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秘诀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作者吴沃尧(1866―1910年)。《发财秘决》又名《黄奴外史》,十回。载《月月小说》第十一至十四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 (1907年12月)至光绪三十四年二月 (1908年3月)出版,标“社会小说”,有眉批回评。光绪三十四年,上海群学社出版单行本。
书叙道光二十一年清政府割让香港以后,内地去香港谋生的穷民渐多起来,广东南海县张槎乡的区丙花了二钱银子买了一筐玻璃料泡――玩具来香港做小买卖。由于语言不通,洋人错把区丙一文钱的手势当作一元洋银,于是区丙一下子就赚了五百多银元。区丙见有利可图,一连又贩了几次,洋银竟积攒到六、七千元。料泡的生意淡了,区丙又贩石湾的窑货小人儿――民间工艺品到香港,仅三个多月,便赚了五万多元。区丙发财后便在省城广州藩台衙门前开了家洋货店,又在香港中环开了家杂货店。在做生意的同时,区丙还在香港的店铺里接待一帮在广东犯了罪的亡命之徒。在住店巨盗关阿巨的牵线下,区丙利用在省城衙门前的店铺当了英军的坐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区丙不断地将衙门的情况传递给英军。不久,英军根据区丙的情报利用两广总督叶名琛迷信的弱点,使其疏于防范,攻陷了广州。广州人民生灵涂炭,叶名琛亦被俘后客死于印度。
区丙自充当汉奸以后再发大财,想到自己不通英文,白白让关阿巨从中赚去许多,便决心让儿子阿牛学习英文。为了发财,阿牛结识了揸颠洋行的写字陶庆云,不久又认识了花雪畦,魏又园等人。阿牛一心想借陶庆云的英汉注音簿子,陶庆云视其为发财之宝总是托故不给。不久,陶庆云跟洋人去了上海,魏又园也去了上海,寻找新的发财之道。
几个月后阿牛回到省城,是时花雪畦因偷窃被捉游街,阿牛见其可怜便取了五元钱让他去香港谋生。花雪畦到了香港恶习不改,与人贩子阿元勾结专做骗卖猪仔即将华工骗往外国做苦工的生意。后因骗卖新安县令的少爷事发,花雪畦便带着卖猪仔得来的三千多款子逃往上海。
在上海,陶庆云凭着几句洋泾浜外语巴结洋人当上了台口洋行的副买办,后来又升为买办。一日,陶庆云宴请花雪畦,席间陶庆云以欣赏的口吻谈起本家 臣到上海不满十年弄了五六十万,兼了五家买办,其秘诀就是坑害亲戚朋友以及本国同胞,讨好洋人。花雪畦听后大开眼界,心想,“他们的手段,比我拐卖猪仔还要利害,从此倒要留心学着他们。”从此,花雪畦不论是在酒席间还是在妓院里都格外留心于别人谈论的发财之道。不久,花雪畦与一个姓袁的同乡合开了家米店,花雪畦出资三千,姓袁的出了七千。后因姓袁的染病身亡,花雪畦不但趁机吞没了姓袁的全部资财,还敲诈姓袁的儿子说姓袁的亏空了数百元的款子。
花雪畦自得了这笔巨款便撇下米店不做。另开起一家客货店。开张那天,众人皆赶来庆贺,席间众人尽情地谈论着不择手段发财的事情,谈论着如何投靠洋人发财的事情。冷雁士――花雪畦客货店的文案夫子见这帮人为发财连廉耻都不顾,故与之争执了一番后退席出来。在马路边,冷雁士请知微子为其算命,知微子告诉他,要发财必须把本有的人心挖去换上兽心。冷雁士闻言,登时满心透彻通明。
在吴趼人小说创作中,《发财秘诀》虽不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新石头记》等作品那么重要,但也是一部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作品。在这部小说里,吴趼人继续运用讽刺的笔法暴露晚清的病态社会,试图从新的角度进行社会批判。如果我们审视晚清小说创作的内容则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是集中笔墨描绘官场的种种丑行,抨击晚清的官场是草营人命的屠场、失去人性的权势场以及攫取钱财的金钱场。而吴趼人则把我们从认识晚清官场的腐败之中引导出来,他在致力于晚清官场批判的同时,也密切地注视着晚清社会政治经济风云的变幻,开始了发微商场罪恶的历程。他独辟蹊径创作的《发财秘诀》不但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晚清商场,而且别开生面地描绘了晚清买办阶级发迹变泰的历史,应该说,吴趼人在同时代的小说家里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见地的作家。《发财秘诀》不但丰富了吴趼人的小说创作,也扩大了晚清小说创作的题材,给晚清甚少的以描述商场活动为主的小说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即通过透视区丙等人的发财诀窍,来发微洋奴们的罪恶,为我们认识晚清社会商场的腐烂提供了一面镜子。
