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风波,网络文学如何星辰不落?
4月27日,拥有810万名创作者、1220万部作品储备、触达数亿用户的阅文集团宣布管理团队调整,联席首席执行官吴文辉和梁晓东、总裁商学松、高级副总裁林庭锋等部分高管团队成员辞任管理职务。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出任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和执行董事,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副总裁侯晓楠出任阅文集团总裁和执行董事。
5月5日,部分认为阅文集团未能合理保障自身权益的网络文学作者在多家网络平台上停止作品更新,表达不满,一时之间,微博微信全是“断更”的呼声。5月6日,阅文集团新任管理团队与网络作者代表恳谈,表示考虑推出新合同,平衡双方权利和责任,但随即合同便被诟病“霸王条款”。
阅文管理层发生变动,“五五断更”,合同舆论风波不断……这是网络文学领域近年来少有的重大波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早在2019年5月,“AI财经社”的记者曹忆蕾写过一篇文章,叫《BAT搅书局》。“网络小说市场哪有这么多想象力,再造一个日活千万的产品都很困难。”文章指出,网络文学发展20多年以来,两家经营网络文学的上市公司,阅文市值超过300亿元,掌阅也超过60亿元。但在资深从业者眼里,比起其他行业,收费网文盘子小,算不上一门好生意。流量逻辑在资讯、短视频领域跑得通,但网文用户总体体量小、变现能力差,且网文带给用户的冲击力也远不如短视频,增长空间有限。网络文学行业危险的味道,行业内外,早就嗅到了。“免费阅读的生意不大,也不性感。告别了跑马圈地式的野蛮增长时代”,就只能到缝隙边缘抠流量了。
尽管正是从起点文学开始延续至今的付费阅读制度,促进了网络文学作为产业的发展,不少年入千万的“超级大神”也是由此诞生。但付费制度也存在着疯狂追求字数、质量太“水”等弊端,时至今日也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在出版人路金波看来,免费本身已经是大势所趋,近两年许多网络文学平台都已经实行免费阅读模式,“免费带来流量,流量是用户的选择,不可阻挡。”
生意是生意,人呢?免费模式下,“腰部”以下作者很难靠写作生存。
目前,阅文与作者的分成模式基本都是“订阅+全勤+勤奋写作+道具分成+月票奖励”,大部分作者的收益来自付费订阅和“全勤奖”,一个月内每天持续不断更新就能获得600元全勤奖,免费模式将打破这个机制。而阅文5月6号的恳谈会上提出的“著作财产权的收益规则在经双方协商后,在自愿的情况下授予,并且免费、付费模式由作者选择”,部分作者并不接受。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李翔律师认为,虽说著作权财产权在经双方协商后,在自愿的情况下授予,但合同里若直接规定著作权(财产权)无条件归平台所有,而多数作者只能选择签或不签,“自愿”这一说法也无从谈起。这是生存问题,还有发展问题。
其实网文作者自己也意识到产业面临洗牌。笔者2019年采访烽火戏诸侯时,他就谈到“网络文学的新鲜血液没有像前一个5年或者10年,那么快速流入了。网络文学的盘子停止增长,故事性和文学性不双手抓,整个读者群体会不断减少,整个大盘在萎缩。这是个很可怕的趋势。接下来网络文学会进入一个大的洗牌期,在3到5年当中如果拿不出经典的作品来,意味着下一个10年,会被不知不觉地被淘汰掉。”这一个洗牌重新涤荡的时刻,可能已经来临了。
网文圈怎么办?靠写作还能否赚钱?文学与商业之间共生共存的生态如何重塑?升级的商业模式真的还能保留住网文原有的本质吗?
从“榕树下”、“龙的天空”那个年代算起,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尽管网络文学已经被“官方认证”,近两年也涌现出了一批现实题材的好作品,但依然很难得到与之影响力相匹配的肯定。 “穷人乍富”、“非文学”这样的指指点点从未停止。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部主任、研究员黄斌,在《写在阅文之后:网络文学的初心、商业模式与未来》一文中谈到,过去那么多年,就在这样看起来是荒漠的环境中,在八九百万人的耕耘下,网络文学还是成长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成为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中最重要的IP来源之一,成为了我国在海外影响力最大的、推广中华文化最为有效的形式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在数字内容时代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
在他看来,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内容层面,还在于产业生态、产业组织层面。网络文学最早爆发出蕴含在所有普通人心中的创意梦想,最早爆发出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巨大生命力,最早爆发出“平台经济”的新型产业组织方式,最早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学术研究中也将其称之为“产消者prosumer”、“产用者produser”等)而不断改进出最贴合市场(而不总是批评市场)的文化产品,从根本上带来了数字文化内容的大爆炸。
黄斌把第一批走到塔尖的网络文学作者的能量来源概括为三个词——喜欢、不服、坚持,笔者以为甚是妥帖和真实。在笔者接触网络文学领域工作之后,在培训班、探讨会、采风、专访等各种与不同的网络作者的接触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可爱、坦率与勤奋。第一批网文作者出现的时候,网文创作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也没有人觉得这可以成为一种言正名顺的职业选择。
他们会很坦诚地谈论自己的写作初心和文学梦想,说起这些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出头还是知天命的年龄,他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是一样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像每一个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接受考验和磨难的人一样,平凡简单,也值得令人好好了解与尊重。而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的读者,也正是如此陪伴他们走过了这段路。
网络文学得以今天的成就,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也离不开所有从业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正如烽火戏诸侯所说,网络文学真的也是文学,虽然网络文学发展了20多年,但相对于纯文学来说,它还在蹒跚地学着走路,我们应该给予它耐心。笔者相信,尽管网络文学复杂的产业链条和商业环境有太多难以说清楚的因素,也一直在动态变化,但每一个在网络文学完整的文学生态中认真的、资深的从业者,都保留着这样的期望。
名利之外,茫茫人海相遇的缘分和共同经历的情分,具有身外之物不可替代的位置,也已然有其于个人而言历史性的意义。我想,即便网络文学未来将驶向何方难以预测,但重新出发,也必然是需要带着这样的情分的,便是初心吧。文字的初心,文学的初心,一个行业的初心。内心的星辰大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彻底磨灭的呀。唯有如此,方能长青,星辰不落。
至于“阅文风波”之后,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变革之路究竟怎么走,业内专家、作者、分析人士认为,这次风波不仅是阅文新旧管理层交替带来的阵痛,也折射出了网络文学市场终将面对的变革。面对这样的变革,始终要明晰:作家和平台是鱼水关系,只有继续一路扶持才能相互成就,保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收费还是免费是表象,是途径,根本的着力点是如何打造一个能更好扶持作者生长的生态,保持源头活水不枯竭,不丧失信心和动力,改善平台的组织管理建设,维持平台活力,这才是新管理层面临的最核心问题。
新变之下,网络文学初心不改,需要整个网文圈子的努力。一批批网络文学的工作者(哪怕只能尽到微毫努力)在卷帙浩繁中一点一点做好经典化、历史化的工作之后,转身一看,网络文学仍然鲜活地在那里,不是市场的附属工具,不是为碎片化娱乐粗制滥造的剧本,而是以文学的意义,带着新时代的气息,旺盛地生发着,茁壮而日益成熟。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多元文化,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近5亿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中国作家网 虞婧)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