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网络游戏需要中国理论、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于: 来源:文艺报 | 夏 烈 曾哲爻 马 杰&nbs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网络游戏

夏 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三位好!我们来谈谈游戏,这在中国其实还是一个社会与产业视角交织争锋的领域——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它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的关注占了大多数,而关于它的中国理论或者说我们的文艺理论、艺术学还缺乏真正的拓进。普及性的认识和教育中也没有一套系统的常识来解释、沉淀游戏(数字游戏)跟人的发展的关系,从而为游戏在创造性、艺术性与社会性、产业性之间作发展的协调。所以,我想请哪位先从从业者的角度思考下,中国(电子)游戏需要理论吗?需要什么样的理论?

丁 粲(咪咕数媒原创内容中心负责人):中国游戏肯定需要理论,有了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建立了标准,它才能健康发展。在我的思考中,游戏理论对游戏分级、文化传播、人物形象和剧情设定等,除了研究还得有界定,比如哪些适合成年人,哪些适合孩子,什么样的剧情和界面偏庸俗,怎样能够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等,都需要纳入我们的游戏理论中。换言之,因为游戏是大众文化产品,必须在理论建设中更多考虑其传播、应用、消费与社会效应的关系,所以要注重健康向上、正能量精神面貌的体现,设计中要强调竞技精神、团队合作,而减少暴力、杀戮、掠夺方面的元素,能让人在有限的空余时间得到放松、得到沉浸式体验,或是剧情引起用户的英雄情结、侠义心肠,有积极的价值观导向。

夏 烈:极端逐利的资本确实会纵容游戏的开发、生产走向“娱乐至死”的消费主义陷阱,因此,国家在游戏管理上不断出台一些具体意见措施管控这种趋势,这是在社会学意义上“净化”我们的文娱环境,批判资本的某些本质,调校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在此意义上,各位作为知名的游戏企业,如何认识游戏企业、游戏资本的边界,以及它的社会责任——向上、向善、向美的可能?

曾哲爻(之幻网络联合创始人):任何企业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点上游戏企业也不例外。因此,精品化和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导向无疑引领着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观察到的一种现状是,游戏行业在资本、技术与受众层面已经具备了广泛的资源基础和影响力,但却普遍缺乏对社会人文关怀的自觉性。因此,游戏行业从游戏题材的选择到游戏体验的导向,都需一定程度地将设计目的从纯粹的娱乐消遣转向对现实社会的适当关切。随着游戏开发相关技术工具的完善,或许功能性游戏会是未来游戏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功能性游戏以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问题为主要设计目的,并在学习知识、激发创意、拓展教学、模拟管理、训练技能、调整行为、养成良好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它在传统游戏重视娱乐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游戏的社会价值。

夏 烈:这些年来,国产游戏出现了不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心打造具有中华美学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游戏产品,各位对此现象作何评价?

曾哲爻:对于游戏设计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座亟待发掘的宝库。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许多优秀的国产游戏都开始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中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如戏曲、敦煌壁画、剪纸艺术等。这些元素都可以作为鲜明的文化符号,被创造性地编织在游戏内容当中,成为游戏设计语言和最终产品视听体验的一部分,甚至是游戏风格化的重要标识。

如之幻网络的《失落四境》和《计划:零》这两款产品,就是取材于华夏先民所铸造的璀璨青铜文明。两款作品从立项之初就把商代青铜文化元素作为游戏设计的核心框架,再从叙事演出、玩法设计、美术呈现等多方面进行衍生创作。我们希望通过依托先商青铜时代的材质、纹样、结构形成一套有辨识度的设计语言,用想象力融合华夏先民时期肃穆神秘的文化特色和史诗剧情。

马 杰(恺英网络游戏研发副总裁):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各方面的自信也在日益增强,而文化的喜好、选择就是一个非常外在的表现。往前追溯几十年,中国的年轻人见证了港台风、哈韩、日式宅文化等流行风潮的兴起,而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复兴,无论是游戏、影视还是音乐等,不同内容载体反映的其实都是民众诉求的一种表达呈现。

当前的“游戏圈”,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玩家在呼吁减少日本“宅文化”元素,会质疑,“中国游戏为什么使用日文配音”,同时,具有中国元素的游戏也在更多被市场认可。大部分游戏厂商也都在尝试生产制作更好的国风内容提供给民众,大家有信心和愿望一起去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游戏文化生态圈,期望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能够相辅相成。

夏 烈:游戏在我看来,除了竞技性、参与性和社交性等,它的精品化的一个核心在于如何做好“叙事”或者说“媒介叙事”。那么,一款好游戏是否需要一个好故事,是否需要有一种文学的质感?