《发财秘诀》作为晚清商业题材的小说,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吴趼人有选择地将《发财秘诀》的背景放在中英鸦片战争后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并以历史学家的眼光认为这是“中国割地与欧洲之始,亦即为通商发达之始”。在这一大背景下写“五口通商时期”区丙、陶庆云以及花雪畦等人的发财活动。中国进入近代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的,在这以前处于自然经济以耕与织为核心内容。中国对外执行闭关自守政策,对内依旧顽固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尽管明清土地赋税制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给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中国迟迟没有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在小说这个艺术天地里直接叙写商人发迹变泰的可以说很少。虽然 《金瓶梅》曾写了西门庆的商业活动,但西门庆毕竟是交通官府,集官、商于一身的人物。在西门庆聚敛财富的过程中,其商品经济的色彩是很淡的。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普遍心态还是仕途经济。然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在对华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历程中迫使中国的自然经济体制逐步解体,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举步艰难的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夹缝里得到一丝的生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观念似乎也在改变,仕途经济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了,经商已经成为理直气壮的事了。在这一大背景下,吴趼人在《发财秘诀》里集中笔墨描摹一批在洋人卵翼之下靠出卖良知发财的社会渣子,通过区丙、陶庆云和花雪畦之流丧失人格、国格的聚敛财富的行为,去阐发晚清商场的罪恶,对乌烟瘴气的晚清商场来了个大曝光。他成功地将晚清社会畸形发展的商业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时代色泽。
《发财秘诀》作为晚清为数不多的商业题材小说表现出鲜明的批判倾向。与《市声》写外资入侵,主人公企图振兴民族工商业不同,与《胡雪岩外传》写钱商的私生活史不同,《发财秘诀》主要写了买办阶级的龌龊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财秘诀》既是写买办阶级的最初之作,也是其扛鼎之作。诚如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指出的那样,《发财秘诀》是“当时反买办阶级的一部代表作。”它独步于晚清商业题材的小说,直接以批判买办为己任,从而闪烁着积极批判现实的光芒。众所周知,1842年公行制度废除以后,买办便成了中外商号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人。买办作为洋行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帮洋人榨取本国的资源,另一方面则借洋人之势聚敛着自身的财富,很快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由于广州为最早的通商口岸,因而最初的买办大都为广东人,而商业中心上海则成为买办们活动的主要地点。吴趼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一事实,在介绍了陶庆云这一洋行的小伙计在广东的情况以后立刻将陶庆云之流的发迹变泰移到了上海。让他们在上海这一经济大舞台上充分地表演着不择手段地借助洋人的势力发财,靠出卖民族利益发财,以此去揭露这个病态社会的罪恶,去辛辣地讽刺、无情地鞭挞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特殊阶层――买办阶级。
此外,《发财秘诀》还暴露了一批在洋人面前奴性十足的民族败类。小说发表之初,吴趼人曾将此命名为《黄奴外史》。顾名思义,吴趼人是要从野史的角度去揭示洋奴的隐秘,力图以平静的语调,客观的叙述去写区丙等人的发迹史,但事实上却按捺不住心头的愤激之情,故从不同的方位全景式地暴露和批判这帮洋奴的罪恶。在小说里,作者首先写区丙的发迹变泰。当区丙向我们走来的时候,这时的区丙还是一个靠做点小生意来养家糊口的穷汉,去香港谋求财路尽管表现他并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安危,但这时的区丙其本质并算不坏,只不过是一个愚民。因为在与洋人做小本的买卖赚钱以后,区丙想到的也只是酬神,求菩萨保佑他再发大财。但是当他为了赚五十两银子而不惜去充当英国侵略者的坐探,活生生地断送中国广州的事实则表明了区丙已自甘堕落,成为了民族的败类。此时作者哀其不幸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在第三回的回末诗中写道: “诸公莫骂区丙,区丙原是愚民。