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盛子潮:类型文学是大变局中的得势者

发布时间:2019-05-27 来源于:羊城晚报 作者: 点击数: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四大名著都是古代的类型小说,也属大众文学,因此,若干年后,21世纪的经典作品很有可能产生在这批类型文学中

  □羊城晚报记者黄咏梅

  实习生张洁钱雪琳

  当下,纯文学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有人认为,文坛进入一个大变局时代,传统写作的领衔地位已经让位。言情、科幻、惊悚、穿越、职场……这些热门分类的小说被冠以一个新名词———类型小说。据记者了解,国内首个类型文学大奖“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日前已经网罗了一大批类型文学作家的加盟,张大春、刘慈欣、麦家、沧月、蔡骏、南派三叔等热门小说家的集体入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何为类型文学?类型文学的评价标准与纯文学有何不同?记者采访了评委会秘书长、评论家盛子潮。

类型文学并不都是通俗读物

  羊城晚报:有专家认为,类型文学是未来的潜力文学,类型文学是否会取代纯文学?

  盛子潮: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有过一阵“纯文学死亡论”的说法,评论家雷达先生撰文说得很悲壮:文学艰难,但文学活着。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的转型,又有不少人在说纯文学边缘化了,其实这是对纯文学的“误读”。当然,我们都感受到,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文学畅销书的半壁江山都被传统的类型文学如武侠、言情、侦探、推理、科幻、历史演义,或者新崛起的类型文学如悬疑、玄幻、穿越、谍战、职场、财经等等占领,类型文学几乎成了中国大众流行阅读的主脉。

  可以这么说,从目前文学的发展状态看,越来越多的作家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自觉地投身于类型文学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在时代演进中开辟了各种类型文学的新天地。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给类型文学设置一个专业级大奖,让它获得文学意义上的尊重,也使之更有责任感,更自觉地寻求品质的提升。

  羊城晚报:您在类型文学前面经常加上“大众”两个字,是否意味着类型文学在本质上就是通俗文学,不可能出现精品,也不可能产生经典,只是快餐时代的读物?

  盛子潮:我不这样认为。类型文学的主要读者是学生、白领和普通市民,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类型文学,如玄幻之类,都拥有自身特殊的读者群,而且这种读者是以自觉的方式接受阅读,所以,它主要是一种面向大众阅读的文学写作。但是,这类作品并不一定就是文化快餐,也不全是通俗读物。像我们明清时期的很多经典小说,其实都是类型文学发展的产物,包括才子佳人的私情小说、官场黑幕小说、仙狐鬼怪小说等等,最后都留下了许多经典。别忘了四大名著在当时也属于类型文学。某种类型的文学,在开创之初,可能缺少经典,但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常常会留下经典。现在,我们谁敢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等没有经典。

  羊城晚报:类型文学作为一种新提法的文学称谓,它跟网络文学、纯文学的区别在哪里?

  盛子潮:在我看来,文学的类型化和类型文学是两个有关联但有质的区别的概念。一般说来,文学的类型化指的是同一类题材的作品出现的模式化倾向,如新时期文学发轫期的“改革文学”,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以及当下的“底层文学”等,最后都落入了一个大致相似的故事模式,出现了类型化倾向。而类型文学是一个文体概念,它应具有一定的历史长度(培育过程),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并具有代表作品,在主题、题材、人物和故事情节上有必需的审美元素,同时,在预期的读者中能产生某种特定的阅读期待。类型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有时疆界比较模糊,纯文学一般注重写作的个性化、不可复制性和独创性,类型文学更强调趋同性和模式化。至于网络文学指的是发表载体,事实上,当前大多数的类型文学作品,都是在网络上连载的网络文学。

类型文学的分类有“粉丝”参与

  羊城晚报:类型文学既然是一种分类文学,那么其分类标准是否严格?