丁 粲:没错,单纯一个游戏如果没有更丰富的背景内容和好的故事源头,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失去不断汲取营养和依托的土壤。有叙事的小说故事、高品质的小说IP等,可以把游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故事打造得丰富多彩,让更多用户通过阅读和剧情代入更热爱该款游戏。《失落四境》就是游戏和小说的一次联动,源头文字本身精心策划,塑造了游戏宏大的世界观架构。小说由咪咕签约作家流牙创作,融入了诸多关于上古神话、克鲁苏神话的故事,许多设定如星启者、狩灵卫、幽影族等标新立异,人物饱满、剧情生动。这种“书游联动”是基于当下IP思维构建的新型模式,会带给读者、用户更多富有质感的体验。

曾哲爻:如果我们暂时抛开游戏的产品性和作品性之间的讨论,从游戏作品的角度出发,有质感的媒介叙事是完成一款好游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一方面,优秀的叙事演出是游戏综合体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叙事之外的玩法设计和美术表现等其他环节,也会极大地影响一款游戏的最终呈现效果。

游戏的媒介叙事又可以大体上分为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线性叙事的部分,游戏叙事的一些基础技法与方式与其他创作并没有太大区别,例如对经典桥段的复用,对特定情境的营造,对人物弧光的设计以及如何构造情节中的结构性矛盾等。也就是说,大多数影视文学的叙事手段在游戏中其实也是通用的。而非线性叙事的部分,比如符号叙事和玩家行为控制等,游戏的媒介会尤其强调交互性对于衍生体验的影响,因此会和影视文学创作有些微妙的差异。

马 杰:游戏从端游时代发展到现在的手游,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上都经历了太多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简单的快感宣泄到社交手段,再到现在的文化内容的载体,各个游戏厂商都在尝试赋予新生代的游戏以生命。这不是指单一角色的生命,而是“游戏世界”的生命。我们会去阐述“世界”的由来,会去解释故事为何发生,角色为什么做这些行为等等,以此推进故事。

之所以会做这些,其实是用户诉求导致的。现在的电子游戏玩家对“内容”的要求更高,希望和虚拟世界产生情感的关联,甚至参与到这个世界中去。因此,游戏产品的“精品化”就不单单体现在表现力和稳定性上,同样也辐射在叙事上。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让玩家沉浸、投入其中,获得更多情感共鸣,这其实和小说、影视艺术是一样的,同时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游戏还可以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最近我们与禹兮和之幻合作,很好的一方面就是大家都开始逐步重视叙事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会是一个大趋势,这也紧密契合了现在所说的“元宇宙”概念。

夏 烈:近年来,中国大众文娱“出海”能力明显增强,“出海”现象令人欣喜。哪位方便介绍和评价一下中国游戏“出海”的情况?并对中国游戏的国际化以及借助游戏讲好“中国故事”有所展望。

曾哲爻:游戏“出海”的确是近年游戏行业大热的趋势之一。前有《万国觉醒》《和平精英》等诠释欧美文化的产品在海外受到追捧,后有《三国志·战略版》《原神》等承载了中国文化符号的产品频频登顶海外榜单。一方面,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游戏行业的研发能力已然媲美欧美顶尖厂商,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分蛋糕”的实力;另一方面,延绵5000年的中华文化也为日渐疲软的全球内容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相比传统媒介,年轻的游戏玩家群体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程度更高,璀璨的中华文化借由游戏这一载体,能够更轻松地突破文化壁垒,塑造出更新颖、更国际化的文化形象与符号。想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既要注重文化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并演化出符合时代审美与习惯的文化内容;也要学会因地制宜,深入了解西方国家文化,根据不同市场存在的文化差异及时调整,避免出现尖锐的文化冲突,影响海外市场的发展。

(本文系本报记者路斐斐根据现场采访整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