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杜金采夫《不单为了面包》

发布时间:2017-12-27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内容概要

  1946 年初,木兹加市最大的联合工厂厂长德罗兹多夫从莫斯科出差回来了,他在莫斯科工作顺利,还听到了将调任部技术管理局局长的消息,很是得意,但给洛巴特主带来的却不是好消息:部里不支持他的发明。

  洛巴特金是木兹加市中学的物理教师。他研究设计了离心铸管机,可以成倍提高管子产量和节约原材料。三年前已向木兹加联合工厂合理化建议和发明管理处提出了制造离心铸管机的申请。材料转到部里。他也领到了发明专利证书,当时副部长舒季科夫通知他去莫斯科制定方案,待他辞去教职去莫斯科后,却来得到部的任何支持。原来铸造研究所的权威阿甫吉耶夫教授也在研究这种机器,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使舒季科夫改变了态空。洛巴待金回来后,中学已聘了别的教师,他失去了工作,从此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继续研究,同时又不断向有关部门申诉,木兹加联合工厂厂长德罗兹多夫不愿与学术权威和上级发生矛盾,何况半年前厂里已收到阿甫吉耶夫为首的设计师设计的离心铸管机的草图、说明和部里立即按图制造该机的指示,机器也已在制造,更不会认真对待洛巴特金的申诉了。1947 年初,洛巴特金接到通知,部里重新研究了他的意见,决定调他去铸造设计院分院制订建造离心铸管机的技术方案。他于六月中旬去分院,九月完成了方案设计。参与此项工作的有分院设备科科长马留宾和木兹加联合工厂设计师马克秀坚柯。他俩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为阿甫吉耶夫窃取洛巴特金的研究成果。他们把洛巴特金的设计改头换面,但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1948 年4 月洛巴侍金到莫斯科参加部里专为他的方案组织的讨论会。在会上阿甫吉耶夫的同伙极力反对洛巴特金的方案,表示基本赞同的只有加利茨基。加利茨基原在铸造研究所工作,对阿甫吉耶夫的离心铸营机的设计持否定态度,因而离开研究所,到军工部门工作。他是铸造专家,博士,对洛巴特金的设计早有所闻。他肯定了洛巴特金设计的基本思想。在阿甫吉耶夫一伙人的操纵下,会议否定了洛巴特金的方案。加利茨基鼓励他继续搞下去。洛巴特金虽然很困难,但还是决定留在 莫斯科,向育关部门申诉,一面继续修改方案。这时,德罗兹多夫已到莫斯科,调任部属技术管理局局长。副部长舒季科夫和德罗兹多夫对洛巴特金的申诉都置之不理。在莫斯科,洛巴特金结识了布西科教授。他也是发明家,他的发明不被承认,本人还受到排挤,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但又无力与之斗争。两人谈得很投机,布西科便让洛巴特金住在他那里,一起生活,过着清贫的日子。到了秋天,他们的经济已到了山尽水绝的地步。德罗兹多夫的妻子娜佳,在十月份暗中送给洛巴特金六个卢布,帮他们度过难关。娜佳原是木兹加中学教师。她从同事和丈夫那儿听说了洛巴特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对他很是同情,而对德罗兹多夫的官僚主义日益不满,最后终于感情破裂。现在娜佳常去洛巴特金和布西科的住所,成了洛巴特金的常客和助手。

  1949 年2 月区检察院找洛巴特金去谈话,原因是阿甫吉耶夫等人对洛巴特金诽谤,把他说成是“假发明家”、“骗子”、“十恶不赦的诽谤者”等等,洛巴特金坚决否认并皮驳了这种诬告。3 月中旬洛巴特金完成了新的设计方案。他又四出奔走,但处处碰壁。到了7 月,他偶然见到了部长的女秘书,她答应帮助他,把他的设计和说明转呈部长。过几天,部长果然接见了洛巴特金,在场的还有舒季科夫和德罗兹多夫。部长对洛巴特金的设计思想感兴趣,表示了洛巴特金和阿甫吉耶夫的方案可以互相竞赛的意向,责成重新组织讨论洛巴特金的方案。两周以后,德罗兹多夫主持会议,讨论时,阿甫吉耶夫勉强同意试制洛巴特金设计的机器,另一位院士则完全肯定洛巴特金的方案,会议最后通过了洛巴特金方案。现在洛巴特金可以顺利进行工作了。

