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十年筑梦向峥嵘

发布时间:2022-10-2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网络文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十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迸发活力、繁荣发展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文艺本质属性、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论述,为网络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此为遵循,网络文学积极拓展题材领域,充分激发媒介赋能,持续提升创作质量,不断推动产业融合,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黄金期。回顾发展之路,网络文学走过挣脱媒介束缚、解放写作生产力的个性化写作,商业效应主导下娱乐化、套路化的语言狂欢的阶段,正在成为积极关注现实、体察人民情感的时代讲述。经过近几年的引导扶持,网络文学彰显雅俗共赏的“草根”风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承继中华传统、展现中国精神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生发出“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的充沛活力,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作品。

十年时间似乎很短,短到好像只留下镌刻在记忆里的数据。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中国版权协会等部门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等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45家主要文学网站的存量作品达3000余万部;在超过2000万的注册网络作者中,签约作者达110多万;全网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内容的阅读产品有523个。宏大的作品体量、庞大的读者群体和作者队伍规模、巨大的生产传播空间,不仅使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十年发展的显性特征。

十年又确实很长,长到不仅使我们亲眼见证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史,也亲身体验了网络文学对我们的改变。在这十年里,公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感受不断刷新,随时随地、趣味各异的阅读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很多作家封“神”出“圈”,很多作品成为影视“爆款”。长到在这十年里,也许看得到“仙侠”“玄幻”的开头,却没猜中“社会历史”“烟火人生”的续集;长到以往涨粉丝、求月票的市场追求正在成为讲述中国故事、扬帆航向海外的宏阔叙事。

在十年的奔跑和攀登中,网络文学坚持守正创新,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淬炼,在翻涌沉浮的文学海洋中拼搏,与互联网的产业化趋势博弈,从新元素成为新常态,从新事物化为新格局,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学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充沛、多元、有温度:从增量到提质的创作转型

近年来,网络文学彰显出旺盛的创作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海量的作品、丰富的题材不断回馈互联网时代的多元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催生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截至2021年,网络文学用户超过5亿,年内新增网文作品达到250余万部。网络文学丰富的实践和创作成果,既是赛博空间的重要景观,也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的网友提供题材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资源,成为“读图时代”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动力。

在作品数量的累积之外,创作题材上不断拓展和优化,从内容向度上展现出网络文学蓬勃的生命力。到2021年,从最初的玄幻、穿越、军事、校园等类型发展出了悬疑、医疗、工业、教育、传统文化等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20余个大类、200余种小类,对新时代生活现场和时代情感的反映路径更加宽阔。一方面,仙侠、奇幻、武侠、都市等题材小说出现精品化趋势,如《大道朝天》《我的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等幻想类作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与当代人的生活逻辑和精神体验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鲜活社会实践中选材,一些现实和历史题材作品带有了现实主义审美特征,创作手法日趋成熟,由此也催生出越来越多的“行业文”。其中,《燕云台》等历史小说体现出正确的唯物历史观,《我们生活在南京》等科幻小说热度提升、成绩不俗,《手术直播间》等医疗小说的专业性、真实性更强,扶贫、支教、无人机、相声等以往文学中很少见的题材也受到大量读者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文学塑造的职业形象超过了180种,乡村教师、基层警察、工程师、农牧民等多种人设被形象呈现,“次元系”“马甲文”“无限流”等新的表现类型也不断优化着网文创作的内容生态。以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为主线的《大国重工》,反映基层民警工作生活的《朝阳警事》,讲述投身山村支教的《明月度关山》,讲述中国企业拓展海外、科技报国的《与沙共舞》等非常规题材的作品受到读者喜爱。多赛道的开辟为网络文学发挥即时性、互动性、随身性的媒介优势,吸引网络读者、增强用户黏性,创造了新空间和新可能。

现实题材崛起是新时代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中国网络文学既是人类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结出的新果实,并深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面向改革开放、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时代主题,网络文学在科技创新、民生保障、教育、考古、医疗等各行各业的火热现场中找到了新的创作增长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以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和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为题材的多元化提供了现实条件,现实题材的崛起成为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旋律。2021年,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多达27万余部,同比增长27%;阅文集团近5年内现实题材作品复合增长率达34%,位于全类目第二。无论是反映国企改革的《复兴之路》、书写改革开放历史的《浩荡》,还是记录新时代青年创业成长经历的《网络英雄传》《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大山里的青春》;无论是讴歌研发导航卫星的《北斗星辰》、描写敦煌壁画修复工作的《他以时间为名》,还是反映疫情下医护人员和快递小哥职业生活的《共和国天使》《一诺必达》等,都以更加清新活泼、地气十足的方式诠释着恢宏的伟大时代,体现了网络文学对现实生活更广阔、更综合的把握能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标志着网络文学在创作视野、创作能力上的成熟,也为网络文学的生态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爆款、全链路、系列化:IP转化下的强大势能

