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冷思考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汹涌澎湃, “网络文学”这个词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在其诞生后的短短几年里, 它迅速从在文学潮流外徘徊学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独立个性和特点的青年。比起传统文学来, “他”有着更多的精力和创造力, 也敢于采用更加多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无论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会产生多少争议, 这个青年已经存在并在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是不争的事实。现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否认网络文学的存在。许多人的目光开始越过这个事实向后延伸:网络为文学制造了哪些强有力的冲击? 换言之, 因为网络的出现, 文学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
谈起网络文学的兴起, 不能不提到两个名词———“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榕树下”。《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最早风靡网络的网络小说, 作者蔡智恒化名“痞子蔡”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种以言情为主题的小说到处都是, 与众不同的是, 它与网络有关,与网络聊天有关, 所以特别能引起网民的共鸣与幻想,于是蔡智恒赢得了“网络小说第一写手”的头衔, 痞子蔡的好戏刚刚唱罢, 《悟空传》、《唐僧传》又粉墨登场, 网络文学热一浪高一浪, 迅速在网络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榕树下》是网络上最早的文学专题网站之一, 它的火爆来源于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的举办, 这次大赛聘请了贾平凹、王安亿、王朔、阿城等知名作家作评委, 网上写家李寻欢、邢育森、安妮宝贝、吴过等活跃其中, 加上各大文学站点传统媒介的推波助澜, 使这次活动成为“网络文学史的一件盛事”。“榕树下”的兴旺带动了一大批文学网站的产生, 《梧桐树》、《长青藤》、《云水间》、《今日作家》等许多文学网站和它们的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它们成为网上文学爱好者的天堂, 也为网络文学的成长提供了一方沃土。以这二者为代表, 文学作品和网络空间成为构成网络文学的两大关键性要素,而我们也可以以这两个要素为线索来探寻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
网络空间是网络文学产生和成长的基石, 文学的网络空间, 简单一点讲, 主要是指文学网站, 包括各类文学论坛, 新闻组以及BBS (电子公告牌) 的文学板块。虽然网络文学是最近四五年才开始兴起的, 但是文学网站可以说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 只不过文学站点刚刚起步的时候, 走的是建设书库的路子, 通过收录大量的图书资料供网上的“文学爱好者”、“网上阅读者”浏览阅读。这方面《黄金书屋》( http: / /www. goldnets. com) 、《书路》( http: / /www. shulu. net) 、《新语丝》( http: / /www. xys2.org) 、《文苑英华》( http: / /book. 2 lgd. com) 等是典型代表, 这些站点为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更多更迅捷的图书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在全无报酬的情况下, 做的是收集与维护工作, 自然无法顾及版权的问题, 但是, 随着网上版权的争执狼烟四起,出现了王蒙、张治、张抗抗、毕淑敏、刘震云、张承志六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侵权一案, 把维护网络版权提高到了法律高度, 这样的站点的处境必将越来越艰难。况且, 单纯的传统文学网络化并不是网络文学唯一和最终的发展形式。
在这种的情形下, 鼓励网上原创文学网站获得了发展的全新的契机, 网上原创的文学站点以《榕树下》( http: / /www. rongshu. com) 、《橄榄树》( ht2tp: / /www. wenxue. com) 、《原创动力文库》( ht2tp: / /202. 103. 44. 245 /ycweb /original/ indew. htm)等为代表, 而榕树下以其编辑、投入的优势远远的走在了前列。“榕树下网罗了大批致力于网络创作的才子才女, 有着庞大豪华的编辑阵容和比较固定的投稿作者??” (邢育森语) , 一大批知名网络作家的加入和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的举办使其声誉如日中天。《榕树下》的成功鼓舞了文学网站寻求新的发展途经的热情, 《今日作家网站》在推出“文稿交易”专栏, 目前己完成大陆首批七部文稿的交易、出版工作。一部分出版商已经注意到网上的文稿资讯。但是这里又多了这样一个问题: 难道网上出版概念仅仅是把书上的内容拿到网上就行了吗? 对此, 《文苑英华》作出新的尝试: 专门建立网上出版业务, 推出的电子图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电子图书讲究包装, 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来策划他们的电子版式。如有些推出留言簿留言、有些推出论坛讨论, 有些推出BBS跟进, 有些开辟个人聊天室探讨, 有些可以直接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动画的技术??, 总之, 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的字版发行所无法实现的手段, 而不是仅把书上的文字放到网上的简单方式。当然网上出版的概念不仅限于此, 其值得探究的内容还有很多, 如传统媒体合作, 出售版权, 对作家进行宣传等。
尽管网络文学如此火爆, 文学网站的发展也在走向多样化, 但这丝毫掩盖不了文学网站生存之路的艰难, 时下大多数的纯网站经营是不挣钱的, 文学网站更是如“文学一样的贫穷”。那么这些文学站点该如何生存下来呢? 有些站点通过广告来收入, 显然是杯水车薪。有些文学站点先后推出了文化书店, 进行网上图书等电子商务活动, 但这样又引起了关于网络文学的纯洁性的争论。经营的指导思想同文学站点建站思路相违背, 发展图书类购买业务的文学站点必须兼顾“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 而通过“以副养业”的方式经营文学网站显然只是权宜之计。于是连中国文学网站的掌门人《榕树下》也不得不举起收费的大旗, 进行有偿服务, 但这势必影响网站的吸引力和发展速度。在文学和生存的夹缝中蹒跚前行, 这就是中国文学网站的无奈现状。
