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面向英语世界的另类“文化传播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和国内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同步。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背对文坛”,而是长期被主流忽略,这固然有其“精神鸦片”的问题,也有主流文学的保守态度问题。它为何吸引大批海外读者、其创作模式和接受模式又有哪些新颖之处、传播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近日,美国青年凯文·卡扎德沉迷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由此彻底戒掉了可卡因的新闻,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专门翻译、传播中国网络小说的主阵地—美国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将该新闻全文翻译,发表在网站上,也引发了不少海外读者热情的“回复”。这一事件引出的接连不断的回复与议论,意味着中国网络小说正在面向英语世界进行全新的“文化传播”:新的载体,新的传播-接受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研究和争议。
“化外之地”
早在2015年初,中国网络小说就已经在北美“红火”起来。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网站Wuxiaworld,自2014年12月22日建站以来,已经发展成全球Alexa排名1131位的热门网站,日均IP访问量在20万以上(截至2017年4月),在全球综合排名上,甚至超过了建立近20年的国内网络小说大本营—“起点中文网”。Wuxiaworld的读者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英国。
截至日前,Wuxiaworld上已经有七部完结的翻译小说,分别是《七杀手》《光之子》《盘龙》《七星龙王》《英雄不流泪》《天涯明月刀》《星辰变》,上文提到的凯文·卡扎德就是在Wuxiaworld上读到了《盘龙》,才“一发而不可收拾”。卡扎德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去我回家后只想着吸毒,现在我回家后满脑子想的都是中国小说,它们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但至少不会伤害身体。”
然而,卡扎德的行为也在网友中引发如下的联想:和晚清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描述的一幕是如此相像。颟顸自负的候补刘道台,平日只爱吸鸦片,官场里又不允许,他为此寻到一家“戒烟善会”,天天吃戒烟丸药,“丸药果然灵验,只可惜有一件,这丸药也会上瘾,一天不吃,亦是一天难过,比起鸦片烟瘾不相上下”,但刘道台不以为意,因为吃丸药的名声总比吃大烟“好听得多”。
这个类比虽然辛辣,但也侧面说明了玄幻小说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精神鸦片—它就像一个黑洞,把阅读者的热情、精力和全部兴趣都牢牢吸引过去。但是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为何吸引大批海外读者,其创作模式和接受模式又有哪些新颖之处,传播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和国内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同步。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背对文坛”,而是长期被主流忽略,这固然有其“精神鸦片”的问题,也有主流文学的保守态度问题。被主流和体制忽略的网络创作者,发现网络才是真正的“化外之地”,不必走传统文学新人的老路—接受体制、流派、思潮的规训,还可以在虚拟空间张扬“精神的胜利”。
2003年,网络小说VIP收费制度建立以后,网络文学的生产、消费形成了内部循环,这也意味着创作者不必再去出版商那里寻求“出售”。而彼时至今,加入网络文学写作的80后、90后,对主流和文学规范全然陌生,他们的文化资源也都来自中国古典文学和欧美日韩ACG(Animation、Comic、Game,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学被他们有意无意地绕过。
而这些网络小说被英语世界的读者所挖掘,主要归功于华裔年轻读者的主动传播。Wuxiaworld的创始人RWX透露,他们这样的中国网络小说迷友,最早都来自美国的Spcent论坛,在那里讨论和翻译中国武侠电影与武侠小说,这群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华人和华裔,“也不是为了学汉语,就单纯是好看”,“大部分人来自东南亚,对亚洲和中国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大家在论坛上也是很随意地翻译,基本没有组织性”。
网文:从“奇观”到“快感”
RWX表示,对于海外读者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新鲜感”。“因为中国的这些武侠玄幻对国外读者来说是崭新的,像修仙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没有的”,他也坦承“再过几年我不知道这种新鲜感还有没有,但现在还有”。RWX以及Wuxiaworld所做的翻译工作,使得海外读者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好奇、接触和吸收,就像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接受,也是从漫画、游戏等亚文化开始的。
不过,RWX和Wuxiaworld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播了“中国文化”,而是将美国人心中“奇观”层面的中国文化,引领到了“快感”层面—从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片,再到修仙玄幻的网络文学,中国文化在海外读者眼里有了质的区别—从“他者”开始,慢慢靠近“自我”。
这种认同来自于人类共通的“快感”,RWX说,“我觉得国外读者得到的快感,和中国读者的没有区别”。而阅读网络文学带来的快感,恰恰是可以被“生产”的。网络玄幻文学是典型的类型文学,它根据人的基本欲望模式、思维模式、阅读模式,提炼出来一整套写作规则和故事节奏—到某一节点,男女主人公必然“偶遇”;到某一节点,二人必定产生误会;到某一节点,仇家势必出来捣乱……这种写法也有人称其为“套路文”。
