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小说理论

志怪小说与寓言

发布时间:2022-01-16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网络 点击数: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较隐晦模糊;而寓言的主题则十分鲜明,或以小喻大,或借古喻今,基本上用譬喻的形式,作一种讽刺或规劝。至于情节大多相当简单,写一件事,或引一句话,并不一定有一个完整而详细的故事,也不一定对人物的性格或周围的环境作全方位的描摹。

  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中,虽无寓言专著,但《庄子》、《列子》诸书中,尤其《庄子》所说的鲲这样的大鱼和鹏这样的大鸟等确实很难说究竟应该归属于神话或志怪,但因都有明显而深刻的寓意,所以视作寓言也完全可以。所有宗教的文献,都充分运用了寓言。西方的《旧约》、《新约》都包孕大量寓言,佛教则有《百喻经》、《杂譬喻经》等文学价值极高的经典流传于世。

  正由于这些原因,寓言遂被认为最富有哲理性的或思想最有深度的文学作品。这一种逻辑推理往往不恰当地被反过来推理,把富有哲理性的或思想深度较高的文学作品在分类上总是往寓言这一方倾斜。志怪小说也存在这个问题,如《应声虫》、《画皮》之类,今天人们恐怕基本上都认为它们是寓言了。

  “五四”以来,文学界对《伊索寓言》作了广泛的介绍,中译本先后出版了许多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话剧《伊索》。也有人介绍了法国的寓言,鲁迅也对《百喻经》比较重视。新的寓言作品则有《雪峰寓言》等。就这样,志怪小说和寓言在天平秤上不免呈现了一轻一重的极端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几乎成了定势,似乎志怪小说之中要根本不存在思想有深度、寓意耐人寻味的作品,那些作品都属寓言,志怪小说则成了都是宣传封建迷信的怪力乱神或荒诞不经的“齐东野语”了。

  我们只要追索一下小说的起源与形成,便可以弄清楚某些纠缠不清的概念。东汉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近取譬论”,原是小说创作的常用技法,所说的话,所阐明的道理,对读者的“治身理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怎能把“近取譬论”的技法运用得最成功的作品都划作“寓言”呢?

  志怪、传奇等是二千年来传统的提法、传统的分类法,而寓言、小说则是近代的提法和分类法。文学史论各有其历史的民族的背景,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体系。传统的文学史论有一个与时代精神靠拢的问题,西方的文学史论有一个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问题,要求很快地解决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一篇作品完全有可能既是优秀的志怪小说,同时也是优秀的寓言。分类或归属等不是不可以讨论的,但最主要的仍是批判和继承,亦即如何学习和欣赏。

  尤其要说清楚的是那些未被划入“寓言”的志怪小说,也许规劝或讽喻的色彩比较淡薄,要人家接受的观点没有明明白白地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决不等于说这些作品就都是无病呻吟或言之无物了。

  作者为什么要写?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把原来的民间传说、书本记载作这样的或那样的改动和发展?都是有原因的。甚至作者希望读者从中得出什么教训、得到什么启发、有哪些美的享受等等,也都是可以进行探索的。

  干宝《左慈》在讲完故事后有这样一段话:“老子曰:‘吾之所以为大患者,以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哉!’若老子之俦可谓能无身矣。岂不远哉也!”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每篇结束时都要把他自己的写作动机或主题思想,或所希望达到的作用讲出来。如《画皮》,他说:“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如《娇娜》,他说:“异史氏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疗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这就是蒲松龄通过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来阐发他的哲理。

  绝大部分志怪小说写完故事立刻结束,作者没有站出来宣讲什么,《聊斋志异》并不是所有的篇目最后都有一段“异史氏曰”,但是,决不能由此证明那些志怪小说就都没有寓意而缺少哲理性了。写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固然使读者更容易领悟,却又容易招惹是非,引来惨酷的灾难,所以就含而不发了。

  早期的志怪小说往往艺术加工较少,在文章后面加上作者的评论和感想的也较少,即使作者是不加选择地有闻必录,我们也能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其内涵的寓意。因此,就总体而言,志怪小说在规劝和讽喻两方面的作用不一定比寓言差,不过有时需要加以深层的挖掘而已。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新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从《太阳石》到《神授•魔岭记》,梅卓的小说创作不沉迷于个体的呐喊或身体的迷醉,而是始终坚持将女性放置在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关注,把性别问题的讨论...[详细]

  • 魏春春:梅卓文学创作论

     梅卓的文学书写肇始于青春年华,与所有这一时段的青年一样,生活的绚烂、生命的蒸腾、情感的纤徐,共同构成了她青春书写的底色。梅卓的青春书写与其精神成长轨迹相伴...[详细]

  • 周恺:以少年视角,实验探索志怪传统

     《少年、胭脂与灵怪》以“少年”视角,表达对“胭脂”与“灵怪”的好奇、敬畏,设下谜题也抛下解谜的信息。本书是作者对故乡土壤滋长的人生观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审美...[详细]

  • 从“象征”到“寓言”——论“新时期”以来革命叙事“

    王德威对于“抒情”与“史诗”的辩证,与戴锦华重读影片《青春之歌》时对知识分子“个人”被革命的“集体”话语压制的不满,及其将“历史”等同为“叙述”的策略,都是...[详细]

  • 志怪小说与传奇

     鲁迅曾经提出“传奇”是志人小说,用以和志怪小说相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博物志》是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而其中《千日酒》所写刘越石则是极平常的人...[详细]

  • 志怪小说与神话

    远古的神话早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开始形成、流传了,因此的确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到志怪小说出现时,早已有史官、史书的存在,志怪小说的内容在时空上则有了相对的...[详细]

  • 《我命中的枣红马》:一匹野马的寓言

    关键词:《我命中的枣红马》 挣扎在没有诗意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渴望诗意地栖居,也渴望读到鲜活的诗章。大概是一年前朋友告诉我,学院来个了女诗人,让...[详细]

  • 潘灵《太平有象》::流动的村庄及其寓言性

    关键词:《太平有象》 潘灵 潘灵的小说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温热的时代感,从《一个人和村庄》《偷声音的老人们》到《太平有象》,无不体现着他的这...[详细]

  • 双雪涛:千年侠客寓言中分裂出一个东北文本

    关键词:双雪涛 双雪涛的中篇新作《刺客爱人》讲述了一个“刺客+爱人”的故事。他在发表这篇小说的时候,还附了一篇创作谈——《完整地分裂》。他...[详细]

  • 《孤山骑士》:后人类时代的情感寓言与人机伦理

    关键词:《孤山骑士》 科幻小说是现实社会的预言,寄寓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玄妙想象,过往幻觉话语的碎片一一兑现于未来生活场景中。自晚清以来,科幻小...[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