今日赫然显宦,如区丙者几人。”力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社会批判,借写区丙的卖国来深入抨击晚清政府的卖国。在区丙发迹的历史中,作者着力为我们描绘了区丙精明的个性,并让这种精明成为区丙为了发财而出卖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必然。更有意味的是,作者在写了区丙的汉奸行为以后,并不去写他可耻的下场。而是去写他的心安理得,“更是安富尊荣”的光景(第三回)。并在第四回中,进一步地写区丙心中的遗憾,那就是因为当坐探不通洋文,白白地让关阿巨当中间人赚了许多银两。真可谓是不着贬词尽得其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汉奸的无耻丑态。
如果说区丙作为作品鞭笞的对象,旨在暴露他从生意上的投机取巧到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丑行,那么作品所着力描绘的陶庆云则完全是仰仗洋人的鼻息而发达起来的典型的买办形象。当陶庆云登场的时候,我们看到其人不过是洋行里会着几句洋泾浜外语的写字,住在象船舱一样摆满了床铺的房间里,但由于其人善于钻营,曲意逢迎洋人,很快就当上洋行的买办并发迹起来。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风光起来的陶买办当初跟妓女学习洋话的注音簿子居然也得以出版,并要卖四块洋钱一本。于是陶庆云从亲身的经历中体会道,“中国人都懂了外国话,发了洋财,那时才知道外国人的好处呢”,因而要把陶家子侄,不问年纪大小,一律都送到外国去学洋话。接着干脆就认为“中国文字没有一毫用处,便连中国话也可以无须说得”(第九、十回)。从表层看,陶庆云对外国话与中国文字的褒贬之词只是针对发财而言,但追究其深层底蕴,我们则可以发现中国买办阶级对帝国主义的依附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千丝万缕关系即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如果说区丙的发财秘诀体现在“贪”上,心安理得地干着出卖民族利益的勾当的话,那么陶庆云的发财则体现在“钻”上,曲意地逢迎巴结洋人,做出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乃至魏又园不无羡慕之情地说道:“依我看起来,还是情愿做外国人的狗,还不愿做中国的人呢” (第七回)。而在这一黑幕下,花雪畦的发财秘诀则体现在“狠”上,诚如陶庆云向花雪畦传授发财经验所说的那样,“须知世界上,不狠心的人,一辈子也不能发财。……至于钻路子的时候,就不能问前住的买办,是亲戚、是朋友了; 也不能问我谋夺了他的席位,他要如何落魄,如何潦倒的了。必要有了这等的手段,方才可以望发财” (第八回)。作者在塑造花雪哇这一形象时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安排和组织故事情节的。为了突出“狠”,作品首先让花雪畦与人贩子合谋勾结洋人贩卖华工出洋来谋取钱财,接着又让花雪畦来到上海接受陶庆云等人的熏染,自愧其手段不利害,然后让他做出 “狠心” 回绝魏又园借一二块钱做盘缠之事,最后又写他不但吞没合伙人的巨资,还向合伙人的儿子谎称其父亏空数百元,向其子索取一事。难怪作品最后要借算命先生之口道出发财的秘诀即 “你若要发财,速与阎罗王商量,把你本有的人心挖去,换上一个兽心”。《发财秘诀》就是这样为我们写出了这样三个丧尽天良的洋奴,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揭示晚清社会发财的黑幕,从而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认识价值。
平心而论,《发财秘诀》在人物塑造方面还缺少应有的力度。尽管作者力图塑造出有个性的能够反映出时代气息的人物,但由于在其创作过程中愤激之情过于强烈,使作家无法冷静下来,从容地进行艺术构思,这样就势必要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正如作者在作品自注中写的那样,“著者尝言生平所著小说,以此篇为最劣。盖章回体例,其擅长处在于描摹。而此篇下笔时,每欲有所描摹,则怒 为之先裂。”尽管如此,区丙的精于发财之道,陶庆云的钻营,花雪畦的狠毒,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结构上来看,《发财秘诀》继承了《儒林外史》的写法,但有所突破,人物相对集中,前三回主要写区丙,后七回主要写陶庆云,花雪畦。场景的转换也相对集中,较为自然,主要写了香港、广州、上海三地,其目的就在于把区丙等人的经商卖国活动同洋人联系起来,以便于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上扩大作品的审美内涵。在艺术手法上,《发财秘诀》主要是运用了讽刺手法,注意在平实的叙述中穷形尽相地揭露其讽刺对象的丑态,将那畸形的无生命的事物撕破给人看,但辞气浮露缺少应有的含蓄,特别是作品中枝蔓太多,既影响到人物的塑造,冲淡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成就,使作品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尽管如此,《发财秘诀》所描写的内容还是引人瞩目的。 (编辑:moyuzhai)
