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来自1942年的重修生,红色主题网络文学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1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近年来,参与红色主题创作越来越成为广大网络作家承担历史使命、传递家国情怀的共同选择,也涌现出了一批既赓续红色血脉、贴近读者心理,又呈现网络文学大众化、多元化特点的佳作。小说《来自1942年的重修生》正是作家赖尔继中国首部“穿越”抗战文学作品《我和爷爷是战友》后,再一次探索红色主题网络化、创新性表达的成功范例。

  小说以年仅17岁的新四军“小班长”周水生“反穿越”至当代大学校园为“强设定”框架,讲述了这位跨越八十年时空藩篱的年轻人来到2022年,与陆芸芸、李忆星等“Z世代”在新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碰撞、实现了温暖的治愈。不同于许多奇观化的“穿越”与“反穿越”题材作品喜欢让人物大开“金手指”、干预历史,使作品更多的停留在满足读者“爽感”的商品属性;《来自1942年的重修生》仅采用了“穿越”的外壳,其精神实质、历史观念、生活细节却是现实主义的,凸显了作品价值引领的社会意义。因此,找到作者如何通过网络化的现实主义文学技法表现新旧时代的对照与碰撞,打开历史与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通道,也就找到了《来自1942年的重修生》进行红色主题写作新探索的途径。

  小说为“穿越”主人公水生打造了三条时间线,使旧中国与新时代能够时空并置,产生交错碰撞。第一条从2022年2月15日至3月17日,这是水生见证、体验“当下”新生活的时间线,也是贯穿始终的时间轴;第二条从1925年到1942年9月25日,这是水生穿越前、穿回后所经历的真实生命时间;最后一条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这是几位主人公在阅读思考、对话交流中引出的中国历史与世界大势的宏大时间。虽然水生的“古穿今”之旅(第一条)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小说在叙事时颇有创意的将水生十几年的个体生命记忆(第二条)、几位主人公关于世界百年来的历史知识(第三条)有所选择的、碎片化的穿插在对第一条时间线的推进与描绘中,既以“小切口”进入了“大时代”,继承与尊重历史真实,又通过运用人物身份、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的拼贴与对照,将红色革命元素与现代化生活巧妙结合。如时下南京城夜景的热闹繁华与被侵略时的断壁残垣,展现了时代发展变迁的强烈对比;刚刚穿越后的水生因为燃放烟花掩护同学卧倒、因为测温枪的外形试图夺枪等“00后”眼中看似不可思议实则令人心疼的应激行为;水生学习用iPad看慕课、用毛主席语录发表情包等“老干部”似的生活细节,等人忍俊不禁等。小说又常以真实的历史大事作为虚构人物重要人生经历的回忆锚点,如陆芸芸在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时得父母要生二胎,并进行了大量反映当下潮流的细节描写,增强了阅读时的真实性与现实感。

  在三条时间线交错对照的过程中,作为“穿越”主人公的水生,其内心情感与生命体验的况味,也被描绘得格外复杂、鲜活。经历“穿越”奇遇的水生,站在2022年的时间节点上,已经得知自己返回1942年将迎来必死的结局,却仍旧选择为新中国的胜利奉献自己的生命与尊重历史的必然。而在2022年依旧17岁的少年水生,冲着屏幕中去世时已是72岁老人、曾共同出生入死的“小弟”李大伟敬出军礼,这其中有欣慰、有羡慕、有敬佩、有遗憾,更有二人同为新四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之情,可谓百味杂陈。

