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呀河谜案录》:这是一条“人间”的河流
作者简介
扶他柠檬茶(以下简称“扶他”),微博人气作者,粉丝221万。曾为医生,后弃医从文。擅长将“脑洞”扩展成故事,因设定有趣、反转频出又结合时事,时常引发网络讨论。著有短篇集《谁都不服就扶他》(2017)、《云养汉》(2017)等,均由长江出版社出版。2019年在微博连载长篇小说《亡瘾》,接着创作了《反咬》(2020),两篇都以虚构的现代社会为背景,情节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创造出众多游走在社会秩序边缘的、富有魅力的角色。因经常创作虐心情节,被粉丝称作“刀子精”或“妖刀姬”。
作品简介
《爱呀河迷案录》于2020年12月12日开始连载,2021年6月14日完结,由16个短篇和一个中篇《缚耳来》组成。短篇部分是一系列独立故事,讲述发生在老旧学区房爱呀河小区住户间的各种离奇案件,每一个案件都折射出舆论热点、世情百态。而中篇追溯爱呀河的前史,牵出一桩上世纪的连环杀人案。“爱呀河”这个名字源于作者的梦境,没有特殊含义。受微博空间影响,不同篇目的读者范围浮动较大。但大部分篇目转发量在4000左右,评论量在2000左右,微信公众号的篇均阅读量在2万上下,有稳定的核心受众。
爱呀河是一条被填平的河。爱呀河边上立着爱呀河小区。爱呀河小区里上演着数不清的人间百态;爱呀河河底沉着数不清的尸体。
2020年12月12日,扶他柠檬茶(以下简称“扶他”)开始在新浪微博连载短篇集《爱呀河迷案录》(以下简称“《爱呀河》”)。开篇《大白的死而复生》便是一出离奇的死亡:祖国的花朵死了,凌晨3、4点,高空坠落的电视机直直地砸中了他。谁干的?为什么年仅12岁的孩子会在夜深人静时跑到在院子中……是什么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他的死亡?买到假电视的年迈邻居周老师?争吵不休的父母?沉闷的学习生活?被家长偷偷处理掉的小狗大白?还是楚作家创作的、慰藉了小朋友心灵的童话书?
一个孩子孤零零地死掉了,但死亡从不是孤立事件。虽然生活的重力一点一滴地累加、人们很难说清究竟哪件事才是“最后一根稻草”,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于是人们接着读这个故事,想求一个答案。读着读着,就在每一片雪花中看到了“现实”:不尊重孩子意愿、杀死宠物、却怪罪童话让孩子做梦的父母;无视父母需求,连网购也不肯好好教授的年轻儿女;瞄准老年人、在下沉市场捞钱的黑心电商;为了孩子上学、全家举债买学区房的高昂教育成本;课外书/动画片/电子游戏有罪论;高空坠物伤人;抑郁症低龄化……扶他就像一位高明的造景师,将这些或委屈、或愤怒、或复杂的世情堆积在一起,压在一个孩子的敏感心灵上,再轻轻敲碎“小狗大白”这根支柱,造成了开头那场离奇的“雪崩瞬间”。
这读起来无比“现实”,因为每片雪花都真实存在;但它又读起来无比“魔幻”,因为真实的人生中根本塞不下这么多“现实”。这是过量的现实。《爱呀河》收录的大多数“案件”,和第一篇一样,都遵循着“现实过量”的原则,将无数现实要素堆叠在一起,把主人公们逼上绝路。
可“过量”也有自己的发生条件。人们之所以承认“过量”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说连载的场域——微博。原生家庭、性别对立、校园暴力……这些事件,无一不曾在微博上掀起过腥风血雨,慢慢聚集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拉出来讨论的公共话题。所以,《爱呀河》的每一处“现实”要素,都是人们用转发、点赞、评论“投票”出来的。在千万次重复、长时间讨论之后,它们就变成了微博内的“现实”。而爱呀河小区,就是这个特殊的舆论场映射出的人间。每道单元门,每个格子间,都上演着“微博现实”的某个切片,每一片背后都有人潮汹涌、万众瞩目。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这不过是掌握了“流量密码”:微博上流传的“现实”故事数不胜数、真假莫辨,观赏矛盾、看自己支持的“三观”获胜,不是很“爽”吗?但我更愿意说,“流量密码”代表了微博空间特殊的现实生成方式,而扶他遵循微博现实的逻辑,编织出现实的可能性,正是微博内的“现实主义”。
引发激烈讨论的事件,背后总是有尖锐的家庭冲突、社会痼疾、情感芥蒂……给人们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伤口。面对这些,立场鲜明地“撕到底”固然发泄了情绪,却不过是暴力之下的二次伤害。但扶他是一个充满“痛感”的作者,她虚构出一桩桩“撕破”之后的人间惨案,不是为了宣告哪方获胜,而是展示出当这些矛盾以最极端的形式爆发时,永远是世间最柔软、弱小的部分在承受悲剧:孩子、老人、宠物、心里的良知、求爱的本能……甚至哪怕生命消逝了、矛盾也不会消失,巨大的隔阂仍然横贯在人与人之间,默默酝酿着下一起悲剧。
在这种巨大的窒息感和无力感之下,读者们也被“刀”了。于是他们在看到现实中的初中小女孩从高楼跳下、留下一封懂事到令人心疼的遗书时,就会想起此前,爱呀河小区1901室一个叫许然的少年也曾留下一封遗书,想起“一个大人自杀了,人们会说,他是因为什么事才自杀的。一个孩子自杀了,人们会说,现在的孩子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爱呀河迷案录·一书》)……每一场雪崩的围观者,想起了自己只是幸运地没有崩溃,是悲剧的漏网之鱼,进而与主人公产生共情。
因此,在由热点构筑成的“现实”的另一面,《爱呀河》的底色却是绝对的温柔。这一点,被短篇连载时插入的中篇故事《缚耳来》诠释得淋漓尽致。老警察纪勇涛和作家楚先生,是几乎在每个故事中都会“出镜”的旁观者,却与上世纪河底的惊天大案有关。楚先生文思枯竭,听闻家中一位远房堂叔是连环杀人凶手,便到他住过的地方找灵感。而这位堂叔,当年假扮成纪勇涛的表弟,借住在他家。于是,一个恶鬼般的杀人狂,与警察玩起了“过家家”的亲情游戏,渐渐迷恋上人间的温暖……这个中篇,乍看与小说结构全然背离,也不涉及任何热点事件,却是整部作品的“应许之地”:与当下本该相互理解、却相互控制、打压、伤害的人们形成对比,遥远时空中,本最不该相互理解的警察和杀人狂,却“假扮家人”,救赎了彼此的心灵。更有读者将“缚耳来”这个毫无意义的名字译为“for a lie”:为了圆一个谎,就要撒更多的谎,但为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一点温暖,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说最后,被填平的河道再度挖开,堵塞消除,爱呀河重新流淌起来,像一个美好的寓言,隔阂终将消融,新的炊烟又会升起。正如《缚耳来》的结尾:“没人知道,每一条人间的河水,会汹涌成怎样的新生命,怎样的美丽新世界”。尽管,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微博现实中,矛盾从不真正消解,但切肤的痛苦和对人间温暖的渴望,仍然会推着人们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