书叙道光二十一年清政府割让香港以后,内地去香港谋生的穷民渐多起来,广东南海县张槎乡的区丙花了二钱银子买了一筐玻璃料泡――玩具来香港做小买卖。由于语言不通,洋人错把区丙一文钱的手势当作一元洋银,于是区丙一下子就赚了五百多银元。区丙见有利可图,一连又贩了几次,洋银竟积攒到六、七千元。料泡的生意淡了,区丙又贩石湾的窑货小人儿――民间工艺品到香港,仅三个多月,便赚了五万多元。区丙发财后便在省城广州藩台衙门前开了家洋货店,又在香港中环开了家杂货店。在做生意的同时,区丙还在香港的店铺里接待一帮在广东犯了罪的亡命之徒。在住店巨盗关阿巨的牵线下,区丙利用在省城衙门前的店铺当了英军的坐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区丙不断地将衙门的情况传递给英军。不久,英军根据区丙的情报利用两广总督叶名琛迷信的弱点,使其疏于防范,攻陷了广州。广州人民生灵涂炭,叶名琛亦被俘后客死于印度。
区丙自充当汉奸以后再发大财,想到自己不通英文,白白让关阿巨从中赚去许多,便决心让儿子阿牛学习英文。为了发财,阿牛结识了揸颠洋行的写字陶庆云,不久又认识了花雪畦,魏又园等人。阿牛一心想借陶庆云的英汉注音簿子,陶庆云视其为发财之宝总是托故不给。不久,陶庆云跟洋人去了上海,魏又园也去了上海,寻找新的发财之道。
几个月后阿牛回到省城,是时花雪畦因偷窃被捉游街,阿牛见其可怜便取了五元钱让他去香港谋生。花雪畦到了香港恶习不改,与人贩子阿元勾结专做骗卖猪仔即将华工骗往外国做苦工的生意。后因骗卖新安县令的少爷事发,花雪畦便带着卖猪仔得来的三千多款子逃往上海。
在上海,陶庆云凭着几句洋泾浜外语巴结洋人当上了台口洋行的副买办,后来又升为买办。一日,陶庆云宴请花雪畦,席间陶庆云以欣赏的口吻谈起本家 臣到上海不满十年弄了五六十万,兼了五家买办,其秘诀就是坑害亲戚朋友以及本国同胞,讨好洋人。花雪畦听后大开眼界,心想,“他们的手段,比我拐卖猪仔还要利害,从此倒要留心学着他们。”从此,花雪畦不论是在酒席间还是在妓院里都格外留心于别人谈论的发财之道。不久,花雪畦与一个姓袁的同乡合开了家米店,花雪畦出资三千,姓袁的出了七千。后因姓袁的染病身亡,花雪畦不但趁机吞没了姓袁的全部资财,还敲诈姓袁的儿子说姓袁的亏空了数百元的款子。
花雪畦自得了这笔巨款便撇下米店不做。另开起一家客货店。开张那天,众人皆赶来庆贺,席间众人尽情地谈论着不择手段发财的事情,谈论着如何投靠洋人发财的事情。冷雁士――花雪畦客货店的文案夫子见这帮人为发财连廉耻都不顾,故与之争执了一番后退席出来。在马路边,冷雁士请知微子为其算命,知微子告诉他,要发财必须把本有的人心挖去换上兽心。冷雁士闻言,登时满心透彻通明。
在吴趼人小说创作中,《发财秘诀》虽不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新石头记》等作品那么重要,但也是一部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作品。在这部小说里,吴趼人继续运用讽刺的笔法暴露晚清的病态社会,试图从新的角度进行社会批判。如果我们审视晚清小说创作的内容则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是集中笔墨描绘官场的种种丑行,抨击晚清的官场是草营人命的屠场、失去人性的权势场以及攫取钱财的金钱场。而吴趼人则把我们从认识晚清官场的腐败之中引导出来,他在致力于晚清官场批判的同时,也密切地注视着晚清社会政治经济风云的变幻,开始了发微商场罪恶的历程。他独辟蹊径创作的《发财秘诀》不但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晚清商场,而且别开生面地描绘了晚清买办阶级发迹变泰的历史,应该说,吴趼人在同时代的小说家里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见地的作家。《发财秘诀》不但丰富了吴趼人的小说创作,也扩大了晚清小说创作的题材,给晚清甚少的以描述商场活动为主的小说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即通过透视区丙等人的发财诀窍,来发微洋奴们的罪恶,为我们认识晚清社会商场的腐烂提供了一面镜子。
《发财秘诀》作为晚清商业题材的小说,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吴趼人有选择地将《发财秘诀》的背景放在中英鸦片战争后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并以历史学家的眼光认为这是“中国割地与欧洲之始,亦即为通商发达之始”。在这一大背景下写“五口通商时期”区丙、陶庆云以及花雪畦等人的发财活动。中国进入近代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的,在这以前处于自然经济以耕与织为核心内容。