网络文学以其丰富的题材类型、巨大的作品存量和不断升级的品质稳居文化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过去的十年,网络文学努力探索中国故事在互联网文化语境中的多元呈现,在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的IP改编中,完成了网络文学对下游产业的势能转化。十年间,我们感受了IP转化带动网络文艺进入泛娱乐产业年代的狂热,口碑突出的超级爆款把IP捧上“神坛”。2017年,随着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影视、动漫、游戏等制作方开始注重挖掘网文IP的文本价值,不断创新改编途径和运营策略,进入了全链路、系列化转化的良性发展。而越来越多的IP转化案例不仅激发了网文的商业潜能,也反哺着网络文学。网络剧《庆余年》《锦心似玉》播出后,其同名原著的在线阅读人数增长了近50倍。在内容与资本的博弈下,网络文学进入了IP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

网络文学为“剧、影、漫、游”贡献了大量的优质作品,现象级“爆款”凸显了网文IP的文学价值和产业价值。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甄嬛传》到《花千骨》《琅琊榜》,从《盗墓笔记》《庆余年》到《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网络文学成为吸附文化资本的优质载体,“IP+”成为互联网文艺进入泛娱乐产业的标志。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文化全行业的转型升级,网文IP产业化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豆瓣2021年度剧集的百度指数榜单显示,TOP20作品中包含了12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作品,证明了网络文学在影视改编中的资源地位。《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显示,两个年度的网文IP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超过1万亿元,制作公司更重视对IP的打磨和全链路运营,影视、动漫、有声、游戏等多领域的均衡发展,激发了网生产业多维联动,以IP为核心的“互联网+”文化生态得到良好发展。影视方面,网络剧《庆余年》《如懿传》《雪中悍刀行》等多部作品引发观剧热潮,在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和微博超话的话题度持续走高,人气持续攀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古董局中局》、根据《全职高手》改编的网络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票房不俗,成为年度亮点。动漫方面,2021年上线的114部青少年动漫剧新作中,IP改编作品有72部。动画版《全职高手》上线后总播放量达15亿,《斗破苍穹特别篇2》《斗罗大陆》等动漫作品的收藏量、播放量成绩骄人。有声方面,“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为“耳朵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声书的产业规模增速接近50%,出现了《大奉打更人》等头部产品。游戏方面,《第一序列》《天下第九》等等科幻类、修真类IP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除此之外,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VR、AR的应用,IP转化衍生出短剧等更有活力的形态,其体量小、周期短、节奏快的特征吸引了用户目光,也开辟了IP转化的创新路径。网文IP转化的制作主体更加注重作品研读,延长制作周期,实施系列化、精细化、工业化的开发理念,为网络文学IP的增值提供了科学、健康的市场环境。网络剧《庆余年》取得收视成功后,出品方继续整合产业资源,在维持主创和演员团队的稳定的前提下进入到《庆余年2》的制作,有效延长了精品IP的价值周期;根据《斗罗大陆》改编的动漫播放量突破300亿,同名网络剧在央视播出两轮,《斗罗大陆:武魂觉醒》等多款手游冲进ios畅销榜;《大奉打更人》完结不久有声作品就与用户见面,“系列化”开发形成了IP转化“一鱼多吃”模式,放大了网络文学IP的长尾效应,以更多样、更充分的形式推动着网络文学破圈之旅。

中国故事与世界视野:扬帆出海的国际化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文艺创新形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截至2021年底,从国内来看,该年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中国输出网文作品超过10000部;从海外来看,网络文学的海外用户突破1.45亿人,海外下载量达10.7亿次,超过20万名外国作者用母语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网站创作;从传播范围看,网文出海的区域从早期以东南亚、北美为核心,向欧洲、日韩、非洲等全球各地扩展;从发展阶段看,网络文学出海经历“野生”翻译、建立海外平台、AI翻译和IP出海之后,迎来了“海外原创、生态输出”的4.0时代。进入新时代,网络文学在互联网媒介革命的推动下,凭借自身在体量、题材上的优势,特别是精彩的中国故事和浓郁的“中国风”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同时,网文出海的历史也不断创新,逐步实现了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作品到生态的结构性转换,在推进文明互鉴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潮流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强化出海作品的文化辨识度,既是网文出海扬帆远航的重要引擎,也是表达中国价值和中华美学的有效途径。无论是2014年在北美成立的翻译网站,还是2017年上线的起点国际,早期的仙侠玄幻、都市情感和近年来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都是海外读者喜爱的类型。《2018-2019年度文化IP评价报告》显示,在该年度中国IP海外评价TOP20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妖神记》等10部作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幻想类作品《盘龙》《我欲封天》等作品受到海外读者追捧,奇幻类作品《诡秘之主》的英文版阅读量已经超过2400万,彰显了东方奇幻文学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此外,《天道图书馆》《大医凌然》《许你光芒万丈好》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当代风貌、表现阳光励志主题的作品也受到认可与欢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通道被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不断拓宽,中国元素也在不断更新着网文出海的国际布局。