而网络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是和文学网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仅仅是文学网站把传统文学网络化的结果, 而为广大网民所承认的是所谓的网络原创文学。谈到华文网络原创文学的产生,ACT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个名词, 它是互联网新闻组ait. Chinese. text的简称。ACT是国际网络中最早采用中文张贴的新闻组, 可以说, 有了ACT, 才有了所谓的“中文国际网络。” “1993、1994 年的两年间,ACT这个新闻组特别活跃, 参加新闻组的大部分都是学理工的留学生, 作品也多是留学生们的课余、业余创造。因此, 海外网络文学有着校园文学、留学生文学的许多特点。而且由于作者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出身,其实谈不上具有多少专业性。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的创作没有流俗, 更没有半途而废, 虽然很难产生巨作,却也不乏珠玑之篇。”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网络文学创作中来, 但这种参与大多是自发地和私下地交流, 文学网站也起到了一定的媒介作用,但这一切都仅仅局限于网络, 原创网络文学就这样在平静中慢慢发展, 慢慢自我完善。直到1998年, 一个叫蔡智恒的“痞子”带着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幕后走向前台, 也使网络文学作品从网络走向了社会,“痞子蔡”的成功是如此巨大, 一时间, 《第一次亲密接触》描写的一曲网络爱情的绝唱几乎成了所有年轻人谈论的话题, “如果我有一千万, 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 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 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 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 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也成为时尚青年们的至理名言, 这部小说在网上网下以戏剧, 电影, 电视等各种方式演绎着, 带动整个网络文学的大繁荣, 涌现了今何在、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等一批知名网络作家, 《悟空传》、《瞬间空白》、《边缘游戏》等原来只在网络上传播的作品也出现在了普通人的枕边, 网络文学第一次为网络外的广大读者所了解和接受。然而, 好景不长, 网络文学的繁荣直接导致了两种不好的发展趋势, 一种就是网络作品的功利化, 经过98, 99两年的空前火爆后, 网络文学界却很少出现新生力量, 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老面孔, 作品质量也每况愈下, 再难引起很大反响, 除了广大读者对网络文学失去新鲜感外, 网络文学的功利化是主要原因,为了迎合商业化运转的要求, 网络文学作品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开始脱离网络, 加之一些网络作家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网络文学缺少精品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网络作品的涂鸦化, 随着网络文学为大众所认识, 更多的人投入网络文学的创作中来, 本来应该是好事, 然而, 创作水平的良莠不齐势必导致网络文学整体质量下降。雷同, 暴力, 色情在网络文学中开始泛滥, 以致有人发出了“网络文学=垃圾文学”的感慨。2001年, 作家陈村发表了一篇名为《“网络文学”的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立刻引发了网上一场不小的争论,关于网络文学是否已经衰落, 网友们各持己见, 然而就像网上的大多数争论一样, 最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如今的网络文学再次陷入沉寂, 也许所有的网络文学爱好者都在沉寂中思考网络文学到底应该走向何方? 也许网络文学正在沉寂中酝酿再一次的繁荣, 这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互联网的发明为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一方面, 文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 另一方面, 文学撤销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文化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敞开。从某种意义上说, 网络文学似乎返回了文学的原始状态: 人人都无拘无束地利用文学形式抒情言志。这个意义上, 网络或许是惊世骇俗之作的温床, 或许是陈词滥调的衍生之地。陈村机智地将这种文学写作比喻为“卡拉OK”式的演唱[ 1 ]如同“卡拉OK”一样, 网络文学的繁盛包含了电子技术制造的文化民主; 但是,“卡拉OK”仅回响在演唱包厢之内, 网络文学却可以在顷刻之间传遍全世界。如果说, 既定的文学体制是仅仅相对于纸张的文学, 那么, 网络文学重新开始了体制之外的写作。体制之外的写作意味经典体系派生的种种规则, 所有的人都从零开始。网络技术已经给出这样的许诺: 从零写作照样可以向全世界发表。然而, 所有的人都必须严肃地考虑一个问题: 抛弃所有体制, 这是一个彻底的解放, 还是一个空前的倒退?尽管网络文学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文学殿堂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但网络文学还远没有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 相反, 它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文学虽然具有为社会群体排泄情感的功能, 但促成文学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毕竟是文学的精神深度和艺术创造性。