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的聊斋志异《魔鬼小说》
《魔鬼小说》这是一本美国式的《聊斋志异》,全篇充溢着死亡与恐怖的浓烈气息。在作者笔下,死者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只是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没有伴侣。”他们在一个变了样的世界里蜷缩着,颤抖着,疑惧着和绝望着。
这个死亡的世界其实是对我们社会中那些被压抑、被抛弃、被遗忘、被忽略的部分的象征,在我们感到自己正被“弃绝”之时,这个世界趁着我们的孤独与软弱,潜入我们的意识并用恐惧击垮我们。就像在睡梦中,那些被我们压抑的潜意识进入间识一样。
比尔斯的恐怖小说可以说是当今时代整个人类的梦魇。在他的小说中,幻像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难以辨清,使得小说的情节像梦一样简单而复杂清晰而又模糊,诡异、离奇、神秘,富于暗示与寓意。
(编辑:moyuzhai)[美国]纳博科夫《洛丽塔》
1954年,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创作了长篇小说《洛丽塔》,这本描写五十多岁的成年男子对十二岁小女孩的性爱之作,在当今评论家的眼中早已不是为性而性的低俗黄色文学,而...[详细]
[美国]波特《愚人船》
写作这部小说,花费了波特20年的时间。这部呕心沥血之作,除了处处洋溢的才情外,还蕴涵着无法简单陈说的深意。1961年小说出版以后,即被称为 “阴暗的寓言”。正如批评...[详细]
[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小说的总体形式仍旧保持着写实小说的叙述方式,较具可读性。作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些荒诞不经的情节和戏谑无理的语言上。尽管如此,它们实...[详细]
[美国]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赫尔曼的妻子塔玛拉和两个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许多犹太人一样,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生死未卜。而赫尔曼在女仆雅德维珈帮助下,侥幸躲过一劫。...[详细]
[美国]辛格《童爱》
《童爱》采取第一人称叙事,因此,作品中的叙述者与读者仿佛直接晤面,沟通思想。仿佛作者就坐在对面,讲着那栩栩如生、真切动人的故事。辛格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详细]
[美国]罗斯《反生活》
《反生活》被公认为是罗斯最难理解、最错综复杂的一部小说,也是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典型。...[详细]
[美国]厄普代克《变形记》
《变形记》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一部出色的短篇小说。它最初刊载在《纽约人》杂志上,后收入一部短篇小说集。厄普代克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性爱与死亡,他长...[详细]
[美国]厄普代克《兔子回家》
在厄普代克的众多作品中,“兔子”四部曲最广为人知。厄普代克将主人公哈里――“兔子”的个人及家庭生活置于包罗万象的社会背景之中,客观冷静地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详细]
[美国]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
《拉格泰姆时代》是小说家多克特罗用心编写出的一首既沉稳又变幻无常的拉格泰姆曲子,又是一部由许多鲜明生动的画面连缀而成的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的纪实...[详细]
[美国]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后传》
《白雪公主后传》是巴塞尔姆的代表作,曾获得1972年美国“全国图书奖”。它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进行改编,将其纳入了现代都市生活之中。在此,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详细]