  盛子潮:我理解的类型文学是一种生长性的文体。某种类型的文学,开始的时候,可能只出现一两部相类似的作品,由于读者很喜欢,于是一些作家就会模仿它们,并慢慢地形成一种文学创作的模式和类型。但这种类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作家不断开拓和建设。像言情小说,在古代作家的笔下,通常是才子佳人,而到了琼瑶笔下,虽然也有才子佳人,但完全是现代生活,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也不再是古代的地位变化、家庭压力之类,而是偶然的误解或重病之类。这种类型文学到了目前,又发生了变化,像安妮宝贝等作家笔下的言情,常常是三角恋等。但它们的核心模式没有变,都是在传达两性之间的情感生活。

  草创期的类型文学,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严格地遵循某种绝对化的模式。比如官场小说,它不可能再简单地参照明清时期的官场小说,一味地推崇黑幕揭秘,它必须融入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像很多人认为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是武侠小说,但也有人认为,它不能算是武侠小说,倒更像是政治黑幕小说。依我个人的看法,它还是属于武侠类型,因为其中的江湖人物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中人,且个个怀抱侠义之心,其主题精髓依然是武侠小说。

  羊城晚报:据了解,在大致的分类下,读者还自觉地按照各自喜欢的内容进行分类,这些分类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这体现了类型文学与读者之间强大的互动性,这与传统文学很不一样,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盛子潮: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说,类型文学的基础是各种类型文学作品的“粉丝”,或者说,类型文学的产生和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粉丝”的诞生和存在。

  类型文学的“粉丝”,事实上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阅读群体,这个群体的阅读模式是按照“类型———程序———惯例———雷同感(满足程度)”来完成的,类型文学作家是根据某一类阅读群体共同的情感需求和欲望创作生产的。随着阅读群体的分化和细化,必然会出现类型的分化和细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最好的类型文学典范

  羊城晚报:类型文学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评论家,您怎么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

  盛子潮:事实上,今天的类型文学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不可选择地打上了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一部类型文学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市场的走红与否。我想举一个国外的例子,就是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

  据罗琳的传记作家西恩·史密斯介绍,《哈利·波特》走红美国,一开始连作者罗琳自己都不相信:纯粹是英国式的读物,书中的场景和人物没有一个是属于美国的,为什么会这么走红?而好莱坞是这样操作的:先是发布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将执导《哈利·波特》的消息,尽管最后执导的不是他,但斯皮尔伯格的名字对一部类型电影所产生的轰动效应是巨大的;接下来是轰轰烈烈地展开寻找饰演哈利·波特的小演员宣传,各家媒体纷纷刊登关于“波特演员大搜罗”的花边新闻,影片完成后,先在网站播放预告片,把影片中的一些场面和人物通过剪辑造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与此同时,作者罗琳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哈利·波特》是系列读物,共有七本,因此应该有七部电影,以此造成读者对书的阅读期待和电影的观赏欲望。这个经典例子告诉了我们类型文学创作的一个常识:读者群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凭借美国文化对全球的影响力,“哈利·波特式”的小说,也成为类型文学的一个新品种。

  当下的中国,不乏文化产业的策划人和制造商,但是否具有好莱坞的文学眼光和市场定位?我个人认为,这比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还要紧迫和重要。

  羊城晚报:类型文学作家是否需要培养自己o评论家队伍?

  盛子潮:以前听有些作家说过评论家是叮在作家身上的一只牛氓,但没听说过哪一支评论家队伍是作家培养的。类型文学的基础是各种类型文学作品的“粉丝”,对“粉丝”来说,某一部作品是否具备这一类型的基本元素往往是决定他们是否要读下去的直接原因和阅读动力,同时,他们又需要在熟悉的模式中获得新鲜感,比如新的类型人物,新的场景感或语言形式等。如何满足这些“迷们”的持续的阅读要求,大约是类型文学作家首先要考虑的。

  当然,类型文学发展到今天,缺少有持续性跟踪研究的批评家,尤其是缺少对已产生一定影响的类型文学作家的个案研究,至少是一个遗憾的事实。我希望更多的评论家关注类型文学,关注类型文学的研究,在类型文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也做到创作和评论双丰收。

盛子潮

  评论家,著有《诗歌形态美学》、《小说形态学》、《诗和小说的艺术阐释》等专著,主编《吴越风情小说书系》、《世界文豪轶事大观》、《新实验小说选》等丛书。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