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的江湖,很孤独
10月23日下午,山西网络文学院成立,我省18位网络写手“找到组织”,被聘为“山西网络文学院首批在线作家”。由此,他们的身份从“写手”变成“作家”。
主流的文学界对网络文学一直是持忽略、轻视乃至于否定态度的,网络文学也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占全国人口几乎一半的好几亿网民,已经使网络文学具备了成为一个时代文学主流的人口基础。当严肃文学或者说是传统文学的读者日渐萎缩的时候,当网络文学在被轻视被否定的同时,是网络作家们为6亿网民提供着精神服务。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省首批在线网络作家,他们在连作协门都不知道朝哪儿开的时候,一天要写好几千字,以使他的读者满意。他们怎样创作?怎样生活?怎样挣钱?他们是不是表面光鲜,背后心酸……
苏美娟:还没靠网络写作挣过一分钱
苏美娟,笔名小无相,女,1973年生,太原人。在六一六网连载长篇小说《不是钱的事》(50万字),现正在言情吧连载长篇小说 《你换妻了吗》(现更名为《头顶一片绿》)。
网络写作,对于一个不惑之年的女人来说,是个难事。还好丈夫对我从事这个工作没有看法,知道我爱写,也就由着我,不管不问不反对,我写出成绩故然好,写不出也没什么,他说高兴就好。但四十岁,混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对我来说实在是件有些尴尬的事。
当初写什么样的网络小说曾经让我很纠结。网络小说多是玄幻、架空、穿越、言情、悬疑等题材,离现实生活远。相比之下,一个在柴米油盐里踏踏实实活到四十岁的女人,说什么也写不出虚幻的东西。写还是不写?我很犹豫也很矛盾。凭着对文学的执着,我还是下决心写起了网络小说。
我以王海鸰和六六为榜样,我觉得人到中年的女性写作者,最适合写作的题材是婚恋类小说,于是我开始了创作。但和那些写过上千万字的网络作家相比,我至今写的这些字就算没写过。为此,我也很痛苦,既然是网文,没有字数做支撑,很难出头。但硬拼字数,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满意,怎么给读者看。所以,我在创作时,不停地熬夜,那一个字一个字真是把自己往死里逼,因为我得自己先满意。不过,女网络作家比男作家好过些,男作家没有上千万字,休想出头。女作家只要写的好,二十万字足够。但前提必须是好!我在向这个目标前进。
网络写作,我刚起步,还没靠这个挣过一分钱。我年龄大了,每天写三千字,急功近利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就想坚持我的文学梦想,坚持我的写作爱好。我相信自己能耐得住网络作家最卑微的寂寞,也经得住最悲催的考验,我会做一个四十岁的、爱好文学的女人该做的事。
孟超:网络写作不仅是脑力活动,更是一种体力活动
孟超,笔名陈风笑,男,1971年生,太原人。在起点中文网刊载长篇小说《都市逍遥客》(180万字)、《简单欲望》(60万字)、《绝地张扬》(110万字)、《官仙》(1300余万字)。目前在起点中文网连载长篇小说《狂仙》。山西文学院第四批签约作家,山西网络文学院副院长。
我和许多在网络上写小说的人一样,刚开始写网络小说完全是因为喜欢。我写的第一部小说《简单欲望》,书友只有几十个人,那时纯粹是因为喜好。
写网络小说成了职业后,就得对它负责。我从2008年6月开始上传的《官仙》直到今年3月才完本,我没有断更,每天最少更新两章六千字,节假日、地震、停电、亲友去世这些,统统没有影响到我更新。写《官仙》时,有一年阳曲地震,我一起身,就能从窗户看到楼下黑压压的人头。当时是晚上八点多,我当天的更新还没码出来,就只能硬着头皮在家里继续码字—不能让书友们等不到更新啊!写《官仙》时还有一件让我遗憾的事。就是一个很疼爱我的长辈去世前我没时间多陪他,现在想想心里也不是滋味。
搞网络写作就是空闲时间少,跟自己家人娱乐的时间更不多,每年我家里出去旅游,我总是看家的那个。当然,网络写作也带给我许多快乐的事。比如小说的成绩。还有不少书友专程来太原看我,有广东、广西、江苏、上海和黑龙江的,天南地北素不相识,只是因为喜欢我的小说,专门跑来看我,这很感人。不过糟糕的是,我基本上没怎么陪他们,只是见面聊一聊,再吃顿饭,想起来,是有点愧对书友的热情了。这些书友还希望我到了他们那个城市的时候,一定联系他们。我在《官仙》完本之后,想着要来一趟全国游的,但遗憾的是后来没有成行。
我搞网络创作倒是没有多少人不理解,因为写作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事,我也很少跟别人说。而且一开始我不是以这为生的,大家也都不在意。我不宣传,以至于有许多认识我的人,都不知道《官仙》是我写的。有一年,我姐姐去河南,遇到一个朋友,此人也认识我。他抱怨说:司机看《官仙》,都迟到了。当得知《官仙》是我写的时,他极其震惊。我姐也才知道,这小说已经很有名了。
网络写作不仅是脑力活动,更是一种体力活动。网络文学是眼球经济的一种,“人气”很重要,所以我也会担心读者转身离去,压力很大。我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写作,付出的辛苦是旁观者难以想象的。所以网络写作要耐得住寂寞,更要保持一份自制。