在网文出海的体量优势和中华美学特点的基础上,网络文学不仅“走出去”了,而且“扎下了根”。近几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不断拓宽渠道、方法和形式,努力推进网文在海外的“本土化”进程。一方面,国内网络文学企业积极与海外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深度合作推动了网文及下游产品的国际传播。《全职高手》《天盛长歌》等作品登陆海外知名流媒体平台奈飞(Netflix),用户反馈良好;网络剧《庆余年》在Rakuten Viki平台播出后,成为同期播出的华语跟播剧第一名;根据《从前有座灵剑山》《全职高手》等网络小说改编的动漫、图书已登陆日本等国并占领排行榜前列。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出海模式也正在迭代,网文的海外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休闲和阅读,而是在世界各地转化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样式和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更多的海外读者正在被转化为作者,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启发下用母语创作新的作品,在国际化的网络语境中相互交流。截至2021年底,起点国际平台的海外原创作品已经达到37万部,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其理念、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把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文明互鉴和文化交融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政策引导、作家迭代、研究进场:多维合力共建绿色生态

进入新时代,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行业共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脱颖而出,让网络文学从被质疑、审视的目光中得到社会关注和认可。回顾过去的十年,加强顶层设计和引导扶持,网络作家队伍不断壮大,网络文学理论评论不断深入……这些举措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韧的人才和环境支撑,推动了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进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2015年,中央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强调要将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这成为指引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此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开展的“净网行动”“剑网行动”极大净化了网络空间,为网络文学有序、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等有利于网络文学发展的政策,通过开展专题阅评和年度优秀作品推介,实施“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等举措,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文学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方面的使命,有效遏制了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倾向,出现了网络文学生态整体向好的新局面。

中国作协始终致力于网络文学事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为网络文学发展创设了有利的体制机制。成立了网络文学委员会和网络文学中心,服务作家有了坚实的平台;创新服务和管理方法,举办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开展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推出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评选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等,让网上和“云”端的作家进一步感受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网络文学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作能力不断提升,早期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规范化、主流化、精品化的趋势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许多省级作协先后成立和谋划网络文学组织,迄今为止省级网络作协已有20家,各级网络文学组织近200个,形成了“一张蓝图一盘棋”的系统化格局。

在网络文学创作中,作家队伍决定着网络文学的规模和质量,也决定着网络文学行业的活跃度,是网络文学的“第一生产力”(欧阳友权)。近十年来,网络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不仅在数量上达到历史新高,其迭代的加速也形成了梯次明显、年轻有活力、专业性强的特征。到2021年底,我国文学网站的注册作者已经超过1150万,签约作者超过110万。其中,2018年以后进行实名认证的作者中,“95后”占比74%,“00后”占比50%以上,“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的主力军。网文作家队伍形成了中生代领跑、“Z世代”接力的良好态势。猫腻、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辰东、爱潜水的乌贼等头部作家仍然以旺盛的创作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同时,新入场的“Z世代”更懂得“圈粉”“埋梗”,更谙熟于如何把读者变成网络时代的“文学玩家”。在中国作协2021年9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中,我会修空调、枯玄、柠檬羽嫣等“Z世代”作家入围;会说话的肘子、言归正传、老鹰吃小鸡等一大批年轻作家跻身阅文集团“白金”“大神”作家。

在行业、平台和学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形成了在场评论、学界研究、媒体推进相结合的研究格局。中国作协召开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网络文学论坛,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流价值、建设评价体系等主题深入探讨,推进网络文学研究不断深入。2017年上线的起点中文网“本章说”,为读者搭建了针对作品进行实时讨论和与作者交流的平台,为网络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中《大王饶命》的单章评论量近1.5万条。许多高校纷纷建设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场,推出大批研究成果。《网络文学研究》《华语网络文学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等先后创刊,拓展了网络文学研究阵地。此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针对不同网络文学话题现象组织笔谈,推动网络文学研究不断提升和深化。

九万里风鹏正举,十年筑梦向峥嵘。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和新时代火热生动的社会实践为网络文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网络文学会继续守正创新,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体验中诞生更多的精品力作,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