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孟衣冠传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题“梦游上海人戏笔”。六卷三十回,成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前。现存笑林报馆校刊的石印本。
本书叙败落乡绅子弟金钱元买通抚台金雁桥姨太太,做了催讨渔税银两的查捐委员,接着又走内线,送了四件宝物,河南巡抚金雁桥保举他做富庶的中牟县知县。他在任上,敲诈勒索、强取民财,随后借了京债二千,凑上带来的三千,从回龙阁大学士福瑞山那里买官。福瑞山与 “圣眷甚隆”的掌宫太监安殿宝有交,安便保举金钱元做知府。金在开山府知府的任上贪得无厌,激起公正绅衿上告,经御史铁笼山弹劾,终被参倒,发配边远充军。在途中被猎户寇顺玉夫妇刺死,剖心挖肠,替国除了奸,为民除了害。“把金钱元前后事情详详细细的做部闲书,流传当世,惊醒官场,方不负劝善惩恶之意”。这就是作者的创作主旨。说明本书是从近代的谴责小说这条线上贯穿下来的。这样的题材在当时来讲,比起那些嫖妓写情、武打怪诞的作品,格调稍许高些。
“优孟衣冠”典出 《史记・滑稽列传》,言春秋一名艺人着楚相孙叔敖衣冠讽谏楚庄王的事,后世因作登场演戏的代称。本书作者“因叹官场如戏,所以通部书用戏名嵌成”,反映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借寇顺玉之手诛之,势恶土豪杀机太盛,也借冥王之威判之,众贪官门丁一一承受冥罚,以“痛戒世人,互相敬惧”。这和当时民心与创作风气密切相关。
出于上述的创作旨意,作者根据所见所闻,以金钱元混迹官场,贪赃枉法为主线,编织故事,串联人物,倾向鲜明,感情强烈,成了合乎时代潮流的一部小说。抨击官场,这正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主题,而以事见人则是这类作品常用的手法。本书叙金钱元在第一任官――渔税银子委员任上,查获漏税的五个渔民,竟要其中的罗四虎拿出一百两银子,不从,便锁到县里,打板枷发示众。薛家窝一条渔船有宾铁剑一把,他竟诬为谋反,说是拿到了私运军械的匪徒,借此敲诈搜刮。他为什么看中中牟县知县的优缺呢? 因为 “一任至少也有一万两万”的外快。作者以讽谕的笔法,写金钱元离开渔税局赴任时,各事交代一过,“只有罚款的那本本子没有交下”,“不知是几时遗失”,因为那原是一本糊涂帐!
作品借金钱元凑巧识得福瑞山手中拿着的朝廷交下来的番文,揭露了清政府的对外投降政策,“遇事忍耐几分,退让几分”,把主权拱手让给洋人,由他们开矿。这些卖国贼拿了十万股金酬劳费,竟袒护洋人,派兵弹压矿山下的阻挠开矿的居民。作品提到的派出使臣穆里沙的大保国似为沙皇俄国,这就暗示了作品的背景。作品一边写金钱元“真会钻谋”,叫安太监保举他做知府,一边写百姓的拦轿、辱骂、砸扁,作者高喊“冤、冤、冤”,并借寇顺玉之口说出“如今文官要钱,武官要命”,感情颇为激愤。
当金钱元被参倒时,大保国使臣穆里沙竟发出照会,妄图在他们的保护下,将金钱元“送到大保国去,永远拿他不得”。“外人干政”与 “损失国体”即投降主义与卫护主权两派展开了斗争,但“朝廷近来最惧外人”,“格于国势”,未敢拿他问斩,只充军了事,点明了贪官污吏是一定的土壤与气候下的产物,尤在晚清,具有国内外的广阔背景。
从本书第三回的 “小开”和第六回的 “金顶山暗中有了三只手的毛病”这些用语看,确系上海人口吻。它以铺事见长,而忽略形象塑造,细节刻画寥寥,言谈泛泛,少见个性。它只是选择某些典型情节加以铺叙,其中尤以讨鱼税、办洋务、索民财为胜。上至宰相太监,中至抚台,下至知县知府,赇贿贪酷,屡有涉及,而对钻营卖官、勒逼民财的描述尤为深刻。作品以金钱元的渔税委员、知县、知府三任为描写重点,显得有条不紊。惟因不重视文学因素,不具备文学手腕,故而似过眼烟云,在说部中并未留下痕迹,连孙楷第的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及有关专史、专文、专目,均未见此书名。但从晚清小说创作潮流看,它确乎带有时代特征。例如它点到的清廷政治窳败,官吏贪污媚外,平民志士的不满反抗,以及作者将小说作武器,对政府与尘世的污浊展开抨击,都是当时的共同主题。 (编辑:moyuzhai)
