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巨人传》
《巨人传》内容简介:
《巨人传》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共分五部:第一部《高康大》的主人公是第一代巨人高康大。他生下来便会说话,喝一万七千多头母牛的奶,衣服用一万两千多尺布制成。他长大并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后率领约翰修士等击退邻国对本国的侵略,并为约翰修士建造特来美修道院;第二部《庞大固埃传奇》写第二代巨人、高康大的儿子庞大固埃出生、在巴黎求学并与巴奴日结交的故事;后三部均以《善良的庞大固埃英勇言行录》为题,其中第三部以大量篇幅讨论巴奴日要不要结婚的问题,在第四和第五部中,庞大固埃与巴奴日等伙伴为研究婚姻难题远渡重洋,寻访智慧源泉——神瓶。他们周游列国,历经和平岛、反教皇岛、教皇派岛、伪善岛、钟鸣岛、灯笼国等奇特岛国,但始终没有找到神瓶。最后,庞大固埃一行来到了神瓶国,找到了神瓶。神瓶的谕示只有一个德文字:“Trinch”,即“喝”的意思。祭司巴布解释说:“我所说的不是简单的、单纯的喝,因为任何动物都会喝,我说的是喝爽口的美酒。……因为它有能力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
《巨人传》赏析:
本书所选章节可名之为“钟鸣岛的故事”,讲述庞大固埃一行出海寻访神瓶途中在钟鸣岛的所见所闻,是一段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主题亦鲜明突出。
“钟鸣岛”,顾名思义,即钟声不断的岛;不断的撞钟之声使人联想到教堂、宗教,而这正是这段故事的主题——揭露天主教会及其构成人员的真实面貌。故事中的主角,即岛上的居住者,是一群各式各样的鸟——也就是各个等级的教会人士。作者拉伯雷通过庞大固埃等人在岛上的各种见闻,从旁观者的角度,以极其夸张和讽刺的笔法,真实、客观地描绘了岛上鸟儿们——也就是各级教士们在出身、食物来源、等级制度、宗教权威等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从而深刻揭露了天主教会邪恶、虚伪、贪婪的黑暗本质。
拉伯雷对于天主教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深刻而尖锐的。比如,他通过揭示教士的出身情况来揭露天主教会根基的薄弱,从而揭示其存在的不合理性。作者通过钟鸣岛上的奴仆艾底图斯之口告诉读者,教士的两大来源是“饥荒挨饿”和“人口过剩”。前者所产生的无家可归者、流浪汉甚至罪犯将教会当成避难地和收容所。而在第二大来源中,很大一部分是残疾或痴呆儿,是家庭的累赘(关于这一点,拉伯雷在第一部《高康大传记》第五十二章中已有类似的表达),他们在十分幼小的年龄便被父母强行送进修道院。对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即便在修道院里安身立命,心中也是满怀怨恨,“不停地诅咒把它们变成鸟的亲属和朋友”。试想,构成教会人员级别最为基础、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司铎、主教、红衣主教乃至教皇都是首先从教士这一基础级别逐级攀升来的)——教士的来源全是诸如此类的“社会边缘儿”,教会的神圣庄严何从说起?世俗百姓又将如何信任教会和教士?固然,对于天主教教士的出身,不可排除拉伯雷的叙述存在夸张的成分,但他选取了教士来源中最卑微低劣、最不可告人的部分加以描述,暴露了天主教在招收教士方面固有的弊端,从而揭露了教会在冠冕堂皇的外表下丑陋、伪善的真实面目。
又如,拉伯雷对岛上鸟儿们(即教士们)的“幸福生活”做了这样的描述:“它们既不耕田,也不种地;一天到晚就只会嬉戏、啁啾和歌唱”;“一个个都吃得像山老鼠一样肥壮”;至于“红衣主教哥”的生活,可谓奢华,他们拥有舒适美好的温泉,由奴仆侍候洗澡,洗完澡还涂抹上贵重的香脂。拉伯雷再次通过艾底图斯之口来告诉读者,鸟儿们之所以能在岛上过着舒适而安逸的生活,全靠“从那边世界的各处运来”的丰富食物和奢侈品。这就暴露了天主教会全仗欧洲各天主教国家世俗社会供养的事实。拉伯雷通过庞大固埃一行与艾底图斯的对话将这一事实赤裸裸地公之于众,其中暗含的对教会的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教会光靠欺骗世人、承诺世人“今生和来世过着天堂的生活”不劳而获,坐享世俗人民的劳动成果,其实与社会寄生虫无异。拉伯雷由此揭露了教会的欺骗性和蒙蔽性,揭示了其存在的荒谬性。
《巨人传》创作于16世纪30年代,当时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法国如火如荼的时期。众所周知,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新的思想体系,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理论针锋相对。人文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乃万物之本”,肯定人存在的价值,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反对神权高于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名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热情宣扬了人文主义,包括肯定人的欲望,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教育,反对经院哲学和经院教育等。小说对人文主义的宣扬是与揭露和抨击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结合在一起的。在小说中,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主要批判对象的天主教会成为批判矛头首先指向的对象,对天主教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成为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罗芃所说,“他笔下教会中的人物,不是在侵略者行凶作恶时噤若寒蝉、只会念经祈祷的胆小鬼,便是为非作歹、欺压人民的‘可怕的猛禽’,把包括教皇在内的整个天主教会着实地嘲弄了一番”。“钟鸣岛”的故事正是拉伯雷对黑暗腐朽的教会制度的一次集中揭露和抨击。
