在线批评,则不能完全接受没有门槛的跟帖。网络上的语言狂欢,跟帖中的非文学成分甚至显示出的语言暴力,不是一般从事传统纸质文学批评的评家所能接受的。
批评主体的“不愿”和“不敢”,造成网络文学批评现状热闹与沉寂的不平衡,造成缺乏有质量、有深度的网络文学批评的局面。我们倡导网络文学批评,就是基于这样的环境形势。
我们提倡运用“在线”方式,对网络文学进行及时有效和专业的批评。通过及时的网络文学文本批评,可以普及文学创作常识,让广大网络写手对基本文学创作规范有所知晓、有所认同,提高广大网络写手文学创作与创新意识,分辨读者市场需要与坚守艺术要求的不同,使网络文学创作既是网络的,也要是文学的。其实,市场需求和艺术要求的矛盾并不为网络文学所特有。说远一点,19世纪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老古玩店》就是很好的例子。狄更斯曾主编一种名为《汉佛莱的座钟》的文学周刊,虚拟每周从一个隐居的老人汉佛莱的座钟里发现一篇故事手稿然后公诸于世。《老古玩店》是其中的一篇,原标题为《老古董商和孩子》。后来,刊物销路不好,狄更斯便仓促上阵,边编写,边排印,把原来的故事扩展成长篇小说,分章连载,这就是《老古玩店》。在“缺乏直接的、有意识的设计”和一边编写一边排印方面,与今天的许多网络写手的一边创作一边发表及其相似。《老古玩店》以女主人公小耐儿与外祖父的流浪为主线,写出了一部带有“流浪汉”体性质的小说,把连载形式的特点发挥得恰到好处。小说结局小耐儿之死,体现了当时读者大众愿望与作家创作的尖锐冲突,即反映读者市场期待与艺术规律的矛盾,是一味迎合读者市场甚至经济指标,还是坚守艺术创新立场?狄更斯尊重“流浪汉”小说文体规范,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老古玩店》所处的时代环境、小耐尔这个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注定了小耐尔之死,这样的结局是现实主义与艺术创新的胜利,《老古玩店》也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就说明,文学作品包括网络文学作品,不管是内容元素还是形式元素,作者一旦选择,就一定要遵循艺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行艺术的创作与创新。
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更多的还是对网络文学文本的批评。文本批评是对评家艺术感悟力、文学史眼光和理论穿透力的极大考验,因为好的文学批评可以成为“文学文本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中介、桥梁和纽带,他的职责是传递美感,保持和强化美感,增加接受者审美快感的强度和深度”(王先霈)。美感可以凭借文学批评而分享和传递;文学批评说到底总不能撇开审美与美感的传递。
坚持加强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与发现、提升中国经验,创新文学批评理论关系密切。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于广大网络写手有普及文学创作常识的作用,促使他们提高文学创作与创新意识;同时作为评家自己,也可以通过及时的文学批评锻炼艺术感悟力,在文学文本与文学接受者之间起到“中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以“增加接受者审美快感的强度和深度”。最后,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还可以将批评提升到理论层面。“批评并不创造一个同音乐或诗歌的世界一样的虚构世界。批评是概念的知识,或者说它以得到这类知识为目的。批评最后必须得到有关文学的系统知识和建立文学理论为目的。”韦勒克的批评观代表了20世纪追求“文学批评理论化”的最终诉求。这种观念将文学批评的阐释与过度阐释即“虚构世界”区分开来,同时又强调了文学批评的创新性质,将文学批评落脚在批评本体和主体即批评者自身。因而通过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发现、提升中国经验,创新文学批评理论也是可能的。
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可以是即兴的,但不能止于即兴的只言片语,而是对感性的条理化和理性化。虽不是动则千言万言的篇章,却也要求尽量阐释充分。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尽管难度大,参与者不多,却是文学批评有效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通过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可以普及文学创作常识,“传递美感,保持和强化美感,增加接受者审美快感的强度和深度”,在网络文学文本批评研究中还可以发现、提升中国经验,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创新提供范本。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