本书叙败落乡绅子弟金钱元买通抚台金雁桥姨太太,做了催讨渔税银两的查捐委员,接着又走内线,送了四件宝物,河南巡抚金雁桥保举他做富庶的中牟县知县。他在任上,敲诈勒索、强取民财,随后借了京债二千,凑上带来的三千,从回龙阁大学士福瑞山那里买官。福瑞山与 “圣眷甚隆”的掌宫太监安殿宝有交,安便保举金钱元做知府。金在开山府知府的任上贪得无厌,激起公正绅衿上告,经御史铁笼山弹劾,终被参倒,发配边远充军。在途中被猎户寇顺玉夫妇刺死,剖心挖肠,替国除了奸,为民除了害。“把金钱元前后事情详详细细的做部闲书,流传当世,惊醒官场,方不负劝善惩恶之意”。这就是作者的创作主旨。说明本书是从近代的谴责小说这条线上贯穿下来的。这样的题材在当时来讲,比起那些嫖妓写情、武打怪诞的作品,格调稍许高些。
“优孟衣冠”典出 《史记・滑稽列传》,言春秋一名艺人着楚相孙叔敖衣冠讽谏楚庄王的事,后世因作登场演戏的代称。本书作者“因叹官场如戏,所以通部书用戏名嵌成”,反映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借寇顺玉之手诛之,势恶土豪杀机太盛,也借冥王之威判之,众贪官门丁一一承受冥罚,以“痛戒世人,互相敬惧”。这和当时民心与创作风气密切相关。
出于上述的创作旨意,作者根据所见所闻,以金钱元混迹官场,贪赃枉法为主线,编织故事,串联人物,倾向鲜明,感情强烈,成了合乎时代潮流的一部小说。抨击官场,这正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主题,而以事见人则是这类作品常用的手法。本书叙金钱元在第一任官――渔税银子委员任上,查获漏税的五个渔民,竟要其中的罗四虎拿出一百两银子,不从,便锁到县里,打板枷发示众。薛家窝一条渔船有宾铁剑一把,他竟诬为谋反,说是拿到了私运军械的匪徒,借此敲诈搜刮。他为什么看中中牟县知县的优缺呢? 因为 “一任至少也有一万两万”的外快。作者以讽谕的笔法,写金钱元离开渔税局赴任时,各事交代一过,“只有罚款的那本本子没有交下”,“不知是几时遗失”,因为那原是一本糊涂帐!
作品借金钱元凑巧识得福瑞山手中拿着的朝廷交下来的番文,揭露了清政府的对外投降政策,“遇事忍耐几分,退让几分”,把主权拱手让给洋人,由他们开矿。这些卖国贼拿了十万股金酬劳费,竟袒护洋人,派兵弹压矿山下的阻挠开矿的居民。作品提到的派出使臣穆里沙的大保国似为沙皇俄国,这就暗示了作品的背景。作品一边写金钱元“真会钻谋”,叫安太监保举他做知府,一边写百姓的拦轿、辱骂、砸扁,作者高喊“冤、冤、冤”,并借寇顺玉之口说出“如今文官要钱,武官要命”,感情颇为激愤。
当金钱元被参倒时,大保国使臣穆里沙竟发出照会,妄图在他们的保护下,将金钱元“送到大保国去,永远拿他不得”。“外人干政”与 “损失国体”即投降主义与卫护主权两派展开了斗争,但“朝廷近来最惧外人”,“格于国势”,未敢拿他问斩,只充军了事,点明了贪官污吏是一定的土壤与气候下的产物,尤在晚清,具有国内外的广阔背景。
从本书第三回的 “小开”和第六回的 “金顶山暗中有了三只手的毛病”这些用语看,确系上海人口吻。它以铺事见长,而忽略形象塑造,细节刻画寥寥,言谈泛泛,少见个性。它只是选择某些典型情节加以铺叙,其中尤以讨鱼税、办洋务、索民财为胜。上至宰相太监,中至抚台,下至知县知府,赇贿贪酷,屡有涉及,而对钻营卖官、勒逼民财的描述尤为深刻。作品以金钱元的渔税委员、知县、知府三任为描写重点,显得有条不紊。惟因不重视文学因素,不具备文学手腕,故而似过眼烟云,在说部中并未留下痕迹,连孙楷第的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及有关专史、专文、专目,均未见此书名。但从晚清小说创作潮流看,它确乎带有时代特征。例如它点到的清廷政治窳败,官吏贪污媚外,平民志士的不满反抗,以及作者将小说作武器,对政府与尘世的污浊展开抨击,都是当时的共同主题。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