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代表中国文学的未来
我曾经撰文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在网络上发表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它和传统文学比较起来,除了载体不同之外,还不能说形成了另一种文学流派。但这并不等于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没有区别,可以混为一谈,甚至没有必要标新立异称之为网络文学。事实上,由于网络这一新载体富有革命性,它赋予了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新的时代特征。
现在有些保守的传统作家对网络文学仍然持否定态度,比如说那位创作了长篇小说巨无霸的著名作家(他人品和文品是值得敬重的),就认为不能拿载体不同来标类文学。他举例说,我们总不能称有竹简小说,纸写小说吧!这位文学大师其实犯了一个文学常识错误,因为竹简虽曾为一种载体,但那时恐怕没有小说,至少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甚至连传奇和笔记都没有。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网络这一全新载体的革命性认识太差火了,他对网络文学的现状了解的也太少了。须知同纸质印刷代替竹简和布帛纸质手抄石印比较起来,网络所赋予文学的时代特性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质的飞跃,其传播的快捷,容量的巨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自发、互动、流传等方面的特性,都已经导致网络文学在内函扩充、情节设置、节奏徐疾、意识流动、意象闪回、时空穿越、情感交流等内容和形式上大大超越纸质载体的局限,展现出新的面貌、新的生机。同时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产品与市场、创作与阅读、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将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将带来一场文学的解放和革新,这是传统观念很难想象的。在这方面,网络媒体在新闻领域所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如果按照这位大师的论调,那么网络媒体(所谓第四媒体)这一称谓也是不能成立的,由此可见传统文学保守派是多么顽固不化。
对于网络文学的时代特征,其实从另一位持保守态度的文学编辑的言论中看得更为明白。这位大编辑说,什么网络文学,其实就是我们杂志认为不能发表的废品,作者自己可以拿到网上发表的东西。这位大编辑的言论足以代表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傲慢和偏见,却也道出了网络文学的另一个革命性的特征,那就是冲破了传统出版的桎梏。
传统出版历来是传统文学的世袭领地,并且被认为是保证文学质量和政治思想标准必须的门槛,是衡量文学水平基准关口,所有的文学作品只有通过传统出版这一关,才能被公认为达到发表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学的保守性日益显见,传统出版对文学创新的扼制和背离读者、背离市场的落后性日益突出。当今之世,一个没有名声,没有关系的作者,哪怕是创作了很有价值的作品,要想出版简直比登天还难。我想请那位大编辑扪良心想一想,你把那么多稿件扔进了垃圾箱,你亲手扼杀了多少新人新作?埋没了多少创新潜质?传统出版长期为传统名家所垄断,成为他们的专利,已经沦为阻碍文学生产力的障碍,并且已经受到消费和市场的严厉惩罚。现在传统图书滞销和书店的凋敝已经迫使它们不得不改制转企,但目前仍在由依赖传统名家转向寻求畅销书写手之间徘徊,在旧体制的制约和商业化的诱惑间挣扎。文学创作和消费处在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传统出版的改革还相当艰难。在这种困境中,唯有网络文学真正冲破了传统出版的桎梏,实现了创作发表消费的空前的自由和迅猛发展。我劝保守的传统作家不妨浏览一下任何一家文学网站,他一定会目瞪口呆!当然,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低俗化倾向是不能不让人忧虑的,但网络文学中包含的文学创新的新生力量和因素其实也是不可藐视的。即便网络文学99%是垃圾,但这些垃圾是生命力旺盛的新陈代谢(这些垃圾正在充当青少年读者的主食);即便传统文学大部分是正品,但这些正品中已有不少枯木朽株!它们正在被读者厌弃。正是因为冲破了传统出版的桎梏,网络文学的创新和活力才得以保留和面世。即便是在网络上流行后再出版的网络小说,出版机器也不敢把它的新意“打磨”掉,反而是依赖其新意来图取发行量。企图用传统出版来绑架网络文学是徒劳的。其实在读者的心目中,网络小说和传统出版的小说区别是泾渭分明的。有些人想用把传统出版的小说放在网络上而占领网络阵地,这实在显得非常迂腐可笑。网络文学是草根文学、平民文学的温床,是文学大众化的天空。同传统文学的日益小众化、圈子化、贵族化比较起来,网络文学的这一特征无疑是时代进步。
网络文学的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学保守落后比较起来,那就是它摆脱了传统文学思想空洞、生活枯竭、艺术老态、观念保守、格调迂腐而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在看似虚幻的空间展开思想的翅膀并折射现实,就是它竭力寻求同当代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在思想感情上有所共鸣和互动。传统文学虽然在精神教化和艺术完美的追求上占有优势,但是无论在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日渐缺乏冲击力和吸引力,缺乏生机活力,显得老态龙钟、高处不胜寒。如果它顽固不化、不肯吸收新鲜血液,式微颓败是难以避免的。再说,我们发展文学事业的目的,绝不是只要产生几个高雅的纯文学大师和精品供在神龛上,而是要宣传鼓舞大众,为广大民众提供精神食粮。比如那部巨无霸小说,我丝毫不怀疑它的文学价值,但是煌煌500万言,有多少人能买去看?如果我们都这样坚守纯文学,他在高原,你在神龛,那么文学还要不要为人民服务?怎么为人民服务?
现在有的评论者公然说文学(文化)应该是一座宝塔,高雅的纯文学居于塔尖,而大众文学(文化)只能趴在塔底,塔尖上的不能俯就塔底,塔底也休想往上爬。我不懂这种宝塔论的理论依据何在。文学作品可有纯雅通俗之分,但文学价值难道也能这样分贵贱吗?作家和读者难道也能这样分尊卑吗?社会主义文学难道应该这样等级森严吗?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我们的文学必须坚持大众化的方向,必须让群众喜闻乐见,我想他的这番话现在并没有过时。现在我们的文学也必须走大众化路线,必须创新“让人爱读爱听爱看”(刘云山语)的文学作品,绝不能背离读者、背离大众孤芳自赏,(有人故意把这歪曲为“迎合”)。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文学的时代特征也就是它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所在。目前居于主流地位的传统文学必须克服傲慢和偏见,正视网络文学,主动把网络文学的优势引导发扬开来,才是发展中国文学的正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强大生命力是不可阻扼的。
原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849447.html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