  如果说《我和爷爷是战友》偏重表达的是当代青少年力图以实际行动保家卫国、扭转乾坤的青春热血,《来自1942年的重修生》则更偏向于立足当下,以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代视野、价值观念给本世界二十年代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在描写新旧时代的碰撞时,十分熟悉当代大学生心理动态的作者,让书中的“Z世代”经历了毕业难、考研难、就业难等人生关卡,通过捕捉年轻人在人生选择、辨别是非、追求价值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与迷茫,对他们复杂的心理动机与丰富的情感变化进行了恰切、细腻的诠释描摹。此时,身为“1920后”的周水生既像一颗划亮“2000后”陆芸芸、李忆星内心幽暗的流星,也像一根刺破史书而来的尖锐楔子,以满溢着的浪漫主义革命理想与“大我”观念,以侵略战争带给他和旧中国的应激与创伤,以来自八十年前的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驱散了“00”后心灵的迷雾。最终“20后”与“00后”都在国家和平、物质丰饶、选择多样的新时代获得了治愈痛苦与焦虑的良方,找到了各自的生命价值与前进方向,也使得年轻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与情感共鸣。当水生得知芸芸十分害怕找不到大众眼中社会地位高、能挣钱的“好工作”时那个振聋发聩的提问,也是敲在读者心头的警钟:“你连死都不怕,为什么会怕成为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呢?”

  同时,小说的语言表达兼顾了网络化与文学化的特点。在关涉“00后”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日常用语中,大量采用“赛高”“修仙”这些与严肃文学“有壁”的网络词汇,还不时蹦出视觉化的图像文本。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作者也写下了许多寓情于景的生花妙笔,化用了不少经典意象与句式,如小说末章结尾处寓意大伟对“小班长”无尽怀念的湖水与明月,又如隐藏叙述者关于“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的慨叹,使小说的情怀与《春江花月夜》《双城记》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发生互文,丰富了作品的审美韵味。

  无论哪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着勇敢、热情、好学的青春品质,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属于过去的浴血奋战结束了,但指向未来的战斗刚刚打响。至此,《来自1942年的重修生》通过“穿越”设定、时代碰撞、语言特色,让两代年轻人产生跨越时空的对话互望,并在彼此救赎中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仰和力量。而小说也因为在红色主题与当代青年之间搭建起一座时代与心灵的桥梁,抵达了新的艺术高度。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2022年,网络文学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流化、精品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相呼应,网络文学取得巨大成就。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丰富,行业...[详细]

  • 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

    摘要:中国网络文学是世界范围内独特的媒介文化现象。其在互联网兴起时诞生,在由生产者主导向产消合一的媒介演变中壮大,探索出一套具备民族特色、贯通世界语汇、融合...[详细]

  • 网络文学,向广阔处生长

    3月24日至26日,第六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展现出中国网络文学的蓬勃活力。根据该报告,过去...[详细]

  • 远瞳:网络是浮躁的,但网络文学不是--专题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网络...[详细]

  • 让网络文学从文学的生力军成为主力军

    3月2日,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开幕式上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作主...[详细]

  • 网络文学IP改编剧发展研究

    融媒体时代,各类网络产物繁花似锦。网络文学作为其中的生力军更加壮大,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终端,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侵占了手机、电子书等媒介设备,用户获取资源更加快捷...[详细]

  • 蒋胜男:网络文学作品创作要“从书斋中来,到群众中去”--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网络文学作品创作要“从书斋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网络作家、著名编剧蒋胜男接受新华网两会云连线采访,就以人民为中心创作...[详细]

  • 《北爱》:新时代文学书写现实的新探索

    关键词:《北爱》 东北振兴离不开人才。作家老藤长篇小说新作《北爱》聚焦当代中国飞机制造业前沿,以情感充沛的现实主义笔法,书写了一位来自南方...[详细]

  • 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何以可能 ——兼与黎杨全教授商榷

    传统的经典研究通常遵循两种思路,一是本质主义的思路,重在研究“什么是经典”(beingcanon),即经典具备哪些属性、经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二是建构主义的思路,聚焦于“如何...[详细]

  • 重构网络文学发生机制,推动主流化精品化

    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涉足网络文学的出版人、学者和近期有新作推出的网络作家。网络文学走向线下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在图书订货...[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