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下一站:高校课堂
网络文学火在 高校课堂之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王歆博从大二开始关注网络小说,《诛仙》《盘龙》《斗罗大陆》《佛本是道》……他可以滔滔不绝地点评各部小说的优劣。
“奇遇和馅饼都落在了主人公的头上,主人公开始和我们一样是小角色,后来成为通天的人物,这让我有一种快感。”小王告诉记者,阅读网络小说让他满足了从一个小角色到一个大人物的转换。而在《琴帝》《佛本是道》这些小说中,作者将中国道家,佛家和《山海经》的诸神整合成一个完整相互关联的体系。盗墓系列和《青囊尸经》又融入中国文化特色的风水学和传统医学。小王说,让自己去研究这些东西肯定看不懂,但通过阅读小说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很有趣。
小王还曾经写过关于网络文学的论文,结果这篇文章因没有得到科任老师的认可而无法发表。“主要还是题材问题,老师说他对网络小说不了解。”
近年来,网络文学获得读者和学者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0个文学网站,网络作品的出版量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大部分的书城都开始设立网络作品专柜,此外,网络原创小说还衍生出诸如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其他样式的文化产品。
“大学里的文学研究,就是要关注当下文学的发展,而网络文学正是势头强劲的热点,怎么能忽略和回避呢?”文学评论家刘川鄂说,网络文学固然佳作不多,但它语言鲜活,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十余年间,网络文学已发展壮大,一些网络作家实力已不在传统作家之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何异同,读者的阅读心态和文学趣味,网络文学如何影响文化产业,都很值得讨论。”
刘川鄂对《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等作品十分推赏,因为它们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对老师而言,教网络文学是挑战,因为有些老师对网络文学不熟悉,更别说评判了。但学生应该是很有兴趣的。”
网络文学冷在 高校课堂之上
尽管高校学生对网络文学的火热程度不言而喻,湖北高校却大多没有开设专门的选修课。记者发现,大学论文中研究网络文学的不在少数,但高校中只有一些综合性选修课会涉及网络文学,如湖北大学文学院的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等。全国也是如此,刘川鄂介绍,网络文学研究比较知名的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如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推出的一些研究著作影响较大。
和象牙塔里的沉寂截然相反的是,文学界里网络文学正风起云涌。去年10月,中国作协破天荒对网络文学进行十年盘点,历时达半年之久;今年3月,湖北省作协开门迎接网络写手,轰动全国;书市上,传统文学顶级作家的销量,也难及网络热门写手。从读者数量看,网络文学已经从当年的“非主流”,到现在比肩甚至超越了传统文学。
许多高校教师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产生怀疑。“或许以后可能会出现好的作品,在我看来现在还没有一部网络作品称得上经典。”刘兮颖老师平时喜欢看看网络小说,但仅仅限于娱乐和放松。“我认为在课堂上还是应该抓住时间来研读经典,毕竟这些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某高校研究生康光磊说,如果你知道你读的小说使用软件生成,你还想读吗?这种阅读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
“尽管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但这并不影响高校课堂应该引入网络文学。”华师新闻传播系副教授魏天真一直关注研究网络文学,她认为大学是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地方,网络文学可以引入多元的价值观,开拓学生视野。
有专家认为,网络文学的学习和传统文学不一样,它是社会现象和大众心理的表达,应该从这方面着手研究,而不仅仅是文学本身,它将促使中国文学走上多元化之路。网络作家千里烟也叫好不已,她认为,应该带着研究和评判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文学,这是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如果等大部分作品都成为精品再来研究就为时已晚。
网络文学下一站:高校课堂?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王又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网络文学不太成熟,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但距离经典作品差距甚远。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网络文学值得关注,因为无论是其读者构成还是生产机制上,都与传统文学区别很大,华师已计划在新修订的文学史中增加网络文学部分的内容。
据记者了解,师资和教材成为制约网络文学进入高校的重要因素。一些教授文学的教师将网络文学作品当作消遣来阅读,看完之后也就忘了。王又平教授说,了解网络文学的老师多,但是真正精通的很少。
教材的编写也是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几乎所有受访教师都提到的一个问题,到底哪些应该做为有代表的作家和作品进入中国文学史,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采访中,一些大学生并不反对网络文学成为选修课,但他们认为,网络文学良莠不齐,很多恶俗文化不值得学习,“教材”需要有所甄选;而且网络文学最大特点是其自由性,如果课堂评讲条条框框太多,反而限制了它的开放性。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网络文艺学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
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相应地,每个时代也有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与之相配套。21世纪以来,依托于互联网、数字信息与人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