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灵魂 紧跟时代为人民服务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者》编辑部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如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阅读中来?
阅读首先是基于兴趣。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就是一群文学爱好者基于兴趣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进行创作。充满想象、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文字对读者来说具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更多人开始喜欢阅读,可以说网络文学本身就是大众精神需求的产物。
网络文学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时代要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坛首次直面市场经济浪潮,更贴近群众的通俗文学大量涌现,满足了大众工作闲暇消遣娱乐的需求,受到群众和市场的推崇,为网络文学的诞生提供了精神需求和时代土壤。而互联网的发展最终让“全民写作”成为可能,网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以敲击键盘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创造了网络文学世界。
这一阶段网络文学作品以幻想类题材为主,除了读者喜好,也受制于创作者个人的知识素养、阅历和格局,娱乐性较强。然而“艺术源于生活”,随着网络文学创作者文学素养和读者欣赏水平的提升,反映当下人民生活面貌与时代变迁的内容逐渐成为主流,网络文学已不局限于玄幻、仙侠、悬疑、言情等题材,涌现了许多接地气、有温度、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精品力作,引发了读者共鸣,获得了行业认可,也通过了市场的检验。
网络文学肩负着讴歌时代、服务人民的使命。从初期少量作者的拓荒式创作,到今天超千万作者、数家专业平台的规范运营,网络文学产生了大量作品,而被读者追捧、被行业认可的好作品无不是满足大众兴趣的同时又充满时代气息,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虽然经过了20年的发展历练,网络文学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有“高原”缺“高峰”。如何铸就网络文学的“高峰”?除了需要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关注与支持,更需要作者、读者、行业从业者和市场共同努力成长。任何一种文艺创作归根结底都是要为人民服务,密切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才会受到人民的喜爱,成就精品甚至是经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文学发展也步入了第21个年头,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品牌。7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给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网络文学创作者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营养,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从数量走向质量,从“高原”走向“高峰”,为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