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Z世代”引领网络文学风尚

发布时间:2022-04-13 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张鹏禹 点击数: 119次

  近年来,建党百年、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社会议题,吸引网络文学强烈关注。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大众创作正推动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现实、科幻题材增速飞快,与玄幻、仙侠、历史等品类渐成并驾齐驱之势,网络文学内容题材多元化格局业已形成。其中,“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

现实题材快速崛起

  2021年网络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表现抢眼。阅文集团数据显示,现实题材2016-2021年5年内复合增长率超30%,位列全类目第二,同时也是2021年增速前五的类目。越来越多的行业一线从业者涌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用文字记录行业发展、时代风貌,讲述中国当代的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使网络文学成为普通人记录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真熊初墨的《手术直播间》、手握寸关尺的《当医生开了外挂》、志鸟村的《大医凌然》等作品,叙写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故事,热度持续走高;卓牧闲的《老兵新警》将禁毒民警日常工作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进行表现,刻画主人公韩昕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的精彩人生;“95后”新生代作家眉师娘首开《奔腾年代——向南向北》,讲述父辈勇闯海南经济特区的打拼史;阿加安的《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呈现中国工程人20年来推动中非合作的感人事迹;人间需要情绪稳定的《破浪时代》聚焦中国手机制造发展史;匪迦的《北斗星辰》礼赞导航卫星研发者的科技报国心;殷寻的《他以时间为名》为读者开启敦煌壁画修复领域的职业画卷;花潘的《致富北纬23度半》、我本疯狂的《铁骨铮铮》、胡说的《扎西德勒》等聚焦基层发展、讴歌家国情怀的现实题材作品,也十分引人注目。

创作队伍日趋多元

  大量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现,反映出这一题材已对创作者形成较大吸引力。以2021年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为例,比赛吸引了19256人参赛,同比增长40.6%;参赛作品共计21075部,同比增长42.4%,参赛作者和作品数量创历史新高。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不乏教授、技工、律师、法官、军人、医生、编剧等职业的创作者加盟,他们从亲身经历出发,创作了大量品类丰富的“硬核”作品。《报告》提到,网文作家笔下的角色,覆盖超过188种职业,医生、运动员和互联网从业者是最受青睐的3个职业。

  在网络文学向现实题材转向之前,作为网络文学、类型文学中的常见品类,“行业文”就已积累了大量忠实读者。如今,这类“天然的”现实题材作品又有哪些新变化?《报告》提出了“行业背景现实题材小说”的说法,认为相对于更强调娱乐性和故事性的传统“行业文”,如今的“行业背景现实题材小说”更明显地展现出对时政、民生等问题的关切,视野更加开阔。

  值得一提的还有广泛流行于女频网站中的“年代文”,因其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代史的描摹以及对身处历史潮流中普通人命运的关怀,成为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的又一重路径。

“Z世代”成阅读主力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5.02亿,较上年同期增加4145万,占网民总数的48.6%,读者数量达到史上最高水平。人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拓宽了阅读行为发生的场景与时段。《报告》认为,网络文学为全民阅读提供了重要内容供给,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起点读书APP“95后”新增用户占比超60%,从一个侧面反映出“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无缝对接地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

  有读者表示,会通过网络文学作品进入一个不太熟的领域:“比如看完《鬓边不是海棠红》后,我又读了大量科普书籍和老一辈京剧人的传记回忆录。读完刑侦缉毒的网文后,我又去读了许多关于刑侦技术、犯罪研究的书籍。”也有读者说:“读完以某个朝代为背景的网文,再去读关于这个朝代的历史书会更容易进入。”网络文学中的海量信息,成为“Z世代”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越来越多的读者也会在评论区探讨作品中涉及的“硬核知识”,比如晨星LL的《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激发“野生课代表”围绕“周式猜测”“孪生素数猜想”“角谷猜想”等,自发整理知识点、答疑解惑,形成“科普氛围组”;一些读者在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下,探讨无线电知识;在吱吱的《登堂入室》书评区里,贴上书中古代艺术品“象牙玲珑球”的图片。据起点读书APP统计,仅2021年,“知识”这一关键词在书评区出现达13万次,“物理”出现7万次,“化学”出现1.6万次,连“高数”都出现了超过5000次。

  在精品化、主流化以及现实题材转向的趋势下,阅读网络文学已不再只是“Z世代”打发时间的消遣娱乐,而是逐渐成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个入口。

书评区尽显家国情怀

  “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反过来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向。据起点读书APP统计,2021年,“中国”一词在读者评论中累计出现超30万次,过去3年累计近百万次。“爱国”出现1.5万次。在书评区,随处可见的是读者在作品的激发下,流露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的骄傲之情。如有读者给阎ZK的《镇妖博物馆》留言:“字里行间闪耀的,是民族五千年来思想碰撞、锤炼、铸造的光芒。”有读者在卓牧闲的《老兵新警》书评区评论说:“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天是人民警察节,在这里我借书友圈向所有人民警察致敬!”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一线的互动交流和春风化雨的优势,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 网络文学出圈更出彩

    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风光正好,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后,2024年11月,包括《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详细]

  • 网络作家 PK DeepSeek,谁赢了?

    DeepSeek可以说是送到面前的选题。要做,也必须做,而且相当适合网络文艺的版面。如果说AI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冲击,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网络文学。与其他的文学类别相比,网...[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专家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新年新走向

    在走向多元化、类型化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政府引导和商业投资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从草创到辉煌,从草根到主流,如同四面八方的河流汇入...[详细]

  • 李玮:跳出“严肃/通俗”的框架,在媒介变革的视野中审度

    【编者按】新技术的应用、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以及创作方式的创新,让网络文学的形态与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网络文学从传统模式向更广泛的文化领域迈进,从单一的阅...[详细]

  • 向网络文学评论取什么经?

    1月8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发布典礼在京举行,共评选出优秀评论作品52件、优秀组织6家。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详细]

  • 工业题材的网络文学表达

    作为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文艺类型,网络文学诞生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有责任紧跟时代、记录时代,以新形式新内容开辟文学新境界。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前期,通过玄幻、穿...[详细]

  • 2024网络文学:类型创新多样 新兴题材频出

    2024年,网络文学创作进一步贴近时代生活,包括“老年人”“新职场人”等在内的新群体加入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队伍中。类型创新更加多样,题材表达更贴近现实,无论是类型...[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