  铸造设计院给了他二名最好的设计师,组成了工作小组,工作进展很快。但洛巴特金总感到有某种不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加利茨基,加利茨基洽了他电话,让他有需要时找他。到了7 月底,正当全部图纸即将完成的时候,对洛巴特金的新的一次打击开始了。部里接到木兹加来的报告,阿甫吉耶夫设计、由乌留宾和马克秀坚柯制造的离心铸营机试验成功,并运来了该机生产的样品。舒季科夫随即通知洛巴特金,部长已决定中止他的工作,因为没有必要造两种同类型的机器。舒季科夫还以优厚的薪俸和职位引诱洛巴特金,要他放弃原来的设计。此时此刻洛巴特金几乎绝望了。接连二天找部长都未能见到,碰到曾帮助过他的部长女秘书也认为他是只顾自己的个人主义者,对他表示厌恶。洛巴特金回到住所,伤心极了,失去了为制造离心铸管机而奋斗的信心。这时,娜佳向他提供了最新信息。现在需要能防酸的双层管子,目前还不能生产,而他设计的离心铸管机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信息使他恢复了信心。他决定以他和娜佳的名义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难题。他打电话找加利茨基,他不在莫斯科,到乌拉尔去了。第二天他到铸造研究所去,发现他的小组已知是部里的决定,停止了工作。这时候加利茨基所在的军工部门来找洛巴特金,他们要求他和他的小组继续工作,他们作为向科研所提出科研任务的单位提供全部经费,娜佳作为合作者参加,全部工作必须保密。这样,由于军工部门的参与,洛巴特金得以继续研究、设计离心铸营机。这种情况自然引起舒季抖大、阿甫吉耶夫等人的注意。10 月,乌留宾和马克秀坚柯来研究所探听洛巴特金工作情况,发现娜佳也参加了工作,便向部里打报告,反映洛巴特全泄密。打击又一次落到洛巴特金头上。他被控泄露国家机密,于11 月被捕,由军事捡察院起诉,经过军事法庭审判,被判8年劳改,他的工作小组被解散,材料被销毁。后来,一位侦查员发现了洛巴特金一案中的疑点,进行复查,给洛巴特金平反,因此洛巴特金一年半以后 便从劳改营中放出来了。1951 年他回到莫斯科。娜佳告诉他,他设计的机器已经建成,试验成功。现在还要建造二台。原来洛巴特金被判刑后不久,加利茨基回到莫斯科。听了娜佳介绍后,马上把参加小组工作的二名设计师找来,加利茨基扣他们一起,干了20 个夜晚,凭记忆画出了基本图纸,拿到他所领导的厂里去制造,二个月后便造出来了。洛巴特金的设计已完全成功,部里被迫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任命他为离心机设计局局长。他和娜佳正式结合。阿甫吉耶夫设计,由乌留宾、马克秀坚柯制造的机器,实际上是对洛巴特金设计不成功的剽窃,试验成功是谎很成绩,他们造出的管子质量不合格,重量超过规定,浪费了大量钢材。为此部里追究了有关人员的责任:乌留宾和马克秀坚柯被撤职,舒季科夫调动工作,而学阀阿甫吉耶夫丝毫没有触动,德罗兹多夫不但没有揭露出来,还可能官运亨通,爬上更高的位置。

作品鉴赏

  《不单为了面包》于1956 年发表后,立即得到评论界的好评,认为它是一部反映现实问题的优秀作品,但不久又受到指责和批评,说它是一部具有不健康倾向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歪曲等等。现在苏联文艺界在作历史的回顾时,又重新肯定了这部作品。《不单为了面包》是问题小说。