而这恰恰是当下的网络文学所缺乏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 网络文学作品显得缺乏深度, 比较幼稚, 它们大多数的表现主题并不具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比如网络女性文学作者的作品,涉及范围非常有限, 她们想写的就是自己、只是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 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受, 仅此而已。李寻欢在谈到《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时说: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那么, 我到底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爱情? 读完这部小说, 你会发现, 里面没有人物———除了一对相爱的男人和女人, 没有任何辅助人物; 也没有故事———里面只是记载了日常生活中很琐屑的小事, 做家务, 逛街, 看电影, 踢球, 旅游??写到中途, 有网友评论: 平淡, 但是浪漫。” 这正是网络文学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由于缺少了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文学更接近于一种消遣的文字游戏。
更为让人担心的是, 网上出现的以所谓文学创作为招牌的一些文章, 其格调之低下有时令人触目惊心。正是由于众多粗糙的网络文学作品的问世使不少人激愤之余对其宣判了死刑。有关注于此的专家认为:“作者群的素质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真正的作家需要有生活积累, 还需要高层次的文化、思想素养, 而目前的网民在文学素质上有所欠缺。这就决定了现在的网络文学充其量是通俗文学, 是快餐型文化的一部分, 不能久存。”[ 3 ]网络文学作品为了吸引读者而充满了太多的矫揉造作, 文学首先应有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被彻底淡化了, 而娱乐作用则被推至主要地位。缘于此, 网络文学作品也就仿佛成了先天不足的一个畸形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网络文学作品情节为何总是刻意追求新奇、悬念和迷离、语言为何总是直白无余一味地煽情与搞笑。作品充斥着消闲造兴式的放纵主义。过分强调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娱乐功能, 甚至把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表现自己操作网络语言技巧的一种能力的展示。
网络文学作品艺术粗糙、模式单一, 题材雷同化,创作工式化, 语言粗俗化, 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总体质量和公众形象。此外, 网络文学的自由和虚幻性对现实生活的消极影响, 网络文学向社会的推介以及网络文学作品的稿酬和版权等等都是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体上来看, 网络文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我们应该共同为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学形式、审美标准、批评标淮, 使其克服弊病、走向规范和成熟。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 网络文化的演进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思想观念基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类对互联网依赖程度的增强, 网络文学创作模式所具备的与口头文学创作、书面文学创作不同的全新形态将更加完备和成熟, 文学向网络延伸已经成为文学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
参考文献:
[1] 陈村. 网络两则[ J ]. 作家, 2000, (5) . 23~24.8② 李寻欢: 《爱, 是矛盾》, 《迷失》创作后记之一,文载网文共赏———李寻欢文集( http: / /www. 21gbook.com / lxh / l35. htm)
[2] 王多. 解读网络文学[ J ]. 探索与争鸣, 2002,(5) : 13~16.
[3] 赵晨钮, 江舒远. 网络文学: 新文明的号角, 还是新瓶装旧酒[N ]. 中华读书报, 2001 - 10 - 27 (4) .
On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 t of Net L iterature
Abstract: With the rap id development of net literature, the Net has caused a lot change in literature field. This essaywill gi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yberspace and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hrough calm and careful thinking, the author hasfound out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net literatur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uthor take positive view in the netliterature and argues its inevitability and rationality. At last the author gives his view on the bright future of the net litera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t Literature; Birth; Development; Comment; Calm Thinking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2021网络好小说
2021年,诸多网络小说新作奏起序曲,也有不少热议奇文走向终章。对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来说,尾声并不是落幕,还意味着新的契机——只有画上圆满句点,才能赢得中国小...[详细]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