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侏儒查赫斯》
《侏儒查赫斯》内容概要:侏儒齐恩诺贝尔天生长相奇丑、个子矮小,仙女便垂怜赐予他三根魔发,他却从此凭借魔发不劳而获,攫取了大学生巴尔塔扎尔的诗歌才华及恋人的爱戴、提琴大师斯比奥卡天才的演奏才能、候补文官普尔歇尔的官职等等。他不学无术,却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得到国君的欢心,最后竟当上宫里的大臣、宰相,过着颐指气使的生活,由此给巴尔塔扎尔等人带来不尽的灾难。这个不学无术的畸形儿,全靠法宝之助,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把过错推给别人,将功劳占为己有。最后,在受害者的共同努力下,侏儒失去了倚仗的魔发,淹死在洗澡的浴缸里,巴尔塔扎尔也终于和自己的恋人喜结良缘。
霍夫曼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一位伟大天才。他一生坎坷潦倒,却身兼作家、音乐家和画家,其最伟大成就当属小说创作。
《侏儒查赫斯》整篇小说充满奇思异想,描写的也都是奇人异事,气氛情调奇异诡谲。但正如作家在序文中所写的:“整仓库荒唐鬼怪的东西也无法组成故事的灵魂,故事的灵魂是借生活中的某些有哲理意义的现象来组成的。”作家的着力点是通过幻想的形象,揭露当时社会的基本弊病:劳动和报酬并不是合理相配等。
本书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三、四章。在这里,侏儒的魔法先是玩弄了那些善良的人们,将他们对生活或者爱情的热情扑灭,继而攫取现实的果实。满怀希望的失望可谓是人世间最痛苦的打击,善良的弱者面对恐惧而难以辩解的人世变故各有其深入骨髓的体会。“满脸呆板神色”的教授不仅没有觉醒,反而像旁观者一样认为侏儒确属天才,这更让人痛心。提琴大师斯比奥卡天才的背井离乡、布拉加齐老太在自己的歌唱成就被偷梁换柱之后当场含恨而死、候补文官普尔歇尔欲以自杀来保名声的悲剧,对应的却是飞黄腾达的侏儒查赫斯。
巴尔塔扎尔等人的悲观、痛苦、绝望和矛盾的心境写得逼真而又有代表性!同情心被利用,爱情被掳走,极为快乐的精神瞬间成泡影,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完蛋了,某种阴暗的秘密、某种可恶的魔术在进行捣乱并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细细品读,就会感到可笑侏儒查赫斯正是那个时代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市侩的缩影。
众人本来对这个可怜的畸形儿极尽嘲笑之能事,可后来侏儒一走到他们中间,他们又把他看作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甚至是容貌最端正的人而对他高声欢呼,这对于洞察真相的人来说难以忍受,怎能不感到发疯、绝望?就这样,某种地狱的恶势力剥夺了无辜人士的种种希望,他们甚至自愿牺牲生命,因为被改变的生命已掉进了黑暗的陷阱!
诧异的是,黑暗和敌对的神秘力量侵袭善良人的生活,面对这种力量,任何反抗居然都是徒劳无用的。巴尔塔扎尔、法比安、美学教授、文官等,对于自己的冤情百口难辩,无奈地被逼入离乡、自杀的惨境。这样宿命的悲剧结局更反衬出侏儒的可耻又可恨。
其实,这都源于霍夫曼身上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他笔下的人物受一种超现实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写侏儒查赫斯,也是为了写正常的人,他不是单纯的颂扬黑夜,而是揭示光天化日之下的阴暗角落。他有时用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现实,但这种情况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影子。当时德意志还不是统一的国家,政治分裂,小国寡民,互不来往,经济落后,贵族阶级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特权,农民等下层人民注定了还要受多年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自由思想一露头,便会遭到德意志各小国君主的镇压,这就助长了逢迎拍马的社会风气。所以,霍夫曼在他的《侏儒查赫斯》中写的不是魔法的人,而是正常的人。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把霍夫曼和诺伐里斯作了比较:“霍夫曼是个魔法师,他可以把人变成野兽,甚至变成普鲁士王家宫廷顾问;他能把死人召出坟墓,可是生命本身却把他当作阴郁的鬼魂,把他赶走……霍夫曼作为诗人要比诺伐里斯重要得多。因为诺伐里斯连同他笔下的那些虚幻的人物,一直漂浮在蓝色的太空之中,而霍夫曼跟他描写的那些千奇百怪的鬼脸,却始终牢牢地依附着人间的现实。”迫于外来侵略者和本国统治者的高压手段,作者不得不在创作中抹上一层朦胧、暧昧的色彩,用迂回曲折、晦涩隐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他或以荒诞离奇的情节来嘲笑不学无术的统治者,或以魔术和仙术来拯救弱者……凡此种种,构成了一幅荒诞离奇、似乎出自现实生活又像来自魔幻世界的画面。
此外,《侏儒查赫斯》的艺术刻画也非常完美。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它使用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常使用的诸如多层次结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荒诞的手法,难怪人们称霍夫曼为现代派的一位远祖和先驱。霍夫曼借助这些手法,形象地反映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侏儒是个好逸恶劳、性情刁钻的小丑八怪,却凭着仙女赐给的三根魔发而平步青云,当上了宫里的大臣、宰相,过着不劳而获、颐指气使的生活;而一旦失去魔发便软弱无力,以致淹死在洗澡的浴缸里。如此讽刺和夸张的手法,锋芒所向,既包括反动的封建统治者,也包括庸俗的小市民。这样的“童话”,对德国小宫廷中的那些大人物的揭露讥讽,可谓入木三分。除此之外,作者还深入主人公内心,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尔基说:“虚构就是从既定的现实的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意义而且用形象体现出来。”但相信正义的作者最终以大团圆收笔,这是让我们相信: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