  它通过洛巴特金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坎坷遭遇,揭露了苏联学术界的宗派主义、因循守旧、争名逐利、道德沦丧等不良风气,尤其对政府部门中扼杀新生事物、与学术界狼狈为奸的官僚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洛巴特金发明了离心铸管机,在实现此项发明的过程中,几经周折、甚至身陷囹圄,最后还是加利茨基冒了个人风险,私自复制了他的设计图纸才造出了机器,前前后后长达七、八年之久。另一发明家布西科教授的遭遇更惨。他的极有价值的发明不被承认,他申诉无门,疑虑重重,似乎处处与他为敌,甚至不敢向有关部门提出对他的发明进行鉴定,他对生活和事业都已丧失了信心,最后惨死于失火的事故中。他们的遭遇是对官僚主义最有力的鞭挞和控诉。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官僚主义者德罗兹多夫和舒季柯夫的形象。德罗兹多夫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功名利禄。他精明能干、积极工作,把成绩看成是晋升的台阶。他对洛巴特金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利害关系和上级的眼色。在他看来,洛巴特金是小人物,无法与大学者抗衡,没有前途,因此他积极帮助阿甫吉耶夫等人反对洛巴特金的阴谋活动;当他看到洛巴特金成功后,又后悔当初没有支持他。部里追究谎报成绩的责任时,他便把矛头指向与他沆瀣一气的舒季科夫。总之,这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圆滑的官僚主义者。

  舒季科夫与德罗兹多夫属同一种类型。他对铸管机感兴趣是因为它可以成为他的资本;他不敢得罪权威而对洛巴特金出尔反尔;他弄虚作假,谎报成绩,迫使洛巴特金停止工作,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无视国家利益、甚至不择手段,这二个形象充分体现了官僚主义者的基本特征。与他们对立的是洛巴特金。他为了造出离心铸管机,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经受了种种困难和多次打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为人正直,具有崇高的理想,甚至有一种殉道者的神圣感情。在作者笔下,他还是“善”的化身。但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还比较苍白。小说虽然以洛巴特金的成功而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矛盾冲突的解决。官僚主义者舒季科夫只是调动工作,德罗兹多夫没有揭露出来,学阀阿甫吉耶夫根本没有触动,这就表明洛巴特金等人和官僚主义的斗争远未结束。这样的结尾与“无冲突论”流行时的模式迥然不同,耐人寻味。小说主要揭露在个人迷信盛行时期的阴暗面,作者对反面人物的描绘主要采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小说对事件发生的时间交待非常具体,使主要人物在各个 时期的遭遇和官僚主义的危害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不单为了面包》在50 年代的同类作品中是一部具有相当深度的长篇小说。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赫尔岑《谁之罪》

     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柳波尼加在将军家的生活以及与克鲁采弗尔斯基的爱情婚姻;其二是“多余人”别里托夫的经历。别里托夫的介入,破坏了柳波尼加的宁静生活,使双...[详细]

  • 《心灵外史》:“问题小说”及其文本性态度

    摘要:以现实主义创作回应社会问题,为近年来的石一枫赢得了很大的文学声誉,而《心灵外史》也因此备受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信仰危机被视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详细]

  • 张学东中篇小说《太平年》:新社会问题小说的再出发

    张学东中篇新作《太平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老实巴交的农民顾产过了一个不太平的年,在得知哥哥顾责在城里打人被开除公职、妹妹顾乐未婚先孕等窝心事并且遭遇了乡...[详细]

  • 普里亚斯林一家赏析

    在《普里亚斯林一家》中,通过“新生活”集体农庄的变迁,一方面揭露了农村生活中的阴暗面:迫在眉睫的衣活和农民的生活,强迫农民大量伐木;一到秋收季节则既要征税又要农...[详细]

  • 弗·德·杜金采夫

    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杜金采夫,本姓巴伊科夫,1998年7月22日于莫斯科去世,享年79岁。苏联作家,苏联国家奖文学与艺术类奖项获得者。...[详细]

  • 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

    《恍惚的人》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怎样对待老人、妇女参加工作、日本的家庭制度、老人自身怎样对待自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作者通过昭子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表现...[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