作为法兰西杰出的讽刺大师,拉伯雷善于运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对他所要抨击的对象予以彻底的揭露和抨击。选录部分典型地体现了拉伯雷极度讽刺、夸张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他高明的讽刺艺术。他并没有以直白的方式直截了当地痛斥天主教会的荒谬行为,既没有直接批判天主教会教士来源的不当,也没有直接指责教士们舒适安逸的生活其实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基础上,而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把对天主教会黑暗本质的揭露置于一座虚构的小岛背景下,将各会别、各等级的教士们幻化为种类繁多、各色羽毛的鸟儿(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被变成鸟儿通常是一种惩罚),将教士们诵经的声音比拟为鸟儿歌唱;在他绝妙的讽刺艺术的运用下,钟鸣岛上的一幕幕场景犹如一幅幅白描的幽默画,生动逼真地展现了教会社会丑陋的真实面目。拉伯雷就是这样将天主教会这一向来被视为神圣庄严的事物以戏谑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剥去了宗教那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使其荒诞、丑陋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公之于众。在小说中任何人都没有明确表示对于这一现象的褒贬态度,但通过这一赤裸裸的展示,说话人的态度、作者的态度都已尽在不言中了。拉伯雷这种高明的讽刺艺术,可谓“嬉笑怒骂皆文章”,使读者在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中对作者的真实意旨心领神会。
(编辑:moyuzhai)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法国作家缪塞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身患世纪病的青年的悲剧。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而又无意反抗、面对黑暗现实存几分...[详细]
梅里美《嘉尔曼》
读梅里美的《嘉尔曼》,就像在优雅的客厅里,听一个智者平静地讲他亲历的故事,周围是一群大家闺秀,听得她们一惊一乍的。实际上,梅里美的小说原本就是写给那个时代的小...[详细]
梅里美《高龙巴》
《哈姆雷特》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并不在最后抽刀一击的惨烈,而在于他内心的忧郁与外在行动的延宕;同样,《高龙巴》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奥索由拒绝到犹豫,最...[详细]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以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双重压迫以及人民对这两股势力的反抗和斗...[详细]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占据崇高地位,在名家迭出的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他难以跻身一流作家的行列,但是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漠视他,任何一本法国文学史都要以一定...[详细]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通俗历史小说因其体裁的特点,多求生动而不讲深度,因而多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却一直是一颗熠熠闪光的...[详细]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最后的几部杰作之一。这部小说围绕金钱、名利与欲望展开,通过邦斯、施穆克、茜博太太、庭长夫人、弗莱齐埃等典型人物,展现了处于资本主义上...[详细]
巴尔扎克《幻灭》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细腻的笔触、人物再现的独特技法,载录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冷暖,镂刻了一个个追名逐利的鲜活身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在其近百...[详细]
巴尔扎克《驴皮记》
法国著名作家安得烈·莫洛亚在他所写的《巴尔扎克传》中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真正爱好的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科学,而是追求一种神秘的,天真的,‘某种思想要表达,某种体...[详细]
司汤达《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是一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历史小说。司汤达以政治为经,恋爱为纬,绘制了一幅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画面。这幅色彩缤纷的图画集中反映了从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