中国对外执行闭关自守政策,对内依旧顽固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尽管明清土地赋税制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给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中国迟迟没有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在小说这个艺术天地里直接叙写商人发迹变泰的可以说很少。虽然 《金瓶梅》曾写了西门庆的商业活动,但西门庆毕竟是交通官府,集官、商于一身的人物。在西门庆聚敛财富的过程中,其商品经济的色彩是很淡的。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普遍心态还是仕途经济。然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在对华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历程中迫使中国的自然经济体制逐步解体,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举步艰难的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夹缝里得到一丝的生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观念似乎也在改变,仕途经济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了,经商已经成为理直气壮的事了。在这一大背景下,吴趼人在《发财秘诀》里集中笔墨描摹一批在洋人卵翼之下靠出卖良知发财的社会渣子,通过区丙、陶庆云和花雪畦之流丧失人格、国格的聚敛财富的行为,去阐发晚清商场的罪恶,对乌烟瘴气的晚清商场来了个大曝光。他成功地将晚清社会畸形发展的商业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时代色泽。
《发财秘诀》作为晚清为数不多的商业题材小说表现出鲜明的批判倾向。与《市声》写外资入侵,主人公企图振兴民族工商业不同,与《胡雪岩外传》写钱商的私生活史不同,《发财秘诀》主要写了买办阶级的龌龊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财秘诀》既是写买办阶级的最初之作,也是其扛鼎之作。诚如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指出的那样,《发财秘诀》是“当时反买办阶级的一部代表作。”它独步于晚清商业题材的小说,直接以批判买办为己任,从而闪烁着积极批判现实的光芒。众所周知,1842年公行制度废除以后,买办便成了中外商号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人。买办作为洋行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帮洋人榨取本国的资源,另一方面则借洋人之势聚敛着自身的财富,很快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由于广州为最早的通商口岸,因而最初的买办大都为广东人,而商业中心上海则成为买办们活动的主要地点。吴趼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一事实,在介绍了陶庆云这一洋行的小伙计在广东的情况以后立刻将陶庆云之流的发迹变泰移到了上海。让他们在上海这一经济大舞台上充分地表演着不择手段地借助洋人的势力发财,靠出卖民族利益发财,以此去揭露这个病态社会的罪恶,去辛辣地讽刺、无情地鞭挞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特殊阶层――买办阶级。
此外,《发财秘诀》还暴露了一批在洋人面前奴性十足的民族败类。小说发表之初,吴趼人曾将此命名为《黄奴外史》。顾名思义,吴趼人是要从野史的角度去揭示洋奴的隐秘,力图以平静的语调,客观的叙述去写区丙等人的发迹史,但事实上却按捺不住心头的愤激之情,故从不同的方位全景式地暴露和批判这帮洋奴的罪恶。在小说里,作者首先写区丙的发迹变泰。当区丙向我们走来的时候,这时的区丙还是一个靠做点小生意来养家糊口的穷汉,去香港谋求财路尽管表现他并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安危,但这时的区丙其本质并算不坏,只不过是一个愚民。因为在与洋人做小本的买卖赚钱以后,区丙想到的也只是酬神,求菩萨保佑他再发大财。但是当他为了赚五十两银子而不惜去充当英国侵略者的坐探,活生生地断送中国广州的事实则表明了区丙已自甘堕落,成为了民族的败类。此时作者哀其不幸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在第三回的回末诗中写道: “诸公莫骂区丙,区丙原是愚民。今日赫然显宦,如区丙者几人。”力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社会批判,借写区丙的卖国来深入抨击晚清政府的卖国。在区丙发迹的历史中,作者着力为我们描绘了区丙精明的个性,并让这种精明成为区丙为了发财而出卖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必然。更有意味的是,作者在写了区丙的汉奸行为以后,并不去写他可耻的下场。而是去写他的心安理得,“更是安富尊荣”的光景(第三回)。并在第四回中,进一步地写区丙心中的遗憾,那就是因为当坐探不通洋文,白白地让关阿巨当中间人赚了许多银两。真可谓是不着贬词尽得其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汉奸的无耻丑态。