和好莱坞商业片一样,“铁的法则”保证了读者情感的唤起。当读者的阅读快感被成熟的叙事结构调动起来后,为此茶饭不思,“爽”到“戒毒”,也是很常见的了。而且,即使是层层套路、毫无看点的网络小说,网文圈的迷友们都不会嫌弃,而是称之为“粮草”、“干草”,最高一档为“仙草”,不是天天可以吃到的,没“仙草”的日子,“粮草”和“干草”好歹也能聊以解闷—他们一向“不挑嘴”。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身份,而是参与性非常强的粉丝。粉丝们不仅作为“供养人”提供经济资助,也提供故事走向的建议,在网文世界里,“赏”和“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粉丝们不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更是相伴左右的知心人,作家虽然受到粉丝的敬仰和礼遇,但并不能以“大神”自居,而是要兢兢业业地为“供养人”提供“爽文”。比如唐家三少,就一直自觉将核心读者定位在8-22岁的“小白”读者群体,因为这个“三低”(低年龄、低收入或低文化程度、低社会融入度)的人群最庞大,所以,他放弃了那些口味提升的读者,像控制自己体重一样控制着自己写作“不进步”。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对此表示理解,她认为,“‘爽’是一种精神需求,‘低层读者’也需要心理满足。高层次需求和高层次品位是两回事,越是白天‘搬砖’的人,梦想越是刚需,就算梦想只是‘屌丝的逆袭’,‘霸道总裁爱上我’,但仍能感受到一种‘自我实现’般的心醉神迷”,“唐家三少们的成功证明,这个‘数量最庞大、心态最忠诚’的底层失意人群,最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成功幻想”。
“YY”味道十足的网络玄幻文学,内容不外乎“帝王”“成仙”“江山”“美人”,这样的文学是否真的具有建设性和合法性?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认为:“网络流行文本带给我动乎于中的震动经验是一种强烈的权力意识和权力自觉,一种对权力现实的特殊敏感,而同时这种特殊敏感伴随着一种对于权力秩序、等级秩序的由衷的、身体性的尊重和臣服。”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网络小说创作者为何逃避“现当代文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通过一系列的文学运动,已经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服膺“旧秩序旧习俗”的故事清除出列,而这些充满“后革命”意味的文学,借着新世纪的传播媒介的更替,再一次如幽灵般涌现。
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
最初,RWX翻译到网上的是古龙的《天涯明月刀》,但是很少人读。RWX说:“第一是短,很多人想看长一点儿的;第二,文化的隔阂很深”。虽然古龙比起金庸来,已经更少用历史典故,更容易得到英语读者的欢迎,但“大体而言,在西方市场,金庸、古龙的小说还是赶不上这些新一代的网络小说”,因为“他们太中国化”。
“现在很多玄幻小说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容易让人觉得熟悉。如果你一上来就写什么奇经八脉、文言文,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很难受读者欢迎”,RWX说,“比如有人进来,说我刚听说你们这有小说,我该从哪儿先开始读?很多人就会说,你从《盘龙》先开始。因为《盘龙》一来是完整的,二来都是西方名字和设定,会很有熟悉感,就像初级版;读完了它再去读《我欲封天》这种小说,就像是升级版”。
RWX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单纯凭市场的喜好,越是中国的,可能也越难走出去。英语世界的读者,首先都是从日本、韩国的“轻小说”看起,逐步过渡到以西方结构为主、中国元素为辅的《盘龙》一类的玄幻小说,再进一步,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玄幻小说。Wuxiaworld上有一个讨论“你最喜欢仙侠小说什么地方”的帖子里,网友“Vexram”说,“最初我是看日本轻小说的”,“现在看到仙侠里这种持续推进的故事还有强大的主角,简直就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终于能够呼吸一口气一样”。
《盘龙》作为敲门砖,帮助海外读者敲开中国文化大门之后,Wuxiaworld上最受欢迎的小说是耳根的修仙小说《我欲封天》,讲述了书生孟浩步入修真界,一步步追寻人生大愿的“封天之路”;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有关主角“无所不能”的故事。不久前,为庆祝《我欲封天》翻译600章,耳根的粉丝自发组织了“put you dao to the text”(以文载“道”)主题有奖征文活动。
而且《我欲封天》在国内同样受到欢迎,曾获得2015年起点中文网月票总冠军,它也是写给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小白”读者看的,而海外“小白”和国内“小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小说中似是而非的“道”,给了“小白”们“不明觉厉”的满足感和代入感。不少粉丝开始互称“daoist”(道友),用“May the dao be with you”来互相问候,Wuxiaworld还专门开辟了“dao”的板块,为热情的粉丝介绍“道”的概念、历史和文化背景。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叶韦明和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易莲媛认为,在“大众文化工业”中,有一些元素在跨文化传播中会被折扣掉,“我们通过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文化的分析认为,这种新的文化工业形态,反而会使得特定种类的,被认为是具有文化特殊性的文化(比如建立在中国民间传说和通俗文化基础上的玄幻/武侠小说),折扣掉更少的内容,甚至这些折扣成为一种新的收益”。
也就是说,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在经过写作、翻译等多重传播到达海外之后,其“中国文化元素”既受到了一定削减,也在接受过程中被读者有选择地吸收。所以,很难说这是一种符合主流期待的“文化走出去”,也很难说这是值得一味赞扬的文学生产-消费过程。回过头看今日全球的大众文化,也许提供的白日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