常舒欣:感谢这个时代给我的机遇
常舒欣,笔名常书欣,男,1975年生,沁水县人。原起点中文网知名作者,2013年6月签约加盟创世中文网。代表作长篇小说《红男绿女》(305万字)、《香色倾城》(160万字),其创作的《黑锅》(305万字)、《余罪》(290万字)、《超级大忽悠》(200万字)已售出影视改编版权。目前正在创作《商海谍影》。
记得2008年刚开始码字的时候,第一部作品一直写到六十多万字都没有签约上架,没有签约上架相当于全部是免费的公众版,相当于这六十万字的辛苦,连电费和网费都换不回来,那时候人很沮丧,心情很低落,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我。还好,我有个好老婆,在最困难的时候,她很鼓励我,我三十郎当了还一事无成,她也不嫌弃我。老婆是我坚持的动力,写到七十万字时那部作品上架了,我有了第一笔收入,很少,几百块钱,不过,很兴奋。
但在兴趣消耗之后,码字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坚持是非常痛苦的。因为网络小说需要定时更新的特殊性,我必须用连续、快速的故事情节留住读者。这种更新在思路拧结、身体抱病或者家里有事的时候,就非常痛苦了。大多数情况,不得不逼着自己码字,可能是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以上才能码完一天的工作。这种压力,经常会让人有崩溃的感觉。不过还必须坚持。
后来小有成绩,但都是自娱自乐的事。我出门一般不说自己是写网络小说的,否则对方不理解、不明白,得解释好半天。那时候的感觉是:我像个边缘人,外人不会理解我。到银行申办信用卡,也会因为没有工作单位被拒签。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某网站组织出境旅游,申办出境证,在公安局被盘问了好久。
其实,这一行是孤独的,也是委屈的,我们的纳税额很高,可能超出一家小型工厂的定额税,但却没有一个与之相配的社会待遇。
当然,我也有高兴的事。我亲眼见证了这些年网络文学的井喷和繁荣,连着数年,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流行在电子、纸媒、影视上,我个人几部创作的网络小说先后售出了简体出版,影视改编权,今年又有咱们省网络文学院的成立,我接到邀请时都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所以,我感谢这个大时代给我的机遇,感谢文学院那个神圣的殿堂向我们敞开了大门,让我们找到了家。
同题访谈
1、你每天的创作时间是什么时候?
孟超(以下简称孟):下午三点到六点先写一小部分,晚上十点到凌晨五六点是主要创作时间。晚上码字清静、效率高。
苏美娟(以下简称苏):晚上写,夜深人静的时候,思维比较集中。
常舒欣(以下简称常):一般都在晚上至凌晨,晚上思维比较活跃。
2、一天要码多少字?能挣多少钱?
孟:一天最少码六千字吧,赚钱要看情况了,有本书写得不是很合乎市场,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都不够起点汇款的底线。
苏:我是一天3千字。至今还没挣到钱。由此可见,不努力就没钱花是真理。
常:思路顺的时候,能码一万多字,思路不顺的时候,能码三五千字。挣钱不等,付费用户的订阅高,就挣得多,订阅少,就挣得少。
3、构思加写作,占了大部分时间,还有时间交朋友吗?有属于自己或家人的交流或娱乐的时间吗?
孟:基本上没时间交现实的朋友,也就是网上交朋友,在论坛、QQ或者微博会遇到一些同行。跟家人进行碎片化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是遇到事情,长篇大论的话,必须要在白天,晚上十点以后,我不跟家人交流,他们也习惯了。
苏:网络作家比较自由,要么不工作,要么工作起来就没完。不工作的时候有时间交朋友、陪家人,但不工作的时候少得可怜。
常:没什么时间交朋友,大部分朋友都是网友,来自五湖四海。干这活亏欠家里人的最多,因为作息时间不同步,和家里人交流或者娱乐时间几乎没有。
4、是什么让你坚持做一个不被许多人看好的网络作家?
孟:要说做网络作家,一开始还是因为喜欢吧,也没想着挣钱,不过写着写着,就挣到钱了。
苏:我想应该是对文学的偏执爱好吧,若没有这个做支撑,以我这个年龄,实在不好意思混迹网络文学的世界了。
常:最初是兴趣,网文的门槛低,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是坚持,因为有来自家人和读者的欣赏、鼓励。当然,最终还是收入,这份收入远远大于从事其他职业的收入。
5、你们称山西网络文学院是你们的家,有了家是什么感觉?
孟:就是找到组织了吧,也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苏:我们有了归属感和被承认的感觉,毕竟网络作家的名称是网络文学院给的。
常:感觉非常好。“文学”这个字眼对于我们一直是神圣的,我们一直自称是“写手”,而不是“作家”;是“码字”,而不是“创作”。这一次我省成立网络文学院,代表着主流对网络文学的一种认可,这让我们所有一直坚持着文学梦的网络写手,在心理上,在精神上,都有了归宿感。我喜欢这个家!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