如果说区丙作为作品鞭笞的对象,旨在暴露他从生意上的投机取巧到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丑行,那么作品所着力描绘的陶庆云则完全是仰仗洋人的鼻息而发达起来的典型的买办形象。当陶庆云登场的时候,我们看到其人不过是洋行里会着几句洋泾浜外语的写字,住在象船舱一样摆满了床铺的房间里,但由于其人善于钻营,曲意逢迎洋人,很快就当上洋行的买办并发迹起来。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风光起来的陶买办当初跟妓女学习洋话的注音簿子居然也得以出版,并要卖四块洋钱一本。于是陶庆云从亲身的经历中体会道,“中国人都懂了外国话,发了洋财,那时才知道外国人的好处呢”,因而要把陶家子侄,不问年纪大小,一律都送到外国去学洋话。接着干脆就认为“中国文字没有一毫用处,便连中国话也可以无须说得”(第九、十回)。从表层看,陶庆云对外国话与中国文字的褒贬之词只是针对发财而言,但追究其深层底蕴,我们则可以发现中国买办阶级对帝国主义的依附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千丝万缕关系即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如果说区丙的发财秘诀体现在“贪”上,心安理得地干着出卖民族利益的勾当的话,那么陶庆云的发财则体现在“钻”上,曲意地逢迎巴结洋人,做出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乃至魏又园不无羡慕之情地说道:“依我看起来,还是情愿做外国人的狗,还不愿做中国的人呢” (第七回)。而在这一黑幕下,花雪畦的发财秘诀则体现在“狠”上,诚如陶庆云向花雪畦传授发财经验所说的那样,“须知世界上,不狠心的人,一辈子也不能发财。……至于钻路子的时候,就不能问前住的买办,是亲戚、是朋友了; 也不能问我谋夺了他的席位,他要如何落魄,如何潦倒的了。必要有了这等的手段,方才可以望发财” (第八回)。作者在塑造花雪哇这一形象时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安排和组织故事情节的。为了突出“狠”,作品首先让花雪畦与人贩子合谋勾结洋人贩卖华工出洋来谋取钱财,接着又让花雪畦来到上海接受陶庆云等人的熏染,自愧其手段不利害,然后让他做出 “狠心” 回绝魏又园借一二块钱做盘缠之事,最后又写他不但吞没合伙人的巨资,还向合伙人的儿子谎称其父亏空数百元,向其子索取一事。难怪作品最后要借算命先生之口道出发财的秘诀即 “你若要发财,速与阎罗王商量,把你本有的人心挖去,换上一个兽心”。《发财秘诀》就是这样为我们写出了这样三个丧尽天良的洋奴,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揭示晚清社会发财的黑幕,从而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认识价值。
平心而论,《发财秘诀》在人物塑造方面还缺少应有的力度。尽管作者力图塑造出有个性的能够反映出时代气息的人物,但由于在其创作过程中愤激之情过于强烈,使作家无法冷静下来,从容地进行艺术构思,这样就势必要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正如作者在作品自注中写的那样,“著者尝言生平所著小说,以此篇为最劣。盖章回体例,其擅长处在于描摹。而此篇下笔时,每欲有所描摹,则怒 为之先裂。”尽管如此,区丙的精于发财之道,陶庆云的钻营,花雪畦的狠毒,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结构上来看,《发财秘诀》继承了《儒林外史》的写法,但有所突破,人物相对集中,前三回主要写区丙,后七回主要写陶庆云,花雪畦。场景的转换也相对集中,较为自然,主要写了香港、广州、上海三地,其目的就在于把区丙等人的经商卖国活动同洋人联系起来,以便于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上扩大作品的审美内涵。在艺术手法上,《发财秘诀》主要是运用了讽刺手法,注意在平实的叙述中穷形尽相地揭露其讽刺对象的丑态,将那畸形的无生命的事物撕破给人看,但辞气浮露缺少应有的含蓄,特别是作品中枝蔓太多,既影响到人物的塑造,冲淡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成就,使作品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尽管如此,《发财秘诀》所描写的内容还是引人瞩目的。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