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蒋胜男:网络文学火,不靠类型靠情感共鸣

发布时间:2019-05-30 来源于:环球时报 作者: 点击数:

  近期出版的泰文版《芈月传》。

  【环球时报记者张妮】出版《芈月传》泰文版、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受邀到鲁迅文学院授课、当选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17年前,当蒋胜男倒贴买电脑“巨资”和网费在BBS上“贴文”时,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能获得这些名利。正如她的名字以及她笔下那个有勇气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凭借《芈月传》一炮而红的她,成了网络作家的“励志姐”。即便有光环加持,她仍感慨更多无名网络作家的稿费无法保证温饱。她看似温婉,在微信朋友圈里评价近期一部公认烂剧时,却尽显犀利:不是故事太少,而是写剧本的人没有用心。“王熙凤的衣服再漂亮也穿不到林妹妹身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她依然坚持独到的主张:“网络作家是一个伪命题。过去我们把文字记录在甲骨上、青铜器上,可并没有什么甲骨文作家、青铜器作家,是不是?”她说,“网络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类别”。

我写芈月时经常会想到21世纪的女性

环球时报:有人认为,芈月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具有相似的特质,即见识维度高出一般人,具有坚忍的精神和很强的行动力。您为什么着力塑造这样的女性形象?

蒋胜男:

我写芈月时经常会想到21世纪的女性,希望芈月对抗命运的意识能激励读者。这个社会也许存在男女不平等,但很多时候是女性自己建构了这种不平等。如果女人没有从内心打破这种限制和禁锢,就永远没办法获得自身的解放。这个时代赋予女性最大的可能,女人要有自我觉醒的意识,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创作的初衷、作品中推崇的东西也正是自我的坚持与奋斗,是平等、独立人格的呈现。

环球时报:中国网络文学近年受到东南亚及英语国家的追捧。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将成为继金庸武侠小说、琼瑶言情小说之后,中国文学带给世界的第三波浪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蒋胜男:

以前主流传播媒介是报纸、期刊等出版物,作者会更多把作品发表在这类传播媒介上。正如从前人们喜欢在戏台前看戏,传统经典作品也会更多在戏台上演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文学的主要传播媒介。网络时代是更开放更民主的时代,壁垒被打破,门槛被削除,让每个人有机会发出声音,让每个文学潜能都有百分百机会跃出水面。所有网络作家能够取得一丁点成就,都应该感谢这个时代。中国网络文学本就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随着时代愈加开放,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当然会涌现出更多的好作品。这也是时代给予写作者、读者最好的互相交流的方式。

网络作家依然非常底层

环球时报:刚开始写作时您为什么发布在网上?从1998年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现在,中国网络小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蒋胜男:

我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写作的,当时一位70多岁的老师告诉我:“以后是电脑的时代,你要学会用电脑创作和生活。”如今,一切如他所言。当然也是因为那时我并没有什么可以发表和出版的渠道,所以网络成了我唯一的选择。2000年左右,我开始将作品发布到网络上,那时还是BBS时代,我最早在一个叫“清韵书院”的BBS上写作,这个网站现在已不存在。早期的许多网络作者都曾在那里“贴文”,比如江南、沧月、今何在等。那个年代,上网的人尚且不多,在网上玩文学的更是小众。我们没有VIP收入,没有版权收益,网络很慢且不稳定,读者稀少。不仅没有名利,常常连基本的署名权都难以保证,辛苦写出的文章,一转眼就被盗版或盗转,经常连书名和作者名都被转丢了,或者是改头换面。那时没想过有什么名和利,我和少数志同道合的朋友纯粹靠着对文学、对创作的热爱坚持下来。大家互相看,互相评论。在我的创作还不是那么成熟的时候,这种直接的来自读者的鼓励,是激励我继续写作的重要动力。

  近20年后,网络文学的题材越来越丰富,有些脑洞大开的主题让人惊叹,作家队伍也逐渐扩大。但网络作家依然是非常底层的一部分人,即便媒体时常报道那些“大神”的收入,但更多无名网络作家的稿费却无法保证温饱。高强度的工作也让网络作家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不过,随着不少作品被开发成影视项目、游戏项目,政府与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学的发展,都让网络作家们更有信心,也保障我们能够在这条爱好之路上越走越远。

  蒋胜男

环球时报: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蒋胜男:

我认为,不要把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对立起来,文学只有一种,只是载体不一样。网文会出版,传统文学也会上网,无所谓落寞与否,好东西的价值不在一时半刻,一年两年。今天,我们把文字记录在网络上,就如过去把文字记录在甲骨上、青铜器上、竹简上、纸张上,每一个载体的变化都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大飞跃。网络削平了所有的门槛,许多有天分的创作者可以在读者的鼓励下,一步步继续创作,直至拨开迷雾,发出耀眼光芒。网络的出现是文学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文学需要足够的量,才能淘到金子

环球时报:部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热度甚至超过传统影视剧,如《甄�传》《芈月传》《琅琊榜》《花千骨》等。但同时,大量网络小说却内容苍白、格调低俗。为什么网络小说会出现如此大的分野?

蒋胜男:

很多人说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其实文学的发展一直都有这种现象。中国的禁毁书目很多也是良莠不齐的。流传下来的这些都很好,那是通过几千年淘汰下来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良莠不齐的存在。有人爱读高大上的东西,也有人喜欢庸俗点的作品,不同的作品其实满足了人不同的心理需求。其实每个时代的好作品,按比例来说都只是少部分。而这些少量部分恰恰是在大量其他作品的基础上产生的。

  另外,一旦进入商业化写作后,作家必然会受到网站、平台等周边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急功进利的心态。看到什么类型的题材火了,就去写什么类型,很多人并没有看到事物的内核,只看到了表象。其实,不是这个类型红,而是这个故事里有跟人情感共鸣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主角和代入意识,如果你写作时没有抓住这个痛点和共鸣点的话,一开始这种类型还会有一点边际效应,越往下这个效应越递减。

  所以,我觉得,每一个真正的写作者都应该警惕这种情况,不要太短视,不要把网络写作看得太容易,或者是太逐利,去迎合所谓的“市场”和“观众喜好”,或者在短期发现不能获得成功就自我放弃。坚持本心地去创作那些反映人生、反映社会、反映大时代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与读者产生共鸣。

环球时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络文学产业链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蒋胜男:

近年来,中国对网络文学进行改编的IP价值开发链条正逐渐形成。原创网络文学作为产业链的源头受到空前重视。西方国家的泛娱乐化全产业链开发相对较完善,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相比国外,中国在网络文学产业链开发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改编、动漫、游戏改编正在逐渐完善,但后期的周边产品开发、主题公园建造乃至IP价值的深度挖掘和代际传递却远远还未起步。

  未来,随着网络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题材会更加丰富。网络文学的量变会引起质变。文学还是需要足够的量,然后大浪淘沙,才可以淘到金子。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整个产业链也会随之完善。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