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IP产业现状与方向预判

发布时间:2022-08-17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90次

网络文学与泛娱乐文化产品的基因连接

  根据2022年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规模达到358亿元,用户规模达5.02亿,占网民整体48.6%,同比增长9.1%。网络文学的IP运营带动了影视、游戏、动漫、音乐、音频等下游文化产业约合3037亿元的市场。特别是在影视和动漫领域,近五年来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目超600部,热播率不断攀升。而根据江苏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的数据,网络视听产品的备案量逐年增大,2022年以来,每月在80部左右,其中网络文学改编作品超过一半。

  为什么网络文学改编率这么高?我认为这和网络文学的创作基因息息相关。我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见证着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兴盛的过程,并且深度参与到创作中。网络文学的创作来源,主要有以下这几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西方现代类型文学、电视剧电影、漫画动画、电子游戏,当然还有现实生活,这是文学创作永远的来源和土壤。网络文学是幸运的,它有着丰富的创作来源。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产生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表现形式丰富的时代,其创作内容自带传统文化与商业属性的双重基因。网络文学的每一条血脉里,都流淌着最优秀的故事叙述手法,它的基因里既刻印着对文学的崇拜与意蕴,也携带着对市场的仰慕与亲近。因此,网络文学容易被改编,成为新的艺术门类,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中国网络文学IP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全文化产业链”,主要是网络以小说为母本,延续至有声小说、漫画、动画、游戏、影视、线下实体商业和公园,乃至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网络文学从单一文本的价值,转化为了多元化的文化产品。这种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产品类型:从一元走向多元;

  第二,体验方式:从线上走向线下;

  第三,变现渠道:从虚拟走向现实。

  如果我们将这些网络文学的改编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文本表达→视觉呈现→沉浸体验。

  在沉浸阶段,因为现在的用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线上产品了。用户要读故事,听故事,看故事,还要玩故事——用户自己充当主角,实实在在体验一遍故事。这种沉浸感分为虚拟和现实两种。电子游戏改编是一种虚拟性的沉浸,而现实类沉浸,目前主要分三个版本——

  剧本杀是网络文学IP迈入线下实体的1.0版本,开发难度最低,只需要一个固定空间和文本就可进行。沉浸式实景密室是2.0版本,开发难度次之,因为需要装修、道具的配合,投入较大。而主题公园是3.0版本,作为大型项目,动辄上亿投资,目前和网络文学的联合还不是很紧密。

  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会与线下实体进行深度的融合和绑定,随着技术的革新,当建造成本能够被合理控制,场景更换的折旧率能够下降,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实景体验、故事沉浸出现。因为这不但满足了人们对于网络文学的想象,更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体验到角色扮演的乐趣。

网络文学IP产业发展预测

  其一,文本的脚本化与游戏化趋势。网络文学的叙事方式,会出现重大变化,从单一叙述视角切换至多角色叙事,同时产生作者读者深度互动的“半定制”式创作,文本会变得脚本化、游戏化。目前的网文叙述是线性的,是随单一主角的视角介入故事的,但“剧本杀”的兴起提醒了我们,在同样的世界观背景和故事框架下,多角色的设定、多视角的切入,能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我相信,有部分的网络小说,会变得更像是游戏脚本,注重读者的互动和参与性,最终成为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创作的文学作品。因为目前部分网文为了追求流量,不得不追求超长篇创作,利用“换地图”等方式一再扩充作品篇幅,破坏了叙事结构。 而利用“脚本+作读互动”式的创作方法,可最大程度增加故事体量,且不会造成“注水”式写作,将网络文学的作读互动性发挥到极致。

  第二,AI技术推进并加速网文的可视化呈现。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网文改编的有声小说一路发展,从单人口播到双人播音到多人广播剧的呈现,越来越成熟和精致。而现在很多网站都自带AI读书的功能,已经渐渐达到单人口播的水平。AI技术将深度介入网络文学产业当中,降低文本表达→视觉呈现过程的成本。未来,或许我们的网络文学将直接进入漫画改编、甚至是动画化的时代,AI将根据文本描述生成相应的图景,完成网络文学的可视化呈现。

  第三,VR和元宇宙技术实现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构建,让网文成为“虚拟人生”。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随着VR技术的成熟,网络文学将和元宇宙深度结合,通过文本叙述,完成3D环境的虚拟构造。换句话说,文字成为了人机沟通的交流语言,让文本成为虚拟现实。届时,文学将成为元宇宙,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构造将不再囿于文本,而是可看、可听、可沉浸的虚拟现实。每个读者都化身为文学世界里的主角,进行角色扮演——每一部网络文学也便成为了读者的“第二人生”。

  如果说第三人称叙事服务了影视化改编,那到了VR和元宇宙改编的时候,第一人称的叙事文本,将成为网络文学产业改编的新“王者”。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 网络文学出圈更出彩

    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风光正好,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后,2024年11月,包括《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详细]

  • 网络作家 PK DeepSeek,谁赢了?

    DeepSeek可以说是送到面前的选题。要做,也必须做,而且相当适合网络文艺的版面。如果说AI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冲击,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网络文学。与其他的文学类别相比,网...[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专家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新年新走向

    在走向多元化、类型化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政府引导和商业投资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从草创到辉煌,从草根到主流,如同四面八方的河流汇入...[详细]

  • 李玮:跳出“严肃/通俗”的框架,在媒介变革的视野中审度

    【编者按】新技术的应用、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以及创作方式的创新,让网络文学的形态与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网络文学从传统模式向更广泛的文化领域迈进,从单一的阅...[详细]

  • 向网络文学评论取什么经?

    1月8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发布典礼在京举行,共评选出优秀评论作品52件、优秀组织6家。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详细]

  • 工业题材的网络文学表达

    作为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文艺类型,网络文学诞生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有责任紧跟时代、记录时代,以新形式新内容开辟文学新境界。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前期,通过玄幻、穿...[详细]

  • 2024网络文学:类型创新多样 新兴题材频出

    2024年,网络文学创作进一步贴近时代生活,包括“老年人”“新职场人”等在内的新群体加入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队伍中。类型创新更加多样,题材表达更贴